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會考歷史提綱
對于歷史的復習,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中會考歷史提綱,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高中會考歷史提綱(一)
歐洲啟蒙運動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1)原因:①17、18世紀,西歐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封建專制制度成為其發(fā)展的嚴重障礙,要結束舊的制度,資產階級首先必須做好輿論準備。②自然科學突飛猛進,大大解放了人們的思想,使人們掙脫了封建迷信的束縛。(2)性質: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是繼文藝復興之后歐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為啟蒙運動。(3)內容: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號召取消專制王權,貴族特權和等級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
二、啟蒙運動代表:
1、英國早期著名的啟蒙思想家——霍布: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提出最基本啟蒙思想,但有落后封建色彩。提出社會契約,反對君權神授。不反對君主專制,他堅持統(tǒng)治者一旦獲得授權,人民就要絕對服從,不可反悔。他認為世上本沒有神,宗教不過是人類無知和恐懼的產物,但又提出宗教有助于維持社會秩序。。霍布斯的代表作是《利維坦》。 洛克:洛克的思想形成于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期間,迎合了當時英國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對霍布斯的思想進行了一些修正,認為人們按契約成立國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護私有財產,因此國家政權不應干涉臣民的財產。在政權形式上,他贊成君主立憲制,主張國家的立法權、行政權和處理外交事務的權力應該分屬議會和君主。
2、法國的啟蒙運動(高潮原因:資本主義發(fā)展程度較高,封建專制制度日益腐朽)——(1)伏爾泰:抨擊天主教會和羅馬教皇;反對君主專制,希望通過“開明”的君主實 行改革,過渡到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2)孟德斯鳩:發(fā)展了英國思想家洛克的分權學說,明確提出了三權分立的原則,立法權(由人民集體享有)、司法權(獨立)、行政權(君主享有)三者互相獨立而又互相監(jiān)督,以權力的"制約和平衡"為思想核心。對反封建專制制度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代表作:《論法的精神》。(3)盧梭: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民主權”說,否定封建王權,重視公共意識,反對任何個人因謀私利而違反公共意志。(4)狄德羅和“百科全書派”:《百科全書》反映了當時的一切科學成就,宣揚科學和理性。反對迷信和專制,影響很大,成為法國啟蒙運動的中心。
三、啟蒙運動的影響:①有力的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取得統(tǒng)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論上的準備;②法國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對法國封建制度進行了深刻揭露,為即將到來的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③啟蒙運動還陸續(xù)傳播到世界其他地區(qū),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著封建統(tǒng)治。啟蒙思想家們宣揚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等思想原則得到廣泛傳播,形成了強大的社會思潮,動搖了封建統(tǒng)治的思想基礎,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④啟蒙思想家們的許多著作也逐漸被介紹到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激勵著那里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高中會考歷史提綱(二)
文藝復興
一、概念:文藝復興發(fā)生于14—17世紀的歐洲。是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在借助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下發(fā)起的弘揚資產階級思想和文化的運動。
二、意大利文藝復興(14—17世紀)
1、發(fā)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前提條件);其次,意大利較多保留了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重要條件)
2、實質:正在形成的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開展的一場反對封建的一場思想文化的運動。是歐洲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3、社會思潮的核心及評價——(1)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主要社會思潮。它的核心是肯定人,重視人的價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從宗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2)影響:①對當時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②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神學世界觀的思想武器。③對人文主義的過分推崇造成了文藝復興運動晚期個人私欲的膨脹、泛濫和社會混亂。
4、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成就——①、最早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詩人但丁及作品《神曲》,畫家喬托被譽為“歐洲繪畫之父”。 ②、詩人、學者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薄伽丘著有《十日談》。③15世紀后半期至16世紀,出現(xiàn)“美術三杰”——達·芬奇(《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大衛(wèi)》)、拉斐爾和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軍事著作家、詩人馬基雅維利(《君主論》)。
三、西歐諸國的文藝復興:①英國人文主義的杰出代表是戲劇家莎士比亞。②法國作家拉伯雷著有《巨人傳》。③德意志人文主義代表人物伊拉斯謨著有《愚人頌》。 ④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著有《堂吉訶德》。
四、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
(1)近代自然科學蓬勃興起的條件:①文藝復興的深入發(fā)展使人們對自然界各種現(xiàn)象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的變化。②生產經驗積累,技術能力的提高也為科學研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
(2)成就:①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太陽中心說”,否定了上帝選定地球為宇宙中心的謬論,動搖了封建神學的基礎。②德意志學者開普勒發(fā)現(xiàn)行星沿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③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制望遠鏡證實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性,他注重實驗,被視為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④意大利的布魯諾和英國的弗蘭西斯·培根是卓越的思想家,他們提倡唯物主義的科學研究方法。
高中會考歷史提綱(三)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
一、法國大革命
(一)大革命的爆發(fā)
1、背景——(1)國內:①革命前夕的法國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典型的封建專制國家,封建等級森嚴。②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有一定發(fā)展,但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嚴重阻礙(根本原因)。③第三等級特別是資產階級迫切要求改變現(xiàn)狀(法國社會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第三等級包括農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資產階級。尖銳的階級對立是直接原因)。④財政危機嚴重,國王路易卜六被迫召開三級會議(條件成熟)。⑤啟蒙運動為革命的爆發(fā)作了思想和理論準備。(2)國際: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影響。
2、爆發(fā)經過——導火線:1789年5月三級會議的召開。第三等級的斗爭:①要求制定憲法、限制王權、實行改革;②要求改變陳舊的開會方法和表決方式;③三級會議(改)→國民議會(后改又為制憲議會)的成立1789-6;④制憲會議的成立(1789-7)。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了象征專制統(tǒng)治的巴土底監(jiān)獄,標志大革命爆發(fā)。(1789-7-14法國國慶日)
(二)君主立憲派統(tǒng)治時期(1789年7月—1792年8月)——(1)1789年7月14日以后,制憲會議實際成為法國最高的行政和立法機關(1791年前)→立法會議(1791-1792.8)。起主導作用的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君主立憲派。(2)制憲會議為改造舊制度,創(chuàng)立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作出很大貢獻。宣布廢除封建制度。取消教會和貴族的特權,沒收教會財產,取消關卡等。動搖了封建制度,但沒有廢除封建地租和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3)1789年制憲會議發(fā)布了《人權宣言》。評價:揭示了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體現(xiàn)了摧毀君主專制的要求,否定了封建等級制度,成為資產奪取和鞏固政權的思想武器。它是資產階級的綱領性文件,將啟蒙運動中的政治主張的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但建立在私有財產貧富懸殊基礎上“自由”“平等”實際上只能維護資產階級利益。(4)1791年制憲會議頒布憲法,規(guī)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憲法規(guī)定的有財產限制的選舉制度違反了《人權宣言》的精神。(5)制憲會議解散,讓位于根據(jù)憲法選出的立法議會,君主立憲派掌權。(6)立法議會遇到了許多困難,1792年4月,領導了反對昔奧武裝干涉、保衛(wèi)革命的戰(zhàn)爭,人民群眾組成義勇軍開赴前線。長達20多年的對外戰(zhàn)爭開始。(7)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義(第二次起義),攻占王宮,推翻了君主制(原因一是政治斗爭尖銳;二是奧、普、俄武裝干涉,國王叛國)。
(三)吉倫特派統(tǒng)治時期(1792.8-1793.6代表工商業(yè)大資產階級利益)——(1)政治:8月起義勝利后,代表工商業(yè)者利益的吉倫特派控制了立法議會,掌握了行政大權,召開了由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2)經濟:會頒布了新的土地法以進一步改造封建土地制度,宣布在農村中按戶分配公有土地。無償廢除“沒有領主的土地”上的一切封建義務。(3)9月,法軍取得瓦爾密之戰(zhàn)的勝利,外敵人侵被制止。(4)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的決議,即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國民公會審判,1793年初路易十六在巴黎被推上斷頭臺。(5)巴黎人民于1793年5月底6月初發(fā)動了第三次武裝起義,推翻了吉倫特派(王黨分子叛亂;生活用品價格飛漲,城市貧民要求最高限價遭到吉倫特派反對;英、普、奧、荷、意、西等國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威脅法國),把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的雅各賓派推上了統(tǒng)治地位。
(四)雅各賓派統(tǒng)治時期(1793年6月一1794年7月)——(1)雅各賓派上臺后以羅伯斯庇爾為首,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①國民公會宣布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按當?shù)厝丝诜峙滢r村公有土地,無條件地廢除一切封建權利,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從而取得了農民的支持。②頒布限價法令,對生活必須品實行最高限價;③通過了懲治嫌疑犯法令;④發(fā)布總動員令,大量青年應征入伍,到1793年底基本上趕走了外國干涉軍,1794年,將戰(zhàn)場轉到國境之外。(2)在國內外形勢發(fā)生變化的形勢下雅各賓派內部矛盾逐漸暴露,導致分裂:國民公會中反羅伯斯庇爾的勢力于1794年?月27日發(fā)動“熱月政變”,把羅伯斯庇爾和他的主要伙伴送上了斷頭臺。
(五)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1)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2)人民群眾在三次起義中顯示出了偉大的力量,一再把革命從危急中挽救出來,并推動它進一步向前發(fā)展。(3)是世界近代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1000多年的封建制度,震撼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4)為此后各國的革命樹立了榜樣,具有世界意義。
二、法蘭西第一帝國
1、熱月黨人統(tǒng)治時期:①熱月黨人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希望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tǒng)治秩序。②熱月黨人一方面清除雅各賓派的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一方面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制。③1795年熱月黨人成立了督政府,督政府軟弱腐敗,對內不能穩(wěn)定政局,對外不能抗擊歐洲國家對法國的干涉。1799年11月,拿破侖發(fā)動“霧月政變”推翻了督政府。
2、建立帝國:1799年11月拿破侖建立了執(zhí)政府,出任第一執(zhí)政官,后改為終身執(zhí)政官。1804年12月,拿破侖加冕稱帝,建立了法蘭西帝國(第一帝國)。性質:資本主義性質的軍事帝國(1804-1814)。
3、內外政策——(1)對內政策: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②經濟上進行財政改革,創(chuàng)辦法蘭西銀行,鼓勵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③法制上于1804年公布《民法典》,從法律上保障小農土地所有制,《拿破侖法典》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規(guī)范。④科教:建立公立中學和法蘭西大學,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2)對外戰(zhàn)爭:①多次打敗反法同盟。②1810年左右法蘭西帝國盛極一時,控制了從波蘭到西班牙,從荷蘭到意大利的廣大領土。③拿破侖的擴張野心使戰(zhàn)爭性質由革命轉為侵略,最終導致第一帝國的覆滅。被法國蹂躪的各國民族主義萌發(fā),1813年10月,萊比錫之戰(zhàn)(德意志境內)法軍失敗,帝國開始瓦解。1814年3月底拿破侖退位,第一帝國覆滅,波旁王朝復辟。⑥拿破侖早期戰(zhàn)爭捍衛(wèi)了大革命的成果,第一帝國進一步摧毀了封建制度,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社會秩序,傳播了革命思想,客觀上有利于歐洲封建制的瓦解和農民的解放;后期侵犯許多國家,掠奪各國人民,激起了各國人民的反抗,導致他的最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