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須知的病句類型分析
高中語文須知的病句類型分析
病句是高中語文考試的必考點,語文的病句有幾種的類型,下面學習啦的小編將為大家?guī)砀咧姓Z文的病句類型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須知的病句類型
一.語序不當
方法1、記典型句子各一個,找出對應詞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詞前多層修飾語的語序(中心詞可以是全句的主謂賓,也可以是句中的某個帶修飾語的名詞或動詞)
1. 多層定語的次序。(記句子――誰的-多少-怎樣的-屬性)
牢記類句:她是國家隊的(a.表領(lǐng)屬性的――表“誰的”)一位(b表數(shù)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c動詞性短語――表“怎樣的”)優(yōu)秀的(d形容詞性短語)籃球(e名詞)女(f名詞)教練。
例句①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有效的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
運用:句中賓語中心詞“方法”的前面有一個長定語,“有效的”是一個形容詞,相當于例句中的“優(yōu)秀的”,“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是兩個動詞性短語,相當于例句中的“有20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對照例句,可見位置不對,應為“改正錯誤提高思想水平的有效的”方法。
2. 多層狀語的次序。(記句子――何時-何地-何范圍-何種情態(tài),“怎樣”--表對象“同誰”)。
牢記類句:許多老師昨天(何時)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圍)熱情地(何種情態(tài))同他(何對象,“誰”)交談。
例句① 留在幼兒園的孩子們,都一個一個甜蜜地睡在床上。
運用:句中謂語中心詞“睡”的前面有三個修飾語,“甜蜜地”表情態(tài),相當于例句中的“熱情地”,“都”表范圍,應放在數(shù)量詞“一個一個”的后面,從而判斷出原句是病句。
方法2、一般來說,修飾語和虛詞放在誰的前面就修飾誰。要查看修飾得是否合適。
例句① 如果趁現(xiàn)在不趕快檢查一下工作,就可能會出問題。
運用:原名想表達的意思是要“趁現(xiàn)在趕快檢查工作”,“不”是虛詞,現(xiàn)在放在“趕快“的前面,成了修飾“趕快檢查一下工作”,而遺漏了“趁現(xiàn)在”的意思,所以語序不當。
方法3、復句中關(guān)聯(lián)詞語序分兩種情況,同一主語,主語在前,格式為:主語+前關(guān)聯(lián)詞+主語+后關(guān)聯(lián)詞。不同主語,關(guān)聯(lián)詞在前,格式為:關(guān)聯(lián)詞+主語①+關(guān)聯(lián)詞+主語
例如:①你因為不努力學習,(你)所以成績下降。(同一主語)
?、谝驗槟悴缓煤脤W習,所以老師很為你的成績擔心。(不同主語)
例句① 他如果再犯類似的錯誤,學校就有開除他的危險。
運用:讀句子,確定原句要表達的意思是――他再犯錯誤,他將被開除。屬于同一主語的情況,而原句后一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就”的前面用的是“學校”,格式不對,應改為“他如果再犯類似的錯誤,就有被學校開除的危險”才通順,從而判斷出原句是病句。
例句② 天氣不管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但他還是堅持到體校去鍛煉。
運用:讀句子,可以看出原句有兩個需要陳述的主語,一是“天氣”,一是“他”,應用第二種格式,而原句用的是第一種,故應把“他”放到“但”的前面,從而判斷出原句是病句。
二.搭配不當
方法4、簡化成分,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謂、動賓、主賓搭配不當。
例句:①本世紀末,是我國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
運用:第一步,簡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長定語或長狀語,則全句為:本世紀末是目標。
第二步,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本世紀末”是一個時間,很顯然不能和“是目標”搭配,故這個句子是一個主謂不搭配的病句。
例句:②他多么渴望一個學習的機會呀!
運用:第一步,簡化全句句子成分,去掉長定語或長狀語,則全句為:他渴望機會。
第二步,重新閱讀,看是否搭配:“渴望機會”顯然不成立,故這個句子是一個動賓不搭配的病句。
方法5、檢查修飾語和中心詞之間關(guān)系――查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搭配不當。
例句① 魯迅表現(xiàn)出極大的愛國主義思想。
運用:修飾語“極大的”和“愛國主義思想”不能搭配,應為“極強的”或“高度的”。
方法6、注意抓重點詞(是否、能否、有無、和、與、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語和“、”――查一面與兩面的搭配不當。
例句① 做好生產(chǎn)救災工作,決定于干部作風是否深入。
運用:看到有“是否”,即想到一面與兩面不搭配的問題,而前面的“做好生產(chǎn)救災工作”只有一個方面,后面的“是否”卻是兩個方面。
三.成分殘缺或多余
殘缺:
方法7 介賓短語不能作主語,抓重點介詞(由于、通過、經(jīng)過、由于、為了、在等)――查主語殘缺。
例句 經(jīng)過學習,使我提高了文化水平。
運用:全句的謂語是動詞“使”,而“經(jīng)過學習”是一個介賓短語,介賓短語不能做主語,這樣就使得全句沒有了主語,成為病句。改動的方法有兩種:一是將介詞“經(jīng)過”去掉,讓“學習”做主語;一是將“使”去掉,讓“我”做主語,“提高”做謂語。
方法8 注意長句子(多層定語,多層狀語),簡化成分,改換說法,自己補充――查謂語、賓語殘缺。
例句① 我們必須按照毛主席關(guān)于“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的教導。
運用:第一步:注意句子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簡化成分,可能有的同學化簡成“我們按照指導”,似乎也能講得通。但
第二步:改換說法,將句子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改為“老師的話”,則應簡化為“我們按照話”,則難以講通,而應為“我們按照老師的話去做”,從而判斷出原句缺謂語,是病句
多余:
方法9、分析中心詞,對照修飾詞,注意抓近義詞(重要的有左右、大約、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疊的意思――查語句重復。
例句① 一年來,婦女工作已打下了相當?shù)墓ぷ骰A,獲得了一定的工作經(jīng)驗。
運用: “工作”在句中三次出現(xiàn),造成了語句重復。
四.結(jié)構(gòu)混亂:
方法10 感覺語句不通,查對不通的句子兩頭是否用了兩種講述的句式,改換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順,尤其要注意介詞短語中介詞結(jié)構(gòu)是否完整,――查句式雜糅型結(jié)構(gòu)混亂。
例句① 多年來曾被計劃經(jīng)濟思想束縛下的群眾也覺悟起來。
運用: 句中有一個介詞短語“被……束縛下的”,應或為“被……束縛的”,或為“在……束縛下的”,交叉使用,則構(gòu)成句式雜糅型結(jié)構(gòu)混亂。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動詞,確定作者要表達的意思,改換或補充省略的主語或謂語,重新理順――查中途改換話題型結(jié)構(gòu)混亂。
例句① 考場是設在一間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舉行的。
運用:第一步:查看句中的主要動詞,有“是”“設在”“舉行”三個。
第二步:確定作者的要表達的意思有兩個,一是“考場設在大廳里”,一是“考場在大廳里舉行”
第三步:重新理順:全句應為“考場設在古色古香的大廳里,考試就在這兒舉行”,確定原句是病句。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類詞:多音、多義詞,指代詞,數(shù)量詞,介賓短語及詞語間的關(guān)系――查語句歧義。
例句① 小李說:“老王這人真黑。”
運用:粗看全句似乎并無毛病,但這句話中有一個重要的詞“黑”,“黑”是一個多義詞,在這句話中既可以說是一個人長得黑,也可以說是一個人的心腸黑。
例句② 棺材后面跟著三個婦女――死者的母親和她的兩個女兒。
運用:句中有一個指代詞“她”,既可以理解為“死者”,也可以理解為“死者的母親”,從而確定原句是表意不明型病句
五.不合邏輯。不合邏輯有兩種,一是不合邏輯規(guī)律,一是不合生活實際。
方法14 注意句中出現(xiàn)的多個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例句① 今天來開會的有數(shù)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高校教師。
運用:句中出現(xiàn)了幾個概念,而“高校教師”中也有數(shù)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和其余概念并不是并列概念。
方法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圍(尤其是帶有絕對意義的詞如“全”“都”“凡”“從來”“歷來”等)表示判斷、表示程度的詞語――查不合邏輯。
例句① 我國歷來是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而分裂總是短暫的。
運用:注意到句中有“歷來”這樣的含有“絕對”意思的詞,而句中又說“分裂總是短暫的(短暫也是有)”,從而判斷出原句是不合邏輯的病句。
方法16 看到多“不”,確定語意,負負得正不(反問句亦算負)――查前后肯定否定顛倒。
例句① 我想這應該是不必敘述的,沒有誰不會想象不出的?
運用:第一步:先根據(jù)前一句確定說話者的本意,是想表達“能想象得出”的意思,應畫“+”號。
第二步:查后一句表“不”意的個數(shù),共有“沒有”“不會”“不出”,共是三個負號,最后表達的意思應畫“-”號。故這個句子是一個前后肯定與否定不統(tǒng)一的病句
方法17 注意抓因果關(guān)系關(guān)聯(lián)詞,主要有“因為……所以”、“由于”“因此”--查強拉因果;
例句① 因為他對學科有所偏重,所以對數(shù)理化,他不感興趣。
運用: 句中有“因為……所以”的關(guān)聯(lián)詞,但細杳原句,對“學科有所偏重”,也可能恰恰會喜歡數(shù)理化,可見“學科有所偏重”與“對數(shù)理化,他不感興趣”之間并無因果關(guān)系,原句犯了強拉因果的語病。
方法18 注意抓表前后關(guān)系的介詞,主要有“對”“對于”“與”“和”等,確定原句意思,施動者“主”在前,受動者“客”在后――查主客顛倒。
例句① 愛迪生這個名字,對我們青年學生是不陌生的。
運用: 第一步:“對”和“對于”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通用的。但在表示主客之間關(guān)系時,二者恰恰相反,“對”是“主在前,客在后”,“對于”是“客在前,主在后”。
第二步:分析原句,想表達的意思是“我們了解愛迪生這個名字”。“我們”是“主”,“愛迪生的名字”是“客”,而原句用的是“對”,卻是客在前,主在后,顯然是病句。
方法19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查不合生活邏輯。
例句① 凡到過濟南的人,無不去趵突泉一游。
運用:從生活的邏輯上講,不可能所有到濟南的人必去趵突泉,所以這樣的句子雖然從語法上并無毛病,但因其不合生活邏輯,故仍是病句。
第二部分:橫向總結(jié),形成題感
橫向總結(jié):上面我們從病句類型的角度,從縱的方向上為大家介紹了應采取怎樣的辦法判斷一個句子是病句。但做題感覺的形成,還有賴于在做題的過程中,形成橫向的總體判斷。主要有以下幾條:
題感1、看到長句子,注意運用簡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斷句子是否語序不當(多層定語,多層狀語)、搭配不當(方法4)、成分殘缺(方法8)。
題感2、感覺語句不通,讀起來別扭――注意去判斷句子是否中心詞的修飾語不當(方法2)、修飾語和中心詞的搭配不當(方法5)、結(jié)構(gòu)混亂(方法10、方法11)。
題感3、抓重點詞,見相應詞,想到相應類型病句
1. 見關(guān)聯(lián)詞――判斷句子關(guān)聯(lián)詞的語序(方法3)強拉因果(17)
2. 見特定介詞:“經(jīng)過”判斷句子是否主語殘缺(方法7)、結(jié)構(gòu)混亂(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
3. 見判斷詞(是否,有無,能否,等)――判斷句子是否一面與兩面不搭配(方法6)、不合邏輯(方法15、方法16)
4. 見 “和”“與”“以及”等連詞及“、”這一標點符號――判斷句子是否一面與兩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顛倒(方法18)
(3和4有時可綜合進行判斷)
5. 見指代詞――判斷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顛倒(方法18)
6. 見近義詞――判斷句子是否重復(方法9)
第三部分:以法解題
例1.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2003年全國卷)
A.當時全校不止有一個文學社團,我們的“海風社”是最大的,參加的學生縱跨三個年級,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學刊物《貝殼》。
B.參加這次探險活動前他已寫下遺囑,萬一若在探險中遇到不測,四個子女都能從他的巨額遺產(chǎn)中按月領(lǐng)取固定數(shù)額的生活費。
C.針對國際原油價格步步攀升,美國、印度等國家紛紛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儲備,我國也必須盡快建立國家的石油戰(zhàn)略儲備體系。
D.這一歌唱組合獨立創(chuàng)作的高品質(zhì)詞曲以及演唱中表現(xiàn)出的音樂天分和文化素養(yǎng),很難讓人相信這是平均年齡僅20歲的作品。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點,看其有無癥狀。A句較長,但沒有“語序不當”、“搭配不當”的毛病,也沒有成分殘缺,可暫定為答案。B句中,有一組近義詞,“萬一”就是“若”,很顯然語意重復,排除。C句中,有“針對”這樣一個特殊的介詞,看有無成分殘缺的情況,發(fā)現(xiàn)“針對……”后面沒有跟上“情況”之類詞,顯然有殘缺,排除;D句中,有連詞“和”,查有無前后不對稱,發(fā)現(xiàn)沒有;再,這個句子主語和賓語的中心詞都比較長,查有無搭配不當,發(fā)現(xiàn)賓語中心詞“作品”的修飾語是“平均年齡僅20歲的”顯然不搭配,排除。
第二步:綜合分析比較,得出答案:A。
例2.下列各句,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3分)(1996年全國卷)
A.在專業(yè)研究、實驗方面有優(yōu)勢的單位,有派出講學人員、接受訪問學者、舉辦訓練班以及對其他協(xié)作單位提供幫助的義務。
B.我們能不能培養(yǎng)出“四有”新人,是關(guān)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zhàn)線的根本任務。
C.大家對護林員揭發(fā)林業(yè)局長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D.有關(guān)部門對極少數(shù)不尊重環(huán)衛(wèi)工人勞動、無理取鬧、甚至毆打侮辱環(huán)衛(wèi)工人的事件,及時進行了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
解析:
第一步:依次分析各句的特點,看其有無癥狀。A句,句子較長,長在哪里,會發(fā)現(xiàn)長在賓語中心詞的修飾語,且修飾語中有“和”這樣一個特殊的連詞,引導我們查看有無搭配不當?shù)那闆r,查看會發(fā)現(xiàn)幾個修飾語都可和“義務”搭配,可暫定為答案。B句中有“能不能”這一判斷詞,想到“一面對兩面”的問題,查看,果然有,排除;C句中,連續(xù)出現(xiàn)幾個“人物”,其實相當于幾個代詞,引導我們想到語句歧義,查看,果然,是對“林業(yè)局長帶頭偷運木料”氣憤,還是對“護林員揭發(fā)”氣憤,沒有交待清楚。D句中,和連詞“和”,想到“一面對兩面”或“搭配不當”的問題,查找,果然,“批評教育”與主語“事件”不搭配。
第二步:綜合分析比較,得出答案:A。
五、標點符號:逗號、句號、問號、引號、冒號、分號、頓號、書名號。
點擊下頁查看更多高考標點符號運用??键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