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時事評論論文
時事評論因其時效性、針對性的特征,經(jīng)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出現(xiàn),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螘r事評論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論文(一)
筆者認為,營私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理、心理需求而運作各種思想、行為的活動。營公就是為了解決他人、群體、人類、眾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和終極歸宿而調和各種思想、行為的活動,不求回報,只是“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陳毅《示兒女》詩:“我要為眾人,營私以為羞。”
其實,營私與營公只看表象是很難區(qū)分的。譬如,一個人拿自己的錢財給另一個人,沒有一絲圖回報之意,只是想給另一個人解決某些困難,這個看似營私實則營公;如果這個人給人錢財圖名、圖贊、圖面子、圖認可、圖將來、圖回報,有投資、投機、建圈子、擴人脈之念,就是營私。所以,在有些精神自覺水平較高的國家,人們寧可捐出部分錢來做公益,也不會輕易營私情、隨份子。當然,前提是公益事業(yè)的確公開、有益。
還有,以公職身份以公務的名義嚴格按計劃、條件、政策,公開、公正、公平地施政批文、發(fā)放錢財,這理所當然就是營公;但有默契、有暗示、有招呼、有跑路、有行賄、有偏頗、有傾向性的公共行為,看似營公,實則不乏假公濟私。
即便如此,公與私之間有時候還是極難分辨的,譬如,看似營私人之關系,實則是為了更方便地教化、施政、利國、利民,這是營私為公,也就是曲線營公。在一個結黨營私極其風行的國度里,這既是無可奈何之舉也是明智之舉。這也是為什么極其清廉的人也可能被憎恨的原因,因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功。
當然也有很多意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好心、好人也可能做壞事(與盲從權力、信仰有關)。
在公、私這個問題上,宋朝“心學”家陸九淵也有很高的見地。他認為,決定一個人是否是有道德的人(君子)或不道德的人(小人),主要不在于他表面行為,而在于他的內心動機。
他舉例說,一個人終日埋頭學習圣賢之書,這個行為看來很好,可是如果他讀書的主動機只是為了求取科舉功名,那他就不能稱作一個(營公)君子。陸九淵所舉的這個例子,切中了當時不少學者的心病,聽者無不為之悚然心動。
陸九淵還說:某觀人不在言行上,不在功過上,而是直接雕出其心肝。
所以,要看看自己是君子(營公)還是小人(營私),首先必須檢查自己的(心)“志”,看自己的追求、志趣是營公義,還是謀私利。換言之,一個人首先必須正確地樹立他的精神世界中的價值標準。
正因為如此,佛教大乘非常注重發(fā)心(愿),因為只有價值目標正確、衡定,即便是在未來際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有所偏離,也能及時糾正。否則,生命過程就會很容易隨波逐流、漫無目的、沉浮無期。
發(fā)愿、立志,是世法、出世法之共法,非是佛教所特有,佛教與其它法的不共法是發(fā)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觀無量壽佛經(jīng)》:菩提心即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這是心之體。菩提心的內容是:“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行之便。
佛教經(jīng)典與大德們非常重視發(fā)菩提心。
《華嚴經(jīng)》: “菩提心者,則為一切諸佛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在家之人發(fā)菩提心,勝于一切辟支佛果。”《華嚴經(jīng)》: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省庵大師《勸發(fā)菩提心文》:“入道要門,發(fā)心為首;修行急務,立愿居先。愿立,則眾生可度;心發(fā),則佛道堪成。茍不發(fā)廣大心,立堅固愿;則縱經(jīng)塵劫,依然還在輪回;雖有修行,總是徒勞辛苦。”
愿心是行心之始,行心乃愿心之成。有了愿菩提心,又付諸行動,將它提高為行菩提心,那么這個意愿就會深深地滲入到修行者的潛意識當中了。此時,修行者所發(fā)的愿心,所持的戒誓,所行的修持,必然會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因此,一個人只有為眾生計發(fā)大心(愿)、立宏志,百折不撓,才能有所建樹;絕不能鼠目寸光、蠅營狗茍、紙醉金迷,害人誤己。
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皆是因為志不堅、愿不切。
《論語》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孫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論文(二)
近段時間,某地村長利用扶貧中的權力脅迫本村貧困婦女的事件,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這一起孤立的個案,雖然主要是村干部個人品質問題導致,此案件所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卻值得沉思。(3月23日 新華網(wǎng))
信息資料的收集、扶貧精準是否到位、村干部的素質高低等因素直接影響了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因為一旦村治出了問題,那么,扶貧資源就很可能成為關系戶的肥肉,或是集體大鍋飯里的稀粥。從目前精準扶貧當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來看,基層村治的一些問題不僅已經(jīng)妨礙了精準扶貧的推進,而且也具有相當程度的普遍性。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
其一、村干部在精準扶貧中缺乏制約,尋租現(xiàn)象嚴重。在一些農民主動性不強、信息較為閉塞的地方,上級主管部門難以及時、有效地了解基層信息,村干部成了上傳下達的唯一環(huán)節(jié)。“誰是貧困戶?誰有資格拿到扶貧的資源?”幾乎完全取決于村干部。如果村干部不能一心為公,那么扶貧很有可能就成為對關系戶的利益輸送。甚至在一些地方的扶貧實踐中,出現(xiàn)了村委會主任岳母開著小賣部拿貧困補助的怪相。
其二、宗族勢力、宗教勢力在村治中影響過大,異化村民自治,從而讓村莊中的小戶、小姓往往以“民主”的形式,被排除在扶貧資源分配機制之外,而這些村莊中的邊緣人群,實際比主流群體更加弱勢與貧困。一些地方的村干部淪為宗族勢力、宗教勢力的代言人,肆意欺辱壓迫弱勢群體,甚至因此發(fā)生過絕望貧困戶舉家自殺的極端事件。
其三、一些地方在扶貧過程中,深受“刁民”現(xiàn)象困擾,從而導致扶貧機制嚴重扭曲。近年來由于一些地方“維穩(wěn)”壓力較大,因此在村治的具體過程中,“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現(xiàn)象十分突出。一些不夠資格分配扶貧資源的人,往往以“鬧訪”來要挾村干部。在實踐中,為了避免這樣的麻煩,一些村莊甚至不申請扶貧資金或者將扶貧資源完全平均分配。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群眾的現(xiàn)實利益。因為他們講的話就是黨的政策,他們的決定就是政策的落實,在農村工作中起著以上率下、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精準扶貧時間緊、任務重,事關2020年我國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關鍵時期,作為“領頭羊”的村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覷,相反還發(fā)揮著關鍵性的決定作用:首先作為村干部首先要給自己定好位,認清自身角色,明白自身職責,自身要率先脫貧,發(fā)揮好模范帶頭作用,只有做好領路人、幫扶人、示范人才能在廣大群眾中形成效仿效應。再就是要當好幫扶干部的參謀助手作用,發(fā)揮好牽線搭橋作用,要積極主動與幫扶干部取得聯(lián)系,主動與其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掌握貧困戶的幫扶意愿,讓幫扶干部盡快了解貧困戶情況,制定出幫扶措施,盡快讓群眾脫貧。當然,多從該村致貧原因,如何發(fā)展產(chǎn)業(yè),如何增加造血功能,如何增加貧困群眾的收入渠道,如何增加其收入等方面思考,讓群眾脫貧致富,真正奔向小康。
高中政治時事評論論文(三)
近日,山東省聊城市于歡故意傷害案即“辱母殺人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此高度重視,派員赴山東閱卷并聽取山東省檢察機關匯報,正在對案件事實、證據(jù)進行全面審查。對媒體反映警察在此案執(zhí)法過程中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將依法調查處理。(2017-03-26 來源 東方頭條)
按理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古今如此,天經(jīng)地義。不曾想,山東省聊城市于歡故意傷害案即“辱母殺人案”當事人被判無期徒刑,于是輿情洶涌,萬民憤怒,為被判決者鳴不平,質疑當事法院不公正,而且千夫所指聲討本案出警警察失職瀆職不作為,以至造成血案,引起非常惡劣的輿論事件。
客觀地分析,在為于歡案件判決結果一片鳴冤叫屈聲浪中,不可否認有一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亂,趁火打劫推波助瀾,但是,相信絕大多數(shù)網(wǎng)名是從“同情弱者”的角度出發(fā),認為“兔子憋慌了也會咬人”,在親身母親受到奇恥大辱、向警察求救無果萬分絕望的情況下,于歡順手持刀刺傷已經(jīng)超越了天理人倫的底線的施暴者杜志浩。即使觀眾在看武俠片、警匪片電影電視劇時,看到這樣的情節(jié)一定會拍手稱快,何況是現(xiàn)實版的施暴案件。
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依法治國。法治建設正在進一步完善。一些冤假錯案陸陸續(xù)續(xù)得到糾正,像氣球攤大媽案件不是重新判決了嗎,現(xiàn)在,盡管辱母殺人案造成如此惡劣的社會影響,但是,最高檢、山東高檢高度重視,正在對案件事實、證據(jù)進行全面審查。對媒體反映警察在此案執(zhí)法過程中存在失職瀆職行為,將依法調查處理。潮漲必有潮落時,高燒不退有危險。那么,人們是否應該從洶涌澎湃的輿情里冷靜下來,端一杯清茶拭目以待,中國是法制社會,應該相信執(zhí)法部門的整體公信力,堅信法律公正絕不會遙遙無期。
看了<高中政治時事評論論文>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