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知識點梳理(2)
【注意】
?、偈挛镩g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變化,推動事物的發(fā)展
?、谑挛锒际沁\動變化的,但并非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fā)展。
二、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發(fā)展的總趨勢原理)
(1)事物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谛率挛锸窃谂f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它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腐朽的東西,汲取了其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因而,具有舊事物所無可比擬的優(yōu)越性。
?、墼谏鐣v史領域,新事物符合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因此,新事物必然戰(zhàn)勝舊事物。
(2)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傩率挛锏陌l(fā)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②人們對新事物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
③舊事物在開始時往往比較強大,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戰(zhàn)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
總之,事物發(fā)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論要求: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長壯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驗。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1)區(qū)別: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tài)。量變是指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指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tài)向另一種質態(tài)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2)聯系:
?、偈挛锏陌l(fā)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谑挛锏陌l(fā)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huán)往復,不斷前進。
(3)方法論要求:
?、俜e極做好量的積累,為客觀事物質變創(chuàng)造條件。
?、谝プr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fā)展。
?、蹐猿诌m度原則。
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1、矛盾的含義和基本屬性
(1)含義: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對立和統(tǒng)一的哲學范疇,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注意】聯系的根本內容是矛盾,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是矛盾,矛盾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規(guī)律即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屬性: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俸x:
A.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于一個統(tǒng)一體中;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B.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②關系:
A.同一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斗爭性,就沒有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貫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fā)展。
B.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tǒng)一體的存在,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fā)展。
?、勖茈p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3)方法論:堅持一分為二的分析方法。(兩點論、兩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方法論:
?、僖姓J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谟靡环譃槎挠^點、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反對片面看問題。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
?、俨煌挛镉胁煌拿?。
?、谕皇挛镌诎l(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弁皇挛镏械牟煌?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論要求: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2)重要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與個性、一般和個別)
(1)辯證關系:
?、倜艿钠毡樾院吞厥庑韵嗷ヂ摻Y。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無論怎樣特殊,它總是和同類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處,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可以相互轉化。
(2)應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
【注意】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不是多數和少數、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2.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而非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3.“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抓好典型、“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舉一反三、先“試點”后推廣,是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體現。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義: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2)聯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但次要矛盾反過來也影響著主要矛盾的解決。
(3)方法論:辦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同時,又要統(tǒng)籌兼顧,恰當地處理好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義:矛盾的兩個方面中,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聯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注意】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3)方法論: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抓“主流”,同時不可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8、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的
(1)哲學依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
(2)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兩點論與重點論的關系
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點論,而不是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第十課 創(chuàng)新意識與社會進步
1、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的哲學依據
(1)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
原理:
?、俦孀C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fā)展自己;
?、谵q證的否定是發(fā)展的環(huán)節(jié)和聯系的環(huán)節(jié);
?、坜q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方法論:必須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此,我們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又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
原理:
①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對于它發(fā)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有走向衰落和滅亡。
②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chuàng)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fā)展著的實際,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guī)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2、創(chuàng)新的作用
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歸根到底都與創(chuàng)新密切相關。
?、賱?chuàng)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趧?chuàng)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蹌?chuàng)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fā)展。
?、軇?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綜合探究 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1)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2)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fā)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fā)展。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fā)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fā)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fā)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與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革和更替。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guī)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guī)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發(fā)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解析:兩大基本規(guī)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fā)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fā)展;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fā)展。表明生產關系一定適合生產力發(fā)展狀況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fā)展和變革。
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fā)展,阻礙社會前進。表明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又一基本規(guī)律。
3、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
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fā)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fā)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①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谠谏鐣髁x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但這是非對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過社會主義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加以解決。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fā)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fā)展。改革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1)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偃嗣袢罕娛巧鐣镔|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
?、谑巧鐣褙敻坏膭?chuàng)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chuàng)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勞動群眾還直接創(chuàng)造了精神財富);
?、凼巧鐣兏锏臎Q定力量。
(2)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賵猿至Ⅻh為公,執(zhí)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
②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廴罕娐肪€: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軋猿秩罕娪^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5、價值與人生價值
(1)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2)人生價值:
?、偃说膬r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需要依靠社會創(chuàng)造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因此每個人理當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滿足他人。一個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
?、谌松膬r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tǒng)一。
?、墼u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事業(yè)的貢獻。在今天,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6、價值觀與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賰r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
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在生活中,我們都要面對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問題,選擇正確,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
?、趦r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為的態(tài)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公義和私利、生與死的沖突時作出的不同選擇。
不同的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也決定著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基本態(tài)度、思維方式和行動結果。
總之,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我們應該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注意】價值觀有正確和錯誤、先進與落后之分。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①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非科學的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消極的阻礙作用。
?、谡_的價值觀能指導人們積極、健康地生活,引領人邁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錯誤的價值觀則會使人誤入歧途,讓人容易滑向個人主義的泥沼,容易與平庸和茍且為伍。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和主體性特征。因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
(1)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yè)、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的價值追求。
8、如何真正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
(1)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
(2)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3)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考慮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4)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沒有發(fā)生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tǒng)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解析】
(1)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把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有助于我們正確評價歷史和現實中的各種價值觀念,防止簡單化和片面化傾向;有助于我們的價值觀念與時俱進,從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進行正確的價值選擇。
(2)不同的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各不相同(主體性)。
?、偃藗兊纳鐣匚徊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
?、谌藗冋J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
?、廴藗冋驹诓煌牧錾?,就會有不同的價值觀,就會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9、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
(1)在勞動和奉獻中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chuàng)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
(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3)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谛枰Πl(fā)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
?、坌枰袌远ǖ睦硐胄拍?,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10、個人與社會相統(tǒng)一原理
(1)原理:社會發(fā)展是個人發(fā)展的基礎。社會發(fā)展也離不開個人發(fā)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fā)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2)方法論:在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中,實現人生的價值,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即既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條件,同時又要為社會的進步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
11、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實現
(1)理想是人生的奮斗目標,也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一個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堅定正確的方向,就能夠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人類的幸福結合起來,從而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在當代,只有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創(chuàng)造自己永恒的價值,才能鑄就無愧于時代的輝煌。
看了<高二政治生活與哲學知識點梳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