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四種方式構建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命題材料分析
導讀:教書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不斷成長。讓我們一起到學習啦學習吧!下面學習啦網(wǎng)的小編給你們帶來了高三歷史學習方法文章《高中歷史四種方式構建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及命題材料分析》供考生們參考。
歷史材料題要猜出命題人的心思
回歸教材把握重點
即使一些歷史成績不夠好的同學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雖然還剩40多天的時間就要高考,但也意味著同學們還有時間去提高自己,準備的充分一點,考場上釋放的就更多一些。而如何去提高?首先要做的就是回歸教材。其次是知識的準備。這些年高考中,古代史怎么都會占到20分,而這20分的知識只在一本書當中。另外還有一些題是年年必考的,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這些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上冊的知識,下冊肯定要考的是建國以后的歷史。歷史要解決的是現(xiàn)實問題,學習的出發(fā)點最終也要回歸到這點上來,因此改革開放以后的歷史同學們要格外關注。世界史的知識當中,三次工業(yè)革命,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區(qū)域經(jīng)濟集團化等知識點也是必考的。
四種方式構建歷史學科的知識體系
如果同學們在高二開始選擇文科的時候就已經(jīng)著手在建立歷史的知識體系,那么現(xiàn)在應該跳出這個框架,回頭看看。知識體系的建立就象搭積木構建框架一樣,同學們要有站在月球上回望地球的心理,站在教材的外面回望教材。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建立至少有四個支撐點,第一是從時間上劃分為古代和現(xiàn)代,比如,學習中國古代史就要把封建社會是什么弄透,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外交這幾方面兼顧到,抓住它們的發(fā)展趨勢。政治方面,統(tǒng)一是歷史的必然;經(jīng)濟反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jīng)濟占統(tǒng)治地位;文化上的體系,程朱理學占統(tǒng)治地位;民族方面,民族融合是必然的趨勢;外交反面,從主動開放到閉關鎖國。第二,從體例上劃分又可分為政治文明史、經(jīng)濟文明史、思想歷程史。第三,從空間上劃分。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如中國歷史,考試中往往考察的是中國東南地區(qū)發(fā)生的事件,有時會出現(xiàn)中部地區(qū),而西部地區(qū)則很少涉及。世界史方面來說,我們的歷史課本是有些嫌貧愛富的,當今世界上的發(fā)達國家的歷史、經(jīng)驗教學才值得我們去研究和學習,因此亞洲地區(qū)會考查日本的歷史,偌大的美洲也只講美國的歷史,再加上英國、法國、德意志、俄羅斯、荷蘭,基本上就構成了世界史的框架。第四種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把教材上目錄的語言背下來,因為這本身就是體系。
記憶要能靈活運用
如果同學們的分數(shù)不高,現(xiàn)在還徘徊在40-50分的階段,那么這樣的同學應該加強對知識的記憶,但并不代表記住了就能考好歷史,高考更多的是考查同學們對文化知識信息接收的能力,記憶肯定很重要,會占到40%,但同學們在記憶的時候也不能機械的去背,記憶還要靈活運用。如,高考題中或會考到一本書《天工開物》,考題不會簡單的考問這本書的作者是誰?或者問明末的中國百科全書是什么,而會把這本書中的插圖拿出來,考問考生,這些插圖出自是哪本書當中。所以,同學們在記憶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要把可能存在的信息都收集到這一點上來,使自己的知識含量大幅度的提高。
材料題要猜出題人的心思
材料題是同學們頭疼的題型之一,如何去回答這類的問題?首先同學們在面對這類問題時要去猜出題人的心思,就象一個少年去猜他所愛的人的心思一樣,要情感進入,不論題目多么生僻都不排斥,先看問題后讀材料,因為命題人的材料都是客觀材料,而問題才是命題人的主觀想法。二看題目問的是什么,如有的題會說依據(jù)材料1怎樣怎樣,那么這就是在告訴同學們答案就在材料1里,一定要反復理解材料中的話。還有的題會說結合相關知識回答問題,那么這就是在提醒同學,這道題的答案與材料沒關系,應該馬上聯(lián)系到教材尋找相關的知識點。
高考即將走過32個年頭,也許考試內容、形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本質上三種題型從沒變過。一是記憶題,考查同學們能不能通過閱讀之后的記憶迅速片段摘取歸納出材料中的信息。第二是比較,把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我們稱之為比較歸類類型題三是因果論證題,這類題題量最大,分值最高,通常會問某一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原因、背景是什么?如何分析、如何理解,性質、本質這些都是因果的因,接著還會問這一事件的影響、作用,如何去評價?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這些是果。同學們在回答這類問題時要把歷史事情相關的社會性質、政治、民族、經(jīng)濟都分析到才能答對。歷史試卷的分值是會說話的,通常黑龍江使用全國二卷組織考試,這類題基本上是偶數(shù)分,如果這道題14分,那最多答7點,那么同學們就能推斷出自己回答的是否完全。
平時練習要嚴格掌握時間
高考中的歷史試題只有50分鐘時間,這就要求考生必須合理的分配時間來保證做完全部的題目。選擇題最多考慮30秒否則就會答不完試卷,12道題必須在6分鐘內做完。如37題或38題那樣32分的問答題,表面設問最多5問,內涵設問大概在8到10問,這樣的題同學們最多用30分鐘就得做完。因此同學們在平時練習的時候要多注意時間的安排,每做完一組題都要標明時間,提醒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在考試中贏得主動。
歷史最后沖刺多看課本標題
在高考最后的這段時間,考生應該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歷史教材上,對一些平常不注意的細節(jié)也要加以關注,把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熟記在心,這樣在高考中就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做題精選精練
1)精選,所選訓練題要緊扣重點、熱點,具有代表性,不要貪多,而應求精。(2)精練,每次練習,要認真組織,盡量模擬高考環(huán)境下的限時訓練,考后及時批閱,縮短信息反饋周期。(3)精確,主觀題答題語言,要有學科特色,力求表述準確規(guī)范,簡潔明了。(4)精巧,后一階段復習,時間更緊,要用巧勁,要培養(yǎng)運用知識的遷移能力,學會發(fā)散性思維,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跳出題海,回歸課本
強化訓練結束后,要跳出題海,回歸課本,返璞歸真。當然,這種回歸絕不是機械地死記硬背?;貧w課本首先利用課本標題,形成對課本的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有選擇地突破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典章制度和歷史概念等。由于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必然形成與其他知識點的互動,所謂綱舉目張。
-掌握應試技巧
這是對知識能力的巨大補充,也是個性素質的真實體現(xiàn)??忌仨氄莆眨?1)做選擇題時,既要保證正確率,又要節(jié)省時間,碰到一時難以判斷的題目,可暫擱置(須做個醒目記號),等一輪粗線條審題完成后再解答。答題卡的涂寫,最好放在面臨主觀難題時進行,忌在考試終場前填涂。(2)做非選擇題時,先看問題,帶著問題讀材料,做到有的放矢;然后將材料分清層次,再獲取有效信息;最后將問題、材料與教材的相關知識掛鉤。作答要規(guī)范:字跡工整、清晰,字與字之間有間隙、行與行之間有距離,使閱卷人一目了然。必須做到四化,即段落化、序號化、要點化、提示化。
選擇題要想得高分,必須注意三點:
一、在最后10天的時間里,把教材里的基礎知識重新復習一遍,做到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實在不熟的知識也要有印象。二、做題的過程中,要注意審題,看清題目所問的是哪一種原因或者是特點、本質等等,因為選擇題的出題一般都從這幾方面入手。三、選定了選項,如果沒有十成的把握,最好不要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