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檢測題附答案(2)
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檢測題附答案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
(1)結合語境,分別說說第三段中“悠揚”“深邃”“凄清”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五段中“這樣復雜的內容”指代文中的哪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樣理解第五段中的“外面十分簡單,里面十分復雜;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這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對文義的理解,不準確的是( )
A.文中幾次提到花的幽香,流露出對小胡同的愛和眷戀之情。
B.它的文化哺育了我。
C.倒數第二段中的“吞噬”表達了作者對“那些可愛的小胡同,卻日漸消逝”的惋惜之情以及對“摩天大樓”的怨恨之情。
D.全文通過對北京小胡同生活片段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已經結下永恒緣分的北京小胡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的眷戀。
E.文中多次寫到“臭蟲”,看出作者對這種“與臭蟲搏斗”生活的無奈和對北京小胡同生活的淡淡的遺憾。
3.閱讀《〈魯迅詩稿〉序》,回答問題。
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騽t犀角獨怪,或則肝膽照人。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雖寥寥十四字,對方生與垂死之力量,愛憎分明,將團結與斗爭之精神,表現(xiàn)具足。此真可謂前無古人,后啟來者。
魯迅先生亦無心作書家,所遺手跡,自成風格。熔冶篆隸于一爐,聽任心腕之交應,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遠逾宋唐,直攀魏晉。世人寶之,非因人而貴也。
然詩如其人,書如其人,苦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勸學篇》有云:“學莫便乎近其人”“學之徑莫速乎好其人。”魯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請更好其詩,好其書,而日益近之。茍常手撫簡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溫秋肅,默化潛移,身心獲益靡涯,文章增華有望。
(1)“或則犀角獨怪,或則肝膽照人。”從哪兩個方面評價了魯迅詩的成就?
①
?、?/p>
(2)第二段評價魯迅在書法方面的才能,其“自成風格”的內涵是什么?
(3)第三段作者強調“詩如其人,書如其人”,目的是什么?
(4)本文原是為《魯迅詩稿》作序,為什么又談其書法?
(5)對作者引用《荀子•勸學篇》的目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A.為了說明與其學習魯迅的詩文,不如直接拜他為師,傾聽他的教誨。
B.為了說明與其學習魯迅的為人不如學習他的詩文更簡單有效。
C.為了說明若能很好地學習魯迅的詩文,便能更好地學習他的為人。
D.提醒大家在學習魯迅的為人時,不要忽視學習他的詩文。
(6)《〈魯迅詩稿〉序》用文言寫成,語言精練而含蓄,請分析下列語句的含義。
①魯迅先生無心作詩人,偶有所作,每臻絕唱。
?、隰斞赶壬?,人之所好也。
三、語言運用與表達
1.蠶蛹蛻繭時,要經過艱苦的掙扎,才能生出強有力的翅膀,變成蛾。如果人們把繭剪開,它雖然可以毫不費力地爬出來,但身體十分臃腫,翅膀很小,并會很快死去。
(1)上述現(xiàn)象給你什么啟示?(至少寫出兩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與上文含義相近的兩個成語。
A.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用詩文名句再舉一個與上文第一句含意類似的事例。
2.閱讀下面一則消息,完成后面的題目。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人漸漸淡忘了如何書寫出美觀大方的方塊字,特別是中國國粹毛筆書法,善為者已日漸減少。“許多大學生寫的字,真沒法看。”3月20日,在江西省人才招聘市場,不少招聘單位的主管人員發(fā)出類似感慨。不少大學生能制作精美的電子簡歷,但是,當招聘單位讓其填表時卻往往不僅寫不好字,甚至于提筆忘字,患上了“書寫遺忘癥”。在某中學教了十多年語文的李老師有同樣的感嘆,她教的學生寫字水平一屆不如一屆,書寫潦草、生硬。有時,她布置學生寫作文,有的同學交的竟是打印稿。
(1)以上消息反映了青少年在漢字書寫上存在什么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問題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生活中,感動無處不在??梢允菫橹淮尉脛e后的相聚,為著親人溫暖的關愛,為著一個陌生的微笑,為著一朵綻放的鮮花,為著每一天適時而至的陽光,為著我們美好的青春歲月,為著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些讓自己感動的人和事,回想一下,你最受感動的人和事是什么?
請以“感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記敘文。
注意:題目自擬;要有真情實感。
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檢測題答案
一、基礎知識
1.D(“攢”的音應為cuán.)
2.D(陰謀詭計。)
3.B(《雙桅船》是舒婷的作品。)
4.A(徜徉:有悠閑之意味,與語境不合;竟然:出乎意料;毅然:堅決,果斷,不動搖;快意:心情爽快舒適;樂意:甘心愿意,滿意。)
5.C
6.B(A.“屢試不爽”本是指經過多次試驗都沒有差錯,而不是經過多次試驗都不成功的意思;C.“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借外力來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而不能用于買賣商品;D.“初生牛犢不怕虎”多是比喻年輕人大膽勇敢,無所畏懼,一般不能用在年紀大的人身上。)
7.B(A.“加快”與“規(guī)模”搭配不當;C.“萋萋”形容草長得茂盛,與“枯草”矛盾;D.“雖然”應放在“他們”后面。)
8.B
9.D
10.巴金 李堯棠 《隨想錄》 《家》《春》《秋》 激流三部曲
二、閱讀鑒賞
1.(1)D
(2)A
(3)C(此題考查對文段內容的理解。文段第①句點明“我實在無話可說”,第②句是概括地回答“實在無話可說”的原因,可見第①、②句是前果后因的關系,因此這兩句間應分出層次。所以,答案B、D都是錯誤的。文段的③~⑤句,是具體指出了“實在無話可說”的原因,并從反動政府對愛國青年的血腥鎮(zhèn)壓和反動文人對愛國青年的造謠污蔑兩方面,揭露了這“非人間”;第⑥句是緊承上文,抒發(fā)自己憤怒到極點的感情。因此,第⑥句應與前面②~⑤句合為一層,而不是單分出一層,所以答案A是不對的。)
2.(1)“悠揚”:叫賣聲時高時低,和諧婉轉,悅耳動聽;“深邃”:叫賣聲從胡同深處傳來,又像是從遙遠的過去傳來,表現(xiàn)出一種深沉、幽遠的意境;“凄清”:叫賣聲中透露出勞動人民生活的艱辛。
(2)重樓復閣,四廊盤曲,院落錯落,花園重疊。
(3)外表看似簡單而內部結構復雜的小胡同,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胡同,住過許多不尋常的人,演出過不少人間的悲喜劇,顯得神奇莫測。
(4)C E(C.“怨恨”不當,E.“淡淡的遺憾”不當。)
3.(1)①從詩歌批判現(xiàn)實的深刻性上予以高度評價。
?、趶脑姼枵嬲\關愛人生的角度予以高度評價。
(2)樸質而不拘攣,灑脫而有法度。
(3)希望人們能“常手撫簡篇”。(意思對即可)
(4)《〈魯迅詩稿〉序》收入了魯迅“所遺手跡”。
(5)C
(6)①無心作詩人,而詩的造詣極高,可見,魯迅先生的偉大和他在我國歷史上的地位,不僅限于是個詩人。
②這句話充分表現(xiàn)出魯迅先生和人民的關系,人民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不說魯迅先生的品德、思想、學問、文章,而品德、思想、學問、文章自見;不言魯迅先生偉大,而偉大自見。
三、語言應用與表達
1.(1)A.苦難往往是人生的財富;B.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C.矛盾雙方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互相轉化。(意思對即可)
(2)A.欲速則不達;B.揠苗助長。(答案不是唯一的,意思對即可)
(3)梅花香自苦寒來。(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符合題目要求即可)
2.(1)寫不好漢字,甚至寫不出漢字。(“寫不好字,甚至于提筆忘字”亦可)
(2)網絡的普及。(“網絡時代的來臨”亦可)
四、作文
略
看了<高中語文必修1第三單元檢測題附答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