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的18個(gè)文言虛詞的分析
高中語文的18個(gè)文言虛詞的分析
文言文虛詞是文言文考查的重點(diǎn)的內(nèi)容,學(xué)生需要掌握,下面學(xué)習(xí)啦的小編將為大家?guī)砀咧形难晕奶撛~的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語文的18個(gè)文言虛詞的具體介紹
一、【而】
(一)用作連詞。
1.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般不譯,有時(shí)可譯為“又” 。
?、傩妨蚨?,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xué)》)
?、趧﹂w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蜀道難》)
?、鄯蜈w強(qiáng)而燕弱 (《廉頗藺相如列傳》)
?、苡X今是而昨非 (《歸去來兮辭》)
2.表示遞進(jìn)關(guān)系??勺g為"并且"或"而且"。
?、倬硬W(xué)而日參省乎己。(《勸學(xué)》)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芤云淝笏贾疃鵁o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guān)系??勺g為"就""接著",或不譯。
?、俟噬崛甓檬尘?,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谥弥?,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廴朔巧?,孰能無惑(《師說》)
④禮畢而歸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可譯為"但是""卻"。
?、偾?,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勸學(xué)》)
?、谟腥绱酥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坌乓玻嵝种⒌露财渌煤?《陳情表》)
?、芑蠖粡膸?(《師說》)
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 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僦T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荊軻刺秦王》)
6.表示修飾關(guān)系,即連接狀語??刹蛔g。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xué)》)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國也》)
?、垌?xiàng)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jìn)曰(《荊軻刺秦王》)
7.表示因果關(guān)系,
?、儆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诒韾浩淠芏挥靡?《赤壁之戰(zhàn)》)
③秦王必喜而善見臣 (《荊軻刺秦王》)
?、苋柿x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過秦論》)
8.表示目的關(guān)系,
?、倏z立遠(yuǎn)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劢裼幸谎钥梢越庋鄧级鴪?bào)將軍之讎者,何如?”(《荊軻刺秦王》)
(二)通“爾”,用作代 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俣虤w,自與汝復(fù)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項(xiàng)脊軒志》)
(三)復(fù)音虛詞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dāng)于“罷了”。
?、傥磶锥鴵u頭頓足者,得數(shù)十人而已(《虎丘記》)
?、诼劦烙邢群?,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畚覜Q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shí)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后】才,方才。
?、俪季瞎M瘁,死而后已。
?、谌露蟪?。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jìn)一層的意思。
?、俳褚早婍嘀盟校m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庖丁解?!?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huì)兒。[來源:Z*xx*k.Com]
?、偌榷詤敲裰畞y請于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诩榷闷涫诰?,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奂榷鴮⒃V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二、【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dú)作謂語,表原因,后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何哉?(《岳陽樓記》)
③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
2.作動(dòng)詞或介詞的賓語,代處所或事物,可譯為"哪里""什么"。譯時(shí),"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zhàn)》)
?、诖笸鮼砗尾?(《鴻門宴》)
?、垡坏┥搅瓯?,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④ 而又何羨乎? (《赤壁賦》)
3.作定語,可譯為"什么""哪"。
?、倨溟g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谌粍t何時(shí)而樂耶?(《岳陽樓記》)
(二)用作疑問副詞。
1.用在句首或動(dòng)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為"為什么""怎么"。
?、俸尾话幢?,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zhàn)》)
?、谛旃文芗熬?(《鄒忌諷齊王納諫》)
?、坌∽訜o所畏,何敢助婦語?(孔雀東南飛))
2.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為"怎么""多么""怎么這樣"。
?、僦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②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孔雀東南飛》)
③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蜀道難》)
(三)何:通“呵”,喝問。
?、傩懦季潢惱l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過秦論》)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問或反問,譯為“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
?、僖晕迨叫Π俨剑瑒t何如(《季氏將伐顓臾》)
?、谄淙枞速v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
③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鴻門宴》)
④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阿房宮賦》)
【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于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jù)"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dāng)于"拿什么""憑什么"等。
?、僖坏┥搅瓯?,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诔忌崛讼嗳缰钩荚唬?ldquo;君何以知燕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短歌行》)
【無何】譯為“不久”“沒多久”。
?、贀彳姴煌裕瑹o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促織》)
【何乃】譯為“怎能”
?、侔⒛钢^府吏:何乃太區(qū)區(qū)(《孔雀東南飛》)
三.【乎】
(一)用作語氣助詞。
1.表疑問語氣??勺g為\"嗎\"\"呢\"。
?、賻缀?欲食乎?(《項(xiàng)脊軒志》)
②技蓋至此乎?(《庖丁解?!?
?、塾菜鶜w乎?(《赤壁之戰(zhàn)》)
2.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
?、俨家轮簧胁幌嗥?,況在國乎?(《鴻門宴》)
?、谖釒煹酪?,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師說》)
③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zhàn)》)
3.表測度或商量語氣,可譯為\"吧\"。
①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谑ト酥詾槭ィ奕酥詾橛?,其皆出于此乎?
③日食飲得無衰乎(《觸龍說趙太后》)
?、芙裢鲆嗨溃e大計(jì)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涉世家》)
?、轃o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4.用于感嘆句或祈使句,可譯為\"啊\"\"呀\"等。
?、僖撕醢傩罩^我愛也(《齊桓晉文之事》)
?、诨谙嗟乐徊熨?,延佇乎吾將反(《離騷》)
?、畚魍目冢瑬|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赤壁賦》)
?、荛L鋏歸來乎!出無車(《馮諼客孟嘗君》)
5.用在句中的停頓處。
?、儆谑呛鯐?/p>
(二)用作介詞,相當(dāng)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譯。
?、僮砦讨獠辉诰?,在乎山水之間也。(《岳陽樓記》)(乎:于)
?、诮耠m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乎:在)
?、凵跷崆?,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前一個(gè)“乎”:在;后一個(gè)“乎”:比。)
④吾嘗疑乎是。(乎:對。)
?、菥硬W(xué)而日參省乎己。(《論語》)(乎:對。)
?、抟酂o怪乎其私之也。(乎:對于)
⑦蓋進(jìn)乎技矣。(《庖丁解?!?(乎:比)
?、嘁晕嵋蝗臻L乎爾。(爾:比。)
(三)可作詞尾,譯為“……的樣子”“……地”。
?、僖詿o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
?、诤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賦》)
四.【乃】
(一)用作副詞。
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shí)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僭O(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谙な官?fù)草填之,騎乃得過。(《赤壁之戰(zhàn)》)
③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2.強(qiáng)調(diào)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賳柦袷呛问?,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诮衿渲悄朔床荒芗啊?《師說》)
?、鄱吣艘愿锟紦舳笾?。(《石鐘山記》)
?、芊蜈w強(qiáng)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今君乃亡趙走燕。(《廉頗藺相如列傳》)
3.可表示對事物范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夙?xiàng)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xiàng)羽本紀(jì)》)
4.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rèn)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偃羰轮粷?jì),此乃天也。(《赤壁之戰(zhàn)》)
?、谫艘拈T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蹮o傷也,是乃仁術(shù)也,見牛未見羊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用作代詞。
1.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偻鯉煴倍ㄖ性眨壹罒o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2.用作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于\"\"如果\"等。
【無乃】表猜測,譯為“恐怕……”。
?、俳窬跫葪跁?huì)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無乃后乎(《勾踐滅吳》)
?、跓o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劢裆偾淠私桃酝瀑t進(jìn)士,無乃與仆私心剌謬乎(《報(bào)任安書》)
【乃爾】譯為“這樣”。
①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jì)乃爾立(《孔雀東南飛》)
五、【其】
(一)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1.第三人稱代詞。作領(lǐng)屬性定語,可譯為“他的”,“它的”(包括復(fù)數(shù))。
?、俪紡钠溆?jì),大王亦幸赦臣。(《廉頗藺相如列傳》)
?、诠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應(yīng)譯為"他""它"(包括復(fù)數(shù))。
?、偾赝蹩制淦票?。(《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③京師學(xué)者咸怪其無征(《張衡傳》)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或第二人稱。譯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
?、俣嘁嗷谄潆S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诠室詾槠鋹鄄蝗粞嗪?《觸龍說趙太后》)
4.指示代詞,表示遠(yuǎn)指??勺g為"那""那個(gè)""那些""那里"。
?、偌捌涑?,則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禪山記》)
?、谖嶂潆y也。(《燭之武退秦師》)
?、鄄患蘖x郎體,其 往欲何云?(《孔雀東南飛》)
5.指示代詞,表示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個(gè)”“這些”。
?、儆惺Y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诮裼e大事,將非其人不可。(《項(xiàng)羽本紀(jì)》)
6.指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shù)詞。
①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二)用作副詞。
1.加強(qiáng)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還是”。
①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2.加強(qiáng)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偈ト酥詾槭ィ奕酥詾橛?,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莊暴見孟子》)
3.加強(qiáng)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 。
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诒M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無悔矣 ,其孰能譏之乎?(《游褒禪山記》)
?、矍倚星Ю?,其誰不知?(《馬說》)
(三)用作連詞。
1.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 。
?、倨湔鏌o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趩韬?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
?、倨錁I(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送東陽馬生序》)
?、谂嫒幌掠辏瑒t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孟子見梁襄王》)
(四)助詞,起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可不譯。
?、俾仿湫捱h(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谂謇_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離騷》)
(五)復(fù)音虛詞【何其】譯為“多么”。
?、僦劣谑奶鞌喟l(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六、【且】
(一)用作連詞。
1.遞進(jìn)關(guān)系,而且,并且。例:
?、俦怂鶎⒅袊瞬贿^十五六萬,且己久疲。(《赤壁之戰(zhàn)》)
2.遞進(jìn)關(guān)系,況且,再說。
①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陳涉世家》)
?、谇已芍猛潦?《愚公移山》)
?、矍已嘹w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六國論》)
3.讓步關(guān)系,尚且,還。
?、俪妓狼也槐埽淳瓢沧戕o!(《鴻門宴》)
?、诠手ト?,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4.并列關(guān)系:又,又……又……,一面……,一面……
①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诿缒仙绞?,四體康且直(《孔雀東南飛》)
(二)用作副詞。
1.將,將要。
?、儆械《稣?,曰:“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
?、谇覟橹魏?《鴻門宴》)
③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芮涞珪哼€家,吾今且報(bào)府。(《孔雀東南飛》)
2.暫且,姑且。
?、俅嬲咔彝瞪勒唛L已矣!(《石壕吏》)
?、谑牟幌喔羟洌視哼€家去。(《孔雀東南飛》)
3.復(fù)音虛詞 【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況且”,“再說”。例:
?、偾曳蛱煜路切∪跻?,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過秦論》)
?、谇曳蛱斓刂g,物各有主(《赤壁賦》)七、【若】
(一)動(dòng)詞。
1. 像,好像。
?、訇P(guān)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谔煅娜舯揉?《杜少府之任蜀州》)
2.順從。 ①曾孫是若(《詩經(jīng)•大田》)
3.同,相當(dāng) ①彼與彼年相若也(《師說》)
4.及,比得上 ①徐君不若君之美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二)名詞
1.海神名、神樹名
2.香草名
3.姓
(三)用作代詞。
1. 第二人稱,相當(dāng)于"你"、"你們";作定語時(shí)則譯為"你的""你們的"。
①若入前為壽 ,壽畢 ,請以劍舞(《鴻門宴》你)
?、诓徽撸魧俳郧覟樗?《鴻門宴》若屬:你們這些)
?、鄹粢?,復(fù)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2.表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樣"、"如此"。
?、俳袢魯嗨箍椧?,則損失成功,稽廢時(shí)日(《樂羊子妻》)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齊桓晉文之事》翻譯:我不忍心看它驚懼哆嗦的樣子,像這么毫無罪過就被拉去殺掉。)
(四)用作連詞。
1.表假設(shè),相當(dāng)于"如果"、"假如"、"假設(shè)"等。
?、偃敉鲟嵍幸嬗诰?,敢以煩執(zhí)事(《燭之武退秦師》)
?、谔烊粲星樘煲嗬?《金銅仙人辭漢歌》)
2.表選擇,相當(dāng)于"或"、"或者"。
?、僖匀f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jì)》翻譯:帶領(lǐng)一萬人或者一個(gè)郡投降的,封為萬戶侯)
3.至,至于。
?、偃裘瘢瑒t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齊桓晉文之事》翻譯:至于普通百姓,那么一旦沒有固定不變的產(chǎn)業(yè),那么就難以擁有持久不變的意志)
4.形容詞詞尾,同"然",相當(dāng)于"……的樣子"
?、偕V绰?,其葉沃若(《詩經(jīng)•氓》)
5.和,與 ①愿取吳王若將軍頭 以報(bào)父仇(《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6.復(fù)音虛詞
【若夫】是用在一段話的開頭、引起論述的詞。近似"要說那"、"像那" 、"再說" 、"至于"的意思。
?、偃舴蝣牿B月不開(《岳陽樓記》)
?、谌舴虺颂斓刂鶜庵q,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
【若定】心中有數(shù),從容不迫。 ①指揮若定(《赤壁之戰(zhàn)》)
【若何】怎么樣。 ①以閑敝邑,若何(《崤之戰(zhàn)》翻譯:讓我國得到安寧,怎樣?)
【若干】約計(jì)之詞,相當(dāng)于“幾許”、“多少”。 ①車后若干遞送夫(《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八.【所】
(一)名詞,處所,地方。
?、儆珠g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
?、谀乘噶⒂谄?《項(xiàng)脊軒志》)
(二)助詞
1.放在動(dòng)詞前同動(dòng)詞組成"所"字結(jié)構(gòu),表示"所……的人(事物、情況等)"。
①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陳情表》)
?、诘乐?,師之所存也(《師說》)
2."所"和動(dòng)詞結(jié)合,后面再有名詞性結(jié)構(gòu),則所字結(jié)構(gòu)起定語的作用。
?、僖箘t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后序》翻譯:晚上派士兵包圍其所住的地方)
②臣所過屠者朱亥(《信陵君竊符救趙》翻譯:我所拜訪的屠夫朱亥。)
3.表示假設(shè)。多用于發(fā)誓。
①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傳•僖公二年》翻譯:假如不和舅氏同心,河神鑒之。用作誓詞,表示信守不移)
4.固定結(jié)構(gòu)。"為"和"所"呼應(yīng),組成"為……所……"的格式,表示被動(dòng)。
?、贋橹偾淠杆?,自誓不嫁(《孔雀東南飛》)
?、跒閲邿o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5.復(fù)音虛詞
【所以】
1.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 、"是用來……的"等。
?、賻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
2.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
?、俪妓匀ビH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谟H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鬯郧矊⑹仃P(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所謂】所說的。 ①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所在】到處。 ①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九.【為】
(一)動(dòng)詞。
1.有“做”“作為”“充當(dāng)”“變成”“成為”等義,翻譯比較靈活。
?、贁啬緸楸?,揭竿為旗。(《過秦論》)
?、谌缓笠粤蠟榧?,崤函為宮。(《過秦論》)
?、圩湎嗯c歡,為刎頸之交。(《廉頗藺相如列傳》)
?、鼙?,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xué)》)
?、菔邽榫龐D,心中??啾?。(《孔雀東南飛》)
?、藿袢召疄?幫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⑦趙王竊聞秦王善為(演奏)秦聲。(《廉頗藺相如列傳》)
⑧因?yàn)?創(chuàng)作)長句。(《琵琶行》)
?、崮先“僭街?,以為(劃為)桂林、象郡。(《過秦論》)
?、鉃?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2.以為,認(rèn)為。
?、俅送銮刂m(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
?、趦尚盒υ唬?ldquo;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
3.判斷詞,是。
?、偃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非為織作遲,群家婦難為。(《孔雀東南飛》)
?、畚覟橼w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二)介詞。
1.表被動(dòng),有時(shí)跟"所"結(jié)合,構(gòu)成"為所"或"為……所" ,譯為“被”。
?、傥釋俳駷橹斠?。(《鴻門宴》) ③身死國滅,為天下笑,(《過秦論》)
?、谒鞛榛銏?bào)充里正役。(《促織》) ④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莞改缸谧?,皆為戮沒。(《荊軻刺秦王》) ⑥為(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哔鵀槿笋R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赤壁之戰(zhàn)》)——譯文:瘦弱的士兵被人馬踐踏,陷在泥濘中,死的人很多。
2.介紹原因或目的。譯為“為了”、“由于”、“因?yàn)?rdquo;。
?、偕魑馂閶D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跒閷m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魚我所欲也》)——譯文: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所認(rèn)識的貧窮的人感激我(的 恩德)(而接受它)嗎?
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滅。(《天論》)——譯文:大自然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不是因?yàn)橛袌蜻@樣的賢君就存在,也不是因?yàn)橛邢蔫钸@樣的暴君就消亡。
3.表替代。譯為“給”、“替”。
?、儆谑乔赝醪粦?,為一擊缶。(《廉頗藺相如列傳》)
?、谡堃在w十五城為秦王壽。(《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公為我獻(xiàn)之。(《鴻門宴》)
?、鄢颊垶橥跹詷?。(《莊暴見孟子》)——譯文:請讓我給您談?wù)剱酆靡魳返牡览怼?/p>
?、輺|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孔雀東南飛》)
4.表對象。譯為“對”、“向”。
①為之奈何?(《鴻門宴》)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②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
5.表示動(dòng)作、行為的時(shí)間。可譯為“當(dāng)”、“等到”。
?、贋槠鋪硪?,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譯文:等到晏子來的時(shí)候,我就請求(大王讓我)捆一個(gè)人從大王身邊經(jīng)過。(三)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譯為“呢”。
?、偃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谑巧琊⒅家玻我苑?(《季氏將伐顓臾》)——譯文:這是魯國的臣屬,為什么要攻打它呢?
③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為什么要保存美好的節(jié)操,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苻梢灾湃f里而南為?(《逍遙游》)
點(diǎn)擊下頁查看更多高中語文筆記的18個(gè)文言虛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