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理的學習,要把枯燥的數(shù)據(jù)換成有趣的文字加以記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您整理的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一)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 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 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 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xiàn)極夜現(xiàn)象 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谡缣柛叨鹊淖兓?/p>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最大值 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jié)的變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二)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結合
礦物: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云母、長石方、解石
積聚 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巖石 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guī)r,頁巖,砂巖,礫巖)
變質(zhì)巖:大理巖,板巖
(2)地殼物質(zhì)的循環(huán)
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chǎn)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zhì)循環(huán)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三)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 太陽 地軸
方向 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 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 恒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時15°(兩極除外)
線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移動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四)
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tài)
(1)地質(zhì)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nèi)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nèi)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fā)、地殼運動、變質(zhì)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 對地表形態(tài)的影響 兩者的關系
水平運動 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說的基本論點
①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
?、诎鍓K處于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③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zhì)構造與構造地貌
①地質(zhì)構造的概念:由于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诔R姷牡刭|(zhì)構造及構造地貌
高一必修一地理知識點總結(五)
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于俯視圖,判斷依據(jù)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jīng)度,東經(jīng)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jié)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jīng)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xiàn)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26’
(3)確定地方時 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jīng)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jīng)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jīng)線為18點,依據(jù)每隔15°,時間相差1小時,每1°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jīng)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jù)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 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jīng)度數(shù)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區(qū)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