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語文分析句段作用知識點總結
2017高考語文分析句段作用知識點總結
從高考語文命題來看,常會就這些特殊段落在文本中的作用設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017高考語文分析句段作用知識點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考語文分析句段作用
一、閱讀短文常用分析名詞: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
2.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后揚、象征、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反復、夸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4.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shù)溲?,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于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5.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
6.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忌诖痤}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后原因,層層遞進等)。
7.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8.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9.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10.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11.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外貌
12.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13.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14.表現(xiàn)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lián)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15.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線索
16.行文結構:承上啟下、啟承轉合、銜接、鋪墊、伏筆、照應
二、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理解語句的含義方法:首先抓住句子的修飾詞語去理解句子內涵。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地位,是總領句,則從句子所涉及的范圍去提取關鍵詞釋義;是總結句,則從上下文去找重要信息釋義;是過渡句,則從上下文中提取關鍵信息釋義。第三,看語境,找鄰近句,結合文章中心理解句義。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引出議論)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三、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6、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四、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解答:不能。原因: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xiàn)象到本質)規(guī)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能互換。
五、知識點:
1)襯托與對比
區(qū)別:襯托有主次之分,陪襯事物是說明被陪襯事物的;是用來突出被陪襯事物的。對比表明是對立現(xiàn)象的,兩種對立的事物并無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這兩種修辭混為一談
對比:對照是把兩種相互對應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關的兩面并聯(lián)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辭方式,也叫對比。 襯托:映襯是用乙事物來作甲事物的陪襯,以突出事物的修辭方式。……映襯可分正反襯兩類。
2)人稱運用
第一人稱:顯得親切、自然、真實,適于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于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到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于敘事和議論。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討論
所謂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關鍵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幾種語句:
(1)結構比較復雜,意思隱晦的難懂的句子。
(2)使用了特殊的修辭格、內涵較為豐富的句子等。
(3)揭示文章脈絡層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總起句、段末的總結句以及過渡句等;
(4)統(tǒng)攝全篇,即人們常說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情感的句子。
一、關于句子的含義,要注意以下幾點(三注意、三想到):
“三注意”是指:
1、 首先要注意從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
2、本句子與上下文的句子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句子間的相互關系有:指代(復指)、總分(分總)、說明、擴展(含闡述、解說)、比較、呼應等。如果是復句,其一般強調的重點是后半部分,那么就應該在此處著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義有時比較深奧,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
1、其可能采用了某種修辭手法或者某種表現(xiàn)手法(可參考“閱讀知識點歸納”)
比喻,則應該找到本句中的本體,是說明生動形象的本體的什么特點呢,還是化抽象為具體來說明什么道理 象征,則應先找出其象征的對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對象的什么特點
2、其可能在結構上具有某種特殊的功能(總結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啟下)(詳見“閱讀知識點歸納”)
3、“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語句,有時受文章寫作背景和思想內容的制約,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這時僅靠上下文難以理解句子的含義,還需結合文章的時代背景、主題等內容加以理解。
二、關于句子的作用,應該注意從兩個方面來加以思考:思想內容上與結構上(參考“閱讀知識點歸納”)
第一個方面:思想內容上:
?、俾?lián)系本句的含義。
②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么內容或者揭示段意;
?、勐?lián)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論點、特征)與作者的態(tài)度、感情。
?、茏⒁馐欠襁\用了某種修辭或者表現(xiàn)手法,如果運用,一定要注意其表達效果:
(1)比喻: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么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
(2)擬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fā)某種感情。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于抒發(fā)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3)襯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襯,烘托出主體事物什么特點或者烘托出所要表達的某種感情。(襯托有主次之分,對比沒有主次之分)
(4)對比: 用什么與什么相成鮮明的對比,從而鮮明形象地表現(xiàn)事物(道理)的什么特點,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
(5)反復:“反復”的作用就是強調、突出所重復的內容,表達作者什么感情,升華主題。
(6)象征:象征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用具體的事物表現(xiàn)某種特殊意義,或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的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達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顯示了被象征對象的什么特點。
第二個方面:結構上:
引起下文、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為全文渲染了某種氣氛。
照應前文、總結上文、與前文照應(呼應),使結構嚴謹。
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容的敘寫)
(1)渲染:是用各種手段對環(huán)境、場面、人物、時間等多方面的重彩濃墨的描寫,以突出什么氣氛、刻畫人物的什么特點、表現(xiàn)文章的什么主題。
(2)伏筆:在文章的前邊將下文要表現(xiàn)的人物或時間預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處作呼應,使什么的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合理,使讀者感到巧妙有趣。
(3)照應:即后文對前文寫過的內容作補充、加深或者前文對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時間預作暗示。作用是前后(首尾)呼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嚴密,中心更加突出。
(4)設置懸念:引起讀者對故事發(fā)展或者人物命運急切期待,從而引起下文。
三、理解概括某些段落的的內容與作用。
第一個方面:內容上:
1、注意抓中心句與結構句(承上啟下句、總結上文句)
2、注意表達的語言:
記敘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何時何地,何對象干了(記敘)什么事情或者何對象怎么了。
描寫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么特點或者何對象怎么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議論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么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么觀點。
說明性語段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么對象的什么特征(特點)。
第二個方面:結構上:
引起下文、設置懸念、為下文埋下伏筆、為全文渲染了某種氣氛。
照應前文、總結上文、與前文照應(呼應),使結構嚴謹。
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么內容的敘寫))
四、對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
對文章中心意思的概括,必須進行整體閱讀。所謂整體閱讀,是說通過閱讀,能從整體上把握語料。這種把握應根據(jù)不同文體提出不同的要求。
閱讀文學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體裁特點,然后弄清作品寫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點,表達了什么感情,如何評價這些人(或事)等。
1、研究標題與頭尾。
2、注意文章的中心句。
3、分別概括每段的大意,然后進行歸納與整合。
4、注意側重點:以記人為主的文章,要側重抓人物形象的意義;以記事為主的文章,要側重分析事件所蘊含的本質意義。
(1)整體觀念。
(2)充分利用原文的關鍵詞句。
(3)以作品的思想內容為前提,去鑒賞表達技巧;并依據(jù)表達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內容。以聯(lián)想與想像去體味補充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對語言的感悟去體味作品的語言精妙。
(4)抓住文體特點,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體知識,巧妙答題。
(5)注意突破思維定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隨意拔高,也不隨意貶損。
4.答題完畢,認真檢查。
九.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作品進行客觀的恰當?shù)脑u價。不能無原則地拔高,也不能有意地貶低。評價要緊扣作品內容,有理有據(jù),具體、充分、有深度。需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1)通文意。通讀全文,弄懂文意,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了解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關注重點詞句,注意重點文段,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聯(lián)系上下文解答試題。
(2)審題意。看清題干考查內容的提示,答題的要求,留意相關的提示語。
(3)扣詞句。重點詞句、重點句子、語段是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觀點態(tài)度的關鍵,要抓住不放。還要找到對應的語段,扣準關鍵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辨析作答。
(4)據(jù)事理。要善于參照事之常理,去分析、理解、評價作品。
(5)依常理。用真情實感去體味,以“人之常情”來判別。
高考臨場閱讀不同于平時閱讀,因此我們進行考場閱讀訓練的目標應定位在培養(yǎng)學生臨場閱讀習慣、訓練答題技巧和方法上。我們認為,在進行課文閱讀理解和練習各類試卷時,應反復強調并落實下列習慣和要求:
第一、調整心態(tài)冷靜答題。
要引導學生克服對閱讀題的畏懼心理,增強信心和恒心?,F(xiàn)代文閱讀賦分一般都比較高,每分要志在必得。 第二、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過程本身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閱讀課本,文前有提示,文中有注釋,文后有思考練習,這些都為我們準確理解課文提供了很多有效信息。試卷選文雖不及教材信息多,但也提供了不可忽略的有用信息。比如做題時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和文后注釋等內容,同時特別要瀏覽一下后面問了哪些問題,從題目的選項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確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后再整體把握全文,對解題也就心中有數(shù)了。
第三、確定區(qū)域圈點勾畫。閱讀大段現(xiàn)代文主要用精讀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時練習要養(yǎng)成圈點勾畫、多做記號的習慣,可以先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和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qū)域后,再仔細弄懂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分析綜合能力。閱讀時反復琢磨題干,圈畫與之相關的內容,答題時就不需要再從頭至尾搜尋,可節(jié)省不少寶貴時間。
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張建華先生說:“現(xiàn)代文閱讀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憑空去想。”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因此,準確解答高考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要使學生堅信,大多數(shù)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jù)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干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第五、先擬草稿寫全寫順。
回答閱讀理解簡答題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踩點”給分,二是要文通字順。因此,不怕你多答,就怕你不答或少答,更怕龍飛鳳舞看不清看不懂或出現(xiàn)病句錯別字。我們認為,既然多寫一般不扣分,那么如不限定字數(shù)可鼓勵學生答題時盡可能多陳述自己的見解。有時可先看這一題的賦分值,如是6分,可能至少要答2、3個要點,不能少寫。需要強調的是,簡答題實際上和作文一樣,十分強調語言表達的基本功,因此提高答題質量的唯一有效辦法是培養(yǎng)學生先擬草稿反復修改的習慣。
現(xiàn)代文閱讀訓練面廣量大,任務繁重,但我們不能因此退卻,而必須知難而進。必須提高認識,樹立信心,講究方法,重在效果,師生上下共同努力,力爭打贏這場硬仗。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2017高考語文分析句段作用知識點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