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 > 學習方法 > 高中學習方法 > 高一學習方法 > 高一語文 > 高一語文古詩文鑒賞

高一語文古詩文鑒賞

時間: 舒雯911 分享

高一語文古詩文鑒賞

  古詩詞鑒賞是高中語文年必考的大題,可是抽象的文字讓很多同學頭疼不已。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中語文古詩詞鑒賞的有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知識總結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chuàng)新文學遺產(chǎn)的角度上,培養(yǎng)與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chuàng)新文學遺產(chǎn)的角度上,培養(yǎng)與提高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刻不容緩。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參考答案】:全詩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自由、閑適又有點孤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距己甚高且已飛去,唯留詩人獨坐敬亭山,體現(xiàn)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詩人自己?雖然孤獨但樂得清閑,又體現(xiàn)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與敬亭山,但依舊相看不厭,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閑適孤傲的形象。全詩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寂寞,但又與世無爭,自由而閑適,能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

  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早 梅 張渭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

  問:詩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參考答案】:本詩展現(xiàn)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風而發(fā)的形象。“寒”字點明早梅生存條件的惡劣;“迥”字表現(xiàn)出早梅的孤單;“白玉條”之喻、疑梅為雪之錯覺,鮮明地表現(xiàn)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清玉潔之質。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個孤寂傲世、堅韌剛強、超凡脫俗的自我形象。

  形象(意象)類

  題目類型:

  ××的寓意是什么?

  ××指什么?

  ××在詩中是什么意思?

  這首詩塑造了什么樣的形象?請作簡要分析。

  試說說這首詩中的形象特點?

  通過詩中的形象塑造,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回答時應包括三個要點:

  (1)是什么形象;

  (2)形象的具體特征是什么;

  (3)形象的意義是什么(作者情感)。

  解題格式:塑造、描寫了一個什么形象 + 這個形象有何特點+ 抒發(fā)什么感情

  3、閱讀下面這首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jīng)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思考: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xiàn)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意境類

  題目類型:

  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么樣的景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答題要點:

 ?、倜枥L詩中展現(xiàn)的圖景畫面。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xiàn)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诟爬ň拔锼鶢I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xiàn)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鄯治鲎髡叩乃枷敫星榛蛟撟髌非榫敖蝗诘囊饩场G屑煽斩?,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解題格式:描繪了什么圖畫 + 景物有何特點+ 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4、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07年湖北卷)? 華清宮??  吳融 四郊飛雪暗云端,唯此宮中落旋干。?綠樹碧檐相掩映,無人知道外邊寒。?? 過華清宮   李約 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輦升天人已盡,故宮惟有樹長生。?

  (1)兩首詩描寫了不同時期的華清宮,請指出二者主要運用了哪種相同的表現(xiàn)手法,并作簡要說明。 (4分)?

  【參考答案】(1)兩首詩都應用了對比(或對照、映襯)手法(2分)第一首詩宮內宮外(或空間)對比:宮外飛血陰云,分外寒冷;宮內綠樹成陰,溫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時間):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雜樹叢生,宮殿荒涼。(1分)?

  表達技巧類

  常見題目:

  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xiàn)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探究: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方法、表現(xiàn)手法、表達方式。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解題格式:指出運用了什么手法 + 哪里怎樣運用了這種手法+ 抒發(fā)什么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2)第一首詩通過寫景狀物,鞭撻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統(tǒng)治者。(2分)第二首詩通過詠史抒懷,諷刺統(tǒng)治者荒淫誤國,感嘆王朝的興衰。(2分)(意思答對即可。)?

  情感主旨類

  題目類型:

  ①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谠姼璺从沉嗽鯓拥纳鐣F(xiàn)實?

 ?、郾驹姳憩F(xiàn)了怎樣的情趣?

  ④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萁Y合意境提問,如本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蘧湍匙帜陈?lián)發(fā)問,如:×聯(lián)用什么藝術手法表達出怎樣的思想內容?×詞在詩中是什么含義?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思路:

  一是根據(jù)詩句描述內容,分析所涉及的詩句具體寫了什么?

  二是揭示什么主旨,抒發(fā)何種情感?

  注:評價思想內容,首先必須明確詩歌的表層意思與深刻意義,把握詩歌的主旨和思想傾向。

  答題步驟: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義。

  解題格式: 通過什么 + 抒發(fā)什么

  (描寫什么)+ (表達/寄寓/揭露什么)

  小結本課內容:

  一、總結高一第一冊的內容

  二、古詩詞的一般知識

  二、高考古詩詞鑒賞規(guī)律

  1、表現(xiàn)了什么?意象(人、物、景、事)

  2、怎樣表現(xiàn)的?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今昔對比、借古諷今、虛實相生等)

  3、抒發(fā)什么感情? (離愁別緒,建立功業(yè),懷才不遇,厭倦戰(zhàn)爭,渴望安寧,表達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憂愁哀思、思鄉(xiāng)思人等)

  四、古詩詞鑒賞知識儲備(課后自學)

  古詩詞鑒賞知識儲備

  明確了高考的要求之后,我們的高考古詩詞鑒賞復習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等。

  田園(山水)詩

  南朝謝靈運開山水詩先河,東晉陶淵明開田園詩先河,發(fā)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yōu)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邊塞(征戰(zhàn))詩

  從先秦就有了以邊塞、戰(zhàn)爭為題材的詩,發(fā)展到唐代,由于戰(zhàn)爭仍頻,統(tǒng)治者重武輕文,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進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進的時代氣氛,于是奇情壯麗的邊塞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了,形成一個新的詩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王昌齡。

  詠史詠懷詩

  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xiàn)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也有的詠史懷古詩只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與評價,或僅是客觀的敘述,詩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詩人的感慨只是畫外之音而已。如劉禹錫的《烏衣巷》,今昔對比,表達了詩人的歷史滄桑之感。

  詠物(言志)詩

  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

  二、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chuàng)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xiàn)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xiàn)實,真實地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jīng)》;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fā)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三、把握意象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yōu)秀的古詩詞都創(chuàng)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美國文藝理論家蘇珊?朗格說:“藝術品作為一個整體來說,就是情感的意象”。“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語表達的意象,一種訴諸于直接知覺的意象,一種充滿了情感生命和富有個性的意象,一種訴諸于感受的活的東西。”蘇珊?朗格在這里對意象的內涵作了系統(tǒng)的解說,其要點是:(一)意象是個整體,意象中每一個成分都和整體聯(lián)系在一起。(二)意象中充滿情感和生命。它與形象的內容不同,它所表現(xiàn)的東西,我們不是稱它為“意義”,而是稱為“意味”。(三)意象是富有個性的“活的東西”,是一種生命形式。(四)文學意象是通過語言媒介物化的形式,是一種藝術符號。由此可知,意象即是指能獨立表現(xiàn)情感的形象結構(陳濤《文字意象論》)。換言之,即詩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詩人的獨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詩人表達思想、抒發(fā)感情的載體。

  “文學由意象構成,但這不是說文學中的每個成分(形象)都是意象”(陳濤《文字意象論》),譬如說“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是溫庭筠《高山早行》中的意象。我們在分析時,多以為這句詩中包括了“雞聲”、“茅店”、“殘月”、“人跡”、“板橋”和“晨霜”這六個意象,應該說這種提法是不夠嚴密的。其實,它們是六個形象,或者說是六個意象元素。

  再如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元曲表現(xiàn)的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念家之情。全詩情感之所以復雜而流動,是因為詩中有四個意象,四個意象即是四幅畫面,第一個意象“枯藤老樹昏鴉,”傳達蕭瑟、衰老的心境,由“枯藤”、“老樹”、“烏鴉”三個形象形成;第二個意象“小橋流水人家”,展示安恬、溫馨的向往,由“小橋”“流水”“人家”三個形象組成;第三個意象“古道西風瘦馬,”表現(xiàn)愴冷、瘦憊的感受,由“古道”“西風”“瘦馬”三個形象組成;第四個意象“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呈現(xiàn)的是漂泊者的憂傷和惆悵,由“人”、“天涯”、“夕陽”三個形象組成,這四個意象相對獨立,但聯(lián)系起來。又綜合成一個總的中心(意味):“秋思”。我們在分析時,就不能說作品中的每個名詞都是意象,因為它只是構成意象的一個個元素(形象),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應特別注意。

  形象是沒有滲透作者情思的客觀物象,而意象則是詩人表達情感的載體,它不同于形象,它有如此特點。

  第一、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意象滲透著詩人在特定環(huán)境、特定時刻的思想與感情,它不是對事物的客觀描摹,即使是詩中最細微、最平常的事物,也都滲透了詩人主觀上的情意。

  第二、意象之間有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一個意象應用得好壞,不僅在于這個意象是否鮮明,還在于它在整體中的作用。如果一個意象和作品所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感情關系不大,沒有和其他意象融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那么,這個意象就是多余的。

  第三,意象要鮮明、有力。詩歌是一種形象鮮明、語言精練的文體,因此,在意象的選用上,要求鮮明、有力。

  我們在鑒賞詩歌時,除意象外,還常常離不開意境。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與客觀事物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分開來講,意即詩人主觀的思想感情,境即指具體的詩中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但單獨的“意”構不成意境,而單獨的“境”也構不成意境。漢代的《毛詩序》里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行于言。……”這里的“志”,可理解為思想,這里的“情”即指感情??梢?,世上沒有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詩,“情”與“境”二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既形象可感,又雋永含蓄,這樣才能形成一種藝術境界。 這樣才能形成一種藝術境界。

  中國詩壇上有一詩畫俱佳,且將兩者結合妙絕的詩人王維,他在其代表作《山居秋暝》中寫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作者寫的是秋天一個雨后的傍晚山中的景色:皓月當空,青松如蓋,山泉清洌,叮咚石上,月光下瀉,猶如一條素練,山林多么的靜美。當然,生活在這一片靜美土地上的人勤勞善良,無憂無慮,也是一大亮麗的景點。我們知道,作者寫山居之景只是表層意思,不是真正意圖,作者的真正目的在于要擺脫對狹隘的功名利祿的渴望,從在污濁的政治空氣中逃脫出來。于是,作者在尾聯(lián)中寫道:“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青草就隨它的意衰敗吧,王孫自可留在山中。至此,作者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已全部灌注到了詩中所描繪的具體景物之中,情與境交融在一起,從而水到渠成,形成了一種詩中有畫,情景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即意境。

  意象與意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意境的概念比意象大,意境由意象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但意象又不等于意境,二者是兩個不同的而又密切聯(lián)系的概念。 我們在詩歌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以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從意境出發(fā),是鑒賞詩歌的有效途徑。

  1、在教學中要明確意境的定義,不要把形象當作意象,把意象當作意境,并在感受、品味詩歌意境時,能通過具體實踐掌握一些要領。

  2、 掌握體會意境的方法:⑴抓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和氣氛去理解感受詩歌的意境。譬如,在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一詩時,就可以采取這種方法進行感受。當然,我們在教學時,要盡量使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突現(xiàn)那么一種生動活潑的畫面和氣氛,幫助學生感受詩歌中的意境。在這方面,多媒體教學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⑵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聯(lián)想畫面。我們要用聯(lián)想去感受詩人那生動、形象、惟妙惟肖的語言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這些畫面往往是詩人對現(xiàn)實生活的細心觀察、體驗的結晶,是詩人心中的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譬如劉攽的《雨后池上》一詩:“一雨池塘水上平,淡磨明鏡照檐楹。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我們在理解此詩時,就可以通過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感受這首詩歌的意境。⑶關注作者的思想感情。詩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詩歌中往往有所流露,因此,我們就要緊緊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一條脈絡去感受詩歌的意境。在這里,我們要明白詩歌中情景結合的基本方式:①即景抒情;②直抒胸臆;③寄情于景;④情景相生。

  想辦法引導學生調動全部的心神投入到涵泳詩意,品嘗意境的活動中。首先,要要求學生熟讀背誦、美讀作品。詩歌本來就是供吟誦的,只有熟讀背誦,才能浙入意境。其次,領悟、聯(lián)想和想象是填補藝術空白,品嘗詩歌意境的好辦法。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將其思想感情由聯(lián)想、想象化為具體的形象,訴諸于語言文字。我們讀詩時,就要通過語言文字去追溯,去再現(xiàn)詩人的思想感情,讓語言文字活起來,變成生動活潑的畫面,從而進入詩的意境。

  另外,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體會,在感受基礎上產(chǎn)生新的理解,并且和詩人取得共鳴,或者從詩人那里得到新的啟迪,從而真切地欣賞到詩的意境。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chuàng)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chuàng)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古典詩歌常見意象60例

  抓住典型意象的意義

  ●花草類:

  (1)菊:隱逸 高潔 脫俗(2)梅:傲雪堅強 不屈不撓 逆境(3)蘭:高潔(4)牡丹:富貴 美好(5)禾黍:黍離之悲(國家的今盛昔衰)(6)花開:希望青春 人生的燦爛(7)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業(yè)的挫折 惜春 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追懷(8)草:生命力強 生生不息 希望 荒涼 偏僻 離恨 身份、地位的卑微

  ●樹木類:

  (1)樹的曲直:事業(yè)、人生的坎坷、順利(2)黃葉:凋零美人遲暮 新陳代謝(3)綠葉:生命力 希望 活力(4)松柏:堅挺傲岸 堅強 生命力(5)竹:氣節(jié) 積極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別 留戀 傷感 春天的美好

  ●風霜雨雪水云類:

  (1)海浪:人生的起伏(2)東風:春天美好(3)春風:曠達 歡愉 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 生命的易逝(5)天陰:壓抑 愁苦 寂寞(6)海浪的洶涌:人生兇險 江湖詭譎(7)狂風:作亂 摧毀舊世界的力量(8)西風:落寞 惆悵 衰敗 游子思歸(9)雪:純潔 美好 環(huán)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 希望 生機活力 潛移默化式的教化(11)煙霧:情感的朦朧、慘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滅(12)暴雨:殘酷 熱情 政治斗爭 掃蕩惡勢力的力量 蕩滌污穢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會環(huán)境的惡劣 惡勢力的猖狂 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時光的流逝 歲月的短暫 綿長的愁苦 歷史的發(fā)展趨勢

  ●動物類

  (1)子規(guī):悲慘 凄惻(2)魚:自由愜意(3)鴻鵠:理想 追求(4)猿猴:哀傷 凄厲(5)烏鴉:小人 俗客庸夫(6)沙鷗:飄零 傷感(7)狗、雞:生活氣息 田園生活(8)(瘦)馬:奔騰 追求 漂泊(9)(孤)雁:孤獨思鄉(xiāng) 思親 音信 消息(10)鷹:剛勁 自由 人生的搏擊 事業(yè)的成功

  ●器物類

  (1)玉:高潔 脫俗(2)簪纓 (冠):官位 名望

  ●顏色類

  (1)白:純潔、無暇 喪事(2)紅:熱情奔放青春 喜事(3)綠:希望 活力 和平(4)藍:高雅 憂郁(5)黃:溫暖 平和(6)紫:高貴 神秘(7)黑:黑暗絕望 莊重 神秘 對死者的懷念 命途的多舛

  ●其它類:

  (1)英雄:追慕 自愧自嘆(2)小人:鄙夷明志 自省 鞭撻(3)古跡:懷舊明志 昔盛今衰(國家) 衰敗 蕭條(古跡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聯(lián))(4)草原:遼闊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5)仙境:飄逸 美妙潔凈 忘塵厭俗(6)天地:人類的渺小人生的短暫 心胸的廣闊 情感的孤獨(7)鄉(xiāng)村:思歸 厭俗 田園風光 生活氣息 純撲美好 安逸寧靜(8)城市 (市井):繁榮熱鬧富貴奢華(9)破曉:初現(xiàn)希望(10)朝陽:希望 朝氣 活力(11)夕陽:失落 消沉 珍惜美好而短暫的人生(12)深夜:愁思懷舊

  四、分析各種表達技巧

  (一)抓詩眼

  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眼睛是最能傳神的器官,被人稱為心靈的窗戶。人有眼,詩詞亦有眼,把握詩眼是理解詩意的一個關鍵,透過詩眼,可以窺見詩人神府,可以因此許多畫家都很講究點睛,把握詩歌的精魂。

  關于詩眼,清代劉熙載《藝概?詞曲概》的論述最為精當,“余謂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體之眼,有數(shù)句之眼,前前后后,無不待眼光照映。若舍章法而求字句,縱爭奇競巧,豈能開合變化,一動萬隨耶?”這一說法一是明確了詩眼的含義,“眼乃神光所聚”,“一動而萬隨”,認為眼系全篇的核心,神采之透鏡。二是將詩眼分出了類型,“有通體之限,有數(shù)句之眼”。下面我們就從“句中之眼字”、“文中之眼句”、“文中之眼字”這三全方面來分析詩眼。

  1、句中之眼字。元代楊載說:“雖說句中要有字眼,或腰或膝或足無一定處。”(《詩法?家數(shù)》)這說明眼字出現(xiàn)的情況較為復雜。清代沈德潛曾說:“古人不廢煉字法,然以意勝而不以字勝。故能平字見奇,常字見險,陳字見新,樸字見色。”(《說詩? 晬語》卷下)這說明眼字既可是新警奇巧之字,亦可以是平凡質樸之字。我們在欣賞古詩詞中,也就首先找著這個眼,然后從其平常陳樸之中,味出奇險新色之意。

  (1)句中之眼字通常出現(xiàn)在動詞和充當謂語的形容詞處。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這里的動詞“生”、“入”即為詩眼,用“生”而不用“升”,有孕育之意,有胎動之感,有將娩之勢,是勢在必然,又未到時刻;用“入”不用“到”,有不知不覺之意,有無處不至之態(tài),有不可抗拒之勢。其它如張先《天仙子》中“云破月來花弄影”,詩眼即動詞“弄”,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國維《人間詞話》)。元稹《行宮》中句“廖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則是用充當謂語的形容詞“紅”作詩眼。

  (2)名詞作詩眼,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也應引起注意,如徐忻句“著衣輕有暈,入水淡無痕”。這里名詞“痕”是神光所聚之處,以一日而傳精神,成了此句的詩眼。、

  (3)虛詞有時也可以作句中之眼字。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如”和副詞“自”成為詩眼,“如”“自”賦江山以情,安花柳以心,曲盡其致。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載,王駕《晴景》詩中“蛺蝶飛來過墻去,應疑春色在鄰家”到王安石《臨川集》將“應”改為“卻”用連詞“卻”,語意益見沉著。連詞“卻”成了句中之眼字。

  2、篇中之眼句。篇中之眼句就是全篇最傳神之詩句。

  (1)眼句在篇首。如唐代杜審言《和晉陵丞早春游望》,“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萍。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首聯(lián)提挈全詩,孕蓄感情成為眼句,詩的中間兩聯(lián)具體描繪物候新,對此大好春光,按說作者應該是喜,而詩人卻“偏驚”,因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雖時遷歲更,而返歸無日,面對此滿眼“物候新”,不由想到家園古柳換新葉,故庭黃鸝調舊聲,驚醒之后,才會“思歸欲沾巾”,可見首聯(lián)為全詩主軸,情依軸生,意隨軸轉。

  (2)眼句在篇中。篇中之眼起樞紐作用,借此攬情融景,承上啟下。如白居易《琵琶行》,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結上導下,成了謀篇的關鍵,傳神的靈目,作者籍此將琵琶女的天涯飄零,引渡到詩人的遷謫沉淪,把藝人的潦倒和詩人的失意渾成一體。作者的種種痛苦之情,都由這句匯集且迸發(fā)了出來。

  (3)眼句在篇末。這就是所謂“畫龍點晴”,常為詩人所采用。姜夔說:“一篇全在尾句。”(《白石道人詩說》)“結句如撞鐘,清音有余。”(《四溟詩話》卷一)“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樂府指迷》)這些都是說結句要成為傳神達意的龍晴。如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尾,“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結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都是如此,篇中之眼句不但在詩中有不同的出現(xiàn)位置,而且本身也有各種類型。有的以善比妙喻見長,如“春蠶到死絲放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有的以描寫如畫稱善,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有的以敘寫深刻為好,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有的以富有哲理而得傳,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總之,一篇之眼,不僅與全詩密切相關,而且本身也應意豐形適,言美神沛,這才是明眸皓目,我們欣賞時,既要透過詩眼明立意,也可從其秋水流盼的美目上,獲得美好的藝術享受。

  3、篇中之眼字。篇之眼一般表現(xiàn)為句,有時系隱藏之眼,則不在句而在字,此眼不同于句中眼,它不是關系到一句的優(yōu)劣工拙,而為全篇之絲納于此扣。

  (1)篇中眼字形諸標題。如陸游《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夜雪樓船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首聯(lián)述青年時期抱負,反寫見意,吐氣憤之意;頷聯(lián)寫壯年經(jīng)歷,暗寫寓意,露憂憤之意;頸聯(lián)敘暮年景況,明寫達意,袒悲憤之心;尾聯(lián)表明意愿,總寫賅意,發(fā)激憤之詞。全詩字字含憤,句句聯(lián)憤,因此標題上“憤”字即為詩眼。

  (2)篇中眼字鑲嵌詩內。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向襄陽下洛陽。”這首詩集中表現(xiàn)了詩人聞勝后的“喜”,“喜”字即為全詩之眼。由聞喜迅而流喜淚,由流喜淚而呈喜態(tài),由呈喜態(tài)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思喜歸。喜始喜終,一喜貫通。這類詩眼或著于題,或嵌于詩,一經(jīng)找著,則掣住全詩提綱,由此得以透視全篇。

  從上述可見,詩眼的情況比較復雜,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尋找詩眼,分析詩眼,欣賞詩眼,不失為閱讀古典詩詞的一條有效途徑。詩中無眼,我們不必強為臆斷。詩中有眼,也不可輕易放過,就其詩眼,視其神光,采全篇精神,深入詩人臟腑,把握詩的精魂,是閱讀欣賞的一種精到的方法。

  (二)辨手法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xiàn)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lián)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并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jīng)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并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義,對于主題的表達也易產(chǎn)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結構方面的設問與懸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聯(lián)想和想象。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再創(chuàng)造的主要方式是聯(lián)想、想象,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lián)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致,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注意明辨各種修辭手法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夸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古詩詞的藝術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單一的,往往是綜合復雜地運用。我們在鑒賞的時候,要注意在具體語境、整體詩境中分析藝術特點,不要簡單地陷入術語、概念的怪圈,有時候還要根據(jù)不同的題型,不同的題干要求,從規(guī)定的角度,作出正確的判斷。

  五、品味各種語言風格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詩歌的個人風格類???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孟)郊寒(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知人論詩,知世論詩的方法,古人很早就講過即了解詩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包括時代氛圍和社會風俗)和創(chuàng)作目的,從而設身處地的揣摩詩人的心境,理解其思想內涵和藝術技巧,這樣才能提高對詩歌的理解和鑒賞能力。最近幾年的高考詩歌鑒賞試題,都是一些大家的不太出名的作品。因此,知人論詩,知世論詩就顯得格外重要。 要理解詩作,就不能離開對詩人的品讀,會歷史的了解。實際上,就是在讀中國社會發(fā)展史,讀中國文化發(fā)展史,讀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

184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