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
高三語文《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
通過了解逍遙游我們不僅可以感悟莊子的體道理論,還可以學習其中的美學思想,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呷Z文《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三語文《逍遙游》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逍遙境界的真正內(nèi)涵。
2、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
3、探尋莊子逍遙境界的積極意義。
重點難點:1、莊子“三無”思想的理解。
2、用新時代的眼光重新審視莊子。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有人說,在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tǒng)中,莊子是一棵孤獨的樹,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樹。當我們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時,月亮為什么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這樣一兩棵在清風夜唳中獨自看守月亮的樹。又有人說,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莊子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靈魂、魅力便是逍遙,逍遙是莊子思想的精髓,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第二課時,共同探尋莊子逍遙境界的真正內(nèi)涵。
“讀莊子像是讀一本偉大的神秘主義的書。”——林語堂《信仰之旅》
二、知識鏈接:
(學生閱讀《全優(yōu)設計》及課文注釋)
1、莊子其人:
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zhàn)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 “我寧可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 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2、莊子思想: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安時處順,無為而治,精神自由。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3、作品《莊子》:又名《南華經(jīng)》、《南華真經(jīng)》,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今天我們再一次接觸莊子,我們要通過《逍遙游》了解莊子的哲學世界,走進莊子內(nèi)心的深處)
三、整體感知:結構和論證方法。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本文論證思路,并提示所用論證方法)
1、學習角度:
(1)扣標題,提出問題:何為逍遙?
(找同學談一下你對“逍遙”兩字的理解)
教師明確:“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yōu)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那么,莊子又是如何詮釋他的逍遙觀的呢?通過預習和整體閱讀,我們能看出莊子在文中哪段明確提出了自己的逍遙觀。
(2)扣行文關鍵詞: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笑”字?各笑什么?
提示:文中三個“笑”字,分別在第一、二、三節(jié)。
明確:蜩與學鳩笑之;斥鴳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
——笑其不逍遙,其實自己也不逍遙。真逍遙什么?
2、學習思路:
提示:不逍遙——逍遙(駁論,先破后立)(如已學過的《拿來主義》)
提出兩問題:
(1)每一段列舉了哪些事物,是否達到了逍遙? (第一、二自然段)
(2)找一下體現(xiàn)作者觀點的句子(即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遙游)并翻譯。(第三段)
四、梳理探究
(一)、引導學生梳理第一、二自然段 。
1.通假現(xiàn)象
(1)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冥通“溟”)(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辯也(辯通“辨”)
(5)而征一國者(而通“能”)(6)而御六氣之辯(辯通“變”)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虛詞、實詞
怒而飛(怒:奮發(fā))志怪者也(志:記載)
以六月息者也(去:離開;以:憑借)
則風斯在下矣(斯:則,就)莫之夭閼者(夭閼:阻塞)
之九萬里(之:到……去)之二蟲(之:這)
眾人匹之(匹:相比)彼且奚適(奚:哪里)
是鳥也(是:這)摶扶搖(摶:環(huán)旋著往上飛)
置杯焉則膠(置:安放;膠:粘著地)而后乃今陪風(陪:憑)
而后乃今將圖南(圖:計劃,打算)適百里(適:往)
以久特聞(特:獨)窮發(fā)之北(發(fā):毛,指草木)
惡乎待哉(惡:何;待:憑借)
3.詞類活用
(1)水擊三千里(水: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將圖南(南:名詞作動詞,南飛)
(3)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非: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非)
4.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2)《齊諧》者,志怪者也。(判斷句)
(3)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4)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6)彼且奚適也?(賓語前置)
(7)彼且惡乎待哉?(賓語前置)
5.古今異義詞
果然:古義:充實之狀,文中為食飽之狀;今義:表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雖然:古義:雖然這樣;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6.固定句式
(1)奚以……為?(表示反問,譯為“哪里用得著……呢?”)
(2)其……?其……?(表示選擇,譯為“是……呢?還是……呢?”)
7.文化常識(關于紀日法)
晦: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農(nóng)歷每月的十五;十六為既望。
朔:農(nóng)歷每月的第一天。
學生深入文本,思考以下問題:
1、第一段列舉了哪些事物,是否達到了逍遙?
明確:鯤鵬——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塵埃——生物以息相吹 不逍遙(有待)
蜩與學鳩——槍榆枋而止
2、為了論證事物有所待,還用了哪些比喻
大舟漂浮,有待深水
芥草為舟,杯水負載 均有待
行路備糧,所待不同
3、第二段寫了那些事物,作者如何歸類
點擊下一頁分享更多高三語文《逍遙游》優(yōu)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