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教案
高一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大綱 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一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教案
教學目標
1.解釋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
2.運用數(shù)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教學重點
1.種群、基因頻率等概念。
2.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的作用。 二次備課
教學難點
運用數(shù)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自主學習
一、學生閱讀課本114-115頁----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勾畫并理解 1、種群。(例如:一個草原上的全部野驢;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
2、種群的基因庫。種群中個體不斷死去,但基因庫卻代代相傳。
3、基因頻率。
試完成思考討論題
二、學生閱讀課本116頁----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勾畫并理解1、第一段:黑體字
2. 第二段:突變包括 和 。
3.第三段:突變發(fā)生的頻率很低,且大都是有害的
4. 最后一段:突變和重組是隨機的、不定向的,只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不能決定生物的方向。
三、學生閱讀課本116-118頁---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方向
1.勾畫并理解: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方向。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 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向著一定方向進化?;蝾l率改變的方向既是生物進化的方向。
2. 試完成117頁探究題
生成問題:
溫馨提示:在計算基因頻率時,如果基因在常染色體上,每個個體按含有2個基因計算;如果基因只存在與X染色體上,雌性個體按含有2個基因計算,雄性個體由于體細胞只有一個X,按含有1個該基因計算。
例題1.(2010•煙臺模擬)某小麥種群中TT個體占20%,Tt個體占60%,tt個體占20%,由于某種病害導致tt個體全部死亡,則病害發(fā)生前后該種群中T的基因頻率分別是( )
A.50%、50% B.50%、62.5% C.62.5%、50% D.50%、100%
例題2.某植物種群中,AA個體占16%,aa個體占36%,該種群隨機交配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和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中AA個體百分比、A基因頻率的變化依次為( )
A.增大,不變;不變,不變 B.不變,增大;增大,不變
C.不變,不變;增大,不變 D.不變,不變;不變,增大達標訓練
1、 已知人的褐眼(A)對藍眼(a)是顯性。在一個30000人的人群中,藍眼人3600人,褐眼26400人,其中純合體有1200人。那么,在這個人群中A 和a的基因頻率為( )
A、0.64和0.36 B、0.36和0.64 C、0.50和0.50 D、0.82和0.18
2、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 的,其原因是
A、自然選擇 B、自然選擇和遺傳漂變
C、自然選擇、遺傳漂變和遷移 D、自然選擇、遺傳漂變、遷移、突變等
3、若一個種群中,某一性狀出現(xiàn)的頻率增加,這很可能( )
A、這個性狀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B、該種群中就業(yè)此性狀的純合體多
C、這個性狀的出現(xiàn)是由環(huán)境條件引起的 D、控制這個性狀的基因為隱性
4、某種疾病是由正?;蛲蛔?yōu)轱@性致死基因而引起的,顯性純合子在胚胎時死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15000個新生兒中有75個嬰兒患此病,則該群體中致死基因頻率為( )
A、0.0025 B、0.005 C、0.01 D、0
5、已知在一個隔離的群體一代中,在成人中的頻率為0.01,那么在沒有突變、隨機婚配的情況下,下一代新生兒中雜合子的頻率為( )
A、0.0198 B、0.0099 C、0.198 D、0.0001
6、某學校對該校的學生男女個100人進行了色覺調(diào)查,其結果如下:色覺患者女1人、男7人,攜帶者5人。那么該人群色盲基因Xb的頻率是( )
A.3.5% B.4.7% C.7% D.5.3%
7、用水蚤進行水溫變化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如右圖所示:
請回答:
(1)在25℃條件下,多數(shù)水蚤都能正常生活,說明
(2)當?shù)谝淮胃淖儨囟葧r,在20℃和28℃條件下,均有水蚤能夠生活,說明
(3)當?shù)诙胃淖儨囟葧r,在20℃和28℃條件下,均有水蚤個體全部死亡,說明
(4)如果第二次改變實驗溫度,還有少部分水蚤個體生存下來,再重復幾次同樣的實驗過程,將會篩選出什么樣的水蚤個體? 。
8、課本118頁練習
看過"高一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教案 "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