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中必修二《李憑箜篌引》教案
語文高中必修二《李憑箜篌引》教案
高中語文必修二課本中,《李憑箜篌引》被譽為我國古典詩歌中音樂描寫的三大名篇,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恼Z文高中必修二《李憑箜篌引》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語文高中《李憑箜篌引》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反復誦讀,掌握詩歌的韻腳與節(jié)奏,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作品的音韻美。
2. 通過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把握藝術手法
3. 通過了解作者的身世,理解作品蘊含的情感及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一)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詩歌的藝術手法。
(二)難點
通過了解作者身世理解其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
教學方法
誦讀法 自主探究法 小組討論法 比較鑒賞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是詩的天堂,更是李氏詩人獨放異彩的黃金時代:“詩仙”李白,飄逸;“詩鬼”李賀,怪異;詩人李商隱,憂郁。這里我要隆重推出李賀,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李賀的這首描摹音樂的著名詩篇——《李憑箜篌引》,去聆聽李憑演奏箜篌發(fā)出的千古絕唱。
二、文體知識(3分鐘)
1、走進作者:李賀(790-816),字長吉,中唐著名詩人。其父名晉肅,“晉”、“進” 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任奉郎小官,憤懣不得志。其詩多感進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或幻念鬼境,世稱“鬼才”。尤擅樂府歌行,詞采瑰麗,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絕句多抒寫不平之感,筆意超縱。有《李長吉歌詩》,《全唐詩》存詩五卷。
2、解題:李憑是梨園弟子,也是著名的宮廷樂師,因善彈箜篌,名噪一時。“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身價之高,似乎遠遠超過盛唐時期的著名歌手李龜年。他的精湛技藝,受到詩人們的熱情贊賞。唐代有很多詩人都描寫過李憑的演奏。
3、箜篌:又名 “坎侯”、“空 侯”,是我國古代的彈撥樂器。箜篌酷似一只顧盼生姿的大鳳凰。(屏顯圖片)
4、引:一種古代詩歌體裁,篇幅較長。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三、閱讀文本整體感知
1.讀詩韻(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
學生活動一
(1)學生自由朗讀詩句,劃節(jié)奏,找韻腳。
(2)看課后注釋,標注重點字詞,試著翻譯詩句的意思,同桌交流,將難點交給老師。(所提難點留到賞析時由學生解答)
學生活動二
(1) 找一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進行點評
(2) 再找一名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3) 教師指導點撥:因為此詩是描寫音樂感受的,詩中紛繁的意象蘊含著音樂的情感變化,詩的情感基調(diào)與音樂的情感基調(diào)基本上相同。此外,這首詩每句都七言,格律嚴密,四次換韻,句句用韻,節(jié)奏較快,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
(4) 聽讀錄音,用斜線劃分詩句起承轉(zhuǎn)合處
(5) 再次請一名學生朗讀
(屏顯)韻腳及詩歌節(jié)奏
韻腳(四次換韻)
秋 流 愁 篌/ 叫笑/ 光 皇/處 雨 嫗 舞 樹 兔
詩歌節(jié)奏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6) 學生齊讀
2. 談感受
學生活動
(1)用一句話概括出這首詩的內(nèi)容
3 品意境
音樂來無影,去無蹤,歷來寫音樂的詩,都致力于把難于捕捉的聲音轉(zhuǎn)化為比較容易接受的視覺形象,詩鬼李賀也不例外。
學生活動:(1)內(nèi)容梳理,圈畫意象,同桌交流
(2) 用文字再現(xiàn)詩歌畫面(發(fā)揮聯(lián)想)
四、再讀文本,析手法(18分鐘)
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這首詩歌,大家覺得美不美?這首詩是用什么藝術手法表現(xiàn)“箜篌”演奏出來的美妙音樂的?
學生活動
(一)賞析1-4句(學生默讀)
1教師歸納學生提出的1-4句疑難問題
學情預測:(1)為什么用“高秋”?(2)為什么用“張”字?(3)為什么用“頹’”字?
2學生交流后回答,教師歸納小結
3學生活動:
(1)二、三句主要用了什么手法來表現(xiàn)音樂?
教師引導分析:音樂變得愁苦郁悶,我們仿佛聽到娥皇和女英在江邊為舜痛哭不已,淚盡,繼之以血,將湘江之竹浸染緋紅,又仿佛在重溫素女彈奏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2)第四句在寫法上用什么特點?
教師引導分析:《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有何特點?(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小結: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摹音樂效果來襯托音樂本身。
(二)賞析5-6句
名噪一時的宮廷樂師,配以精美絕倫的樂器,會演繹出什么樣的音樂呢?
學生活動: (1)學生齊讀直接描寫音樂的詩句
(2)請用這樣的句式說說你的感受: 可以喚起 的形象感,形容樂 聲 (提示:找意象,分析音樂的特點)
(3)分析成功用了什么手法?(小組交流討論)
小結:通感手法。兩句詩都是“以聲類聲”,不是通感,但可以喚起音樂的形象感,以形類聲,就構成了通感。
(三)賞析后7-14句
學生活動:(1)學生齊讀詩句
(2)討論這場音樂會的聽眾除了詩人、江娥、素女,還有哪些人?并描繪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tài)。(小組討論)
(3)這些詩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現(xiàn)了音樂的效果?
明確:浪漫主義手法,大膽的夸張和想象
(4)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
學情預測:(1)“逗秋雨”,為什么不是“下秋雨”?
(2)“老”、“瘦”給你什么感覺?有怎樣的表達效果(為什么老弱病殘居然也跳舞)
明確: (1)秋雨都被逗引下來了,應該是不由自主,其實是心甘情愿,音樂太迷人了。
(2)反襯的手法,是音樂形象更豐滿音樂的力量真了不起!能起死回生,化腐朽為神奇!
(3)月宮中的吳剛聽到樂曲聲也忘記了砍樹,倚在桂樹上凝神傾聽,不知困倦;桂樹下的玉兔聽到樂曲聲也渾然入境,全然覺察不到寒露打濕了全身。詩人借此渲染出樂曲的美妙。
藝術手法小結 (1)主要運用側面烘托手法,通過描摹音樂效果來襯托音樂本身。
(2)運用化無形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張手法。
(3)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馳騁自由的想像力,通過瑰麗的神話世界來表現(xiàn)音樂的世界。
五、回歸文本,悟詩情(5分鐘)
優(yōu)美的音樂借助奇妙的文字,便產(chǎn)生了不朽的詩篇,也就散發(fā)出了超越時空的異香。讓我們帶著無比的震撼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去感悟詩人創(chuàng)作的動力。
學生活動:(1)齊讀詩歌
(2)探究詩人的人生遭遇在哪些詩句中可以看出來(意象)(小組交流)
六、提升拓展
清代方扶南“白香山‘江上琵琶’,韓退之《穎師琴》,李長吉《李憑箜篌引》,皆摹寫聲音之至文。韓足以驚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學生活動:齊背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的詩句,比較《琵琶行》和《李憑箜篌引》在描摹音樂手法上的異同(學生組內(nèi)互動,組間交流)
呈現(xiàn)后教師歸納:
七、課堂小結
音樂是無形的語言。但往往知音難覓!俞伯牙得遇鐘子期,才有“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話;琵琶女得遇白居易,才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千古感嘆;李憑得遇李賀,才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千古絕唱!李賀得遇你們,就有了今天精彩的詩歌演繹!下面,讓我們再一次齊聲朗誦李賀這千古不朽的佳作!
八、板書設計
李憑箜篌引
李賀
手法 樂曲 人生
通感
側面烘托 美妙動聽 孤獨苦澀
浪漫主義
看了“語文高中必修二《李憑箜篌引》教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