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課文
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課文
《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是二年級語文課文,這篇課文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學習啦小編為二年級師生整理了語文課文《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資料,希望大家有所收獲!
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課文原文
有個男孩兒,脾氣很不好,不管遇(yù)到什么事,稍(shāo)有不順心,就大發(fā)雷霆(tínɡ)。雖然事情過后,他也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別人道歉(qiàn),但是,他的朋友還是越來越少。爸爸對他的這個缺點提出了批(pī)評,他卻滿不在乎地說:“我不是已經(jīng)道歉了嗎?”
一天,爸爸交給他一盒釘(dīnɡ)子和一把錘(chuí)子,然后把他領到院子里的一個木樁(zhuānɡ)前,說:“下次你再要發(fā)脾氣,就往這個木樁上釘[dìng]一顆釘子,等你想道歉了,再把這顆釘子拔出來。”
男孩兒不理解爸爸的用意,不過還是點了點頭。
很快,爸爸看到木樁上釘了很多釘子。過了一段(duàn)時間,爸爸發(fā)現(xiàn)新釘?shù)尼斪由倭?,開始有了拔出釘子留下的洞。到后來,幾個星期才有一顆新釘子。
終于有一天,男孩兒來到爸爸面前,把當初(chū)爸爸交給他的釘子和錘子還給了爸爸。他說:“爸爸,我已經(jīng)不需要這些東西了,我現(xiàn)在可以控制(kònɡzhì)自己,不再亂發(fā)脾氣了。”
爸爸讓男孩兒講一講原因。男孩兒說:“當我拔出第一顆釘子的時候,看到一個那么深的洞,再也填(tián)不平,我的心受到很大的震(zhèn)動。以后每釘一顆釘子,我心里都非常難受,因為我知道,這又是一個無法填平的洞。”
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課文分析
第1自然段講男孩兒愛發(fā)脾氣,朋友越來越少。第2至4自然段介紹男孩兒改掉愛發(fā)脾氣毛病的經(jīng)過。后來男孩兒的爸爸要他發(fā)脾氣時往木樁上釘一顆釘子,不生氣了,再把釘子拔出來,男孩兒答應了。剛開始,木樁上釘很多釘子,過了一段時間,釘子少了,后來幾個星期才有一個新釘子。最后,男孩兒把釘子、錘子交還給爸爸。他不再亂發(fā)脾氣了。第5自然段講男孩兒改掉毛病的原因:他體會到發(fā)一次脾氣對別人造成的傷害就像一個無法填平的洞。
課文插圖生動、形象地描繪男孩兒把釘子、錘子交還爸爸時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第5自然段的內(nèi)容。畫面上男孩兒身后的木樁上一個個無法填平的洞說明了發(fā)一次脾氣帶給別人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揭示了要學會自控的做人的道理。
課文有4道練習題。第1題朗讀課文,說說男孩兒道了歉,為什么朋友還是越來越少了。目的是理解主要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在讀中受到熏陶感染,同時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第2題是讀準多音字的練習。星號題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體驗說一說,讀了課文后的感受,著眼于思想上受到教育。
語文s版二年級下冊第19課《愛發(fā)脾氣的孩子》教學札記
從古至今,課堂是由教師主宰的,學生只能正襟危坐,洗耳恭聽,教師講到哪里就聽到哪里,不可有任何異議。后來“放寬政策”,學生隨教師所問,舉手獲準后可以發(fā)言。若偶有學生不舉手就發(fā)言,就會被定為“亂插嘴”,有違課堂紀律,輕則挨批,重則受罰?,F(xiàn)在在“新課標”引導下,課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了,學生受到了尊重,可是“插嘴”的學生還是被在不遵守課堂紀律之列,受到老師、同學的“另眼相待”,我認為這種一概而論地斥“插嘴”為異端的做法是欠妥的。
記得我講《愛發(fā)脾氣的孩子》這篇課文,講到“以后每釘一顆釘子,我心里都非常難受,因為我知道著又是一個無法填平的洞”這一句時,話沒說完,晶晶同學就插嘴問“木樁上的洞填不平也沒有關系呀,為什么這個男孩會非常難受呢?”我先一楞:這正是我馬上要提的問題,是以課堂紀律為重批評她插嘴還是順著她的提問讓學生思考呢,我看著他有些緊張的臉(我對班級的課堂紀律要求很嚴格)心想:她已經(jīng)知道不應該“插嘴”了,我就不要在批評他了吧。我順勢引導,說:“這正是我要問的問題,你能回答嗎?”她搖了搖頭,認真地和同學們一齊思考,忽然一生插嘴叫道:“爸爸讓他發(fā)一次脾氣就在木樁上釘一顆釘子,他每釘一顆釘子就代表自己又發(fā)了一次脾氣,而且當他向同伴道歉后雖然能把釘子取下來可是他的朋友還是越來越少了,他當然難受啦!”同學們經(jīng)他一提醒,便紛紛舉手,……這個問題就這樣解決了。當時我想:正是這兩位同學的“插嘴”帶動了其余學生的思維,這個問題的答案才得以從學生口中說出,不然從我口中宣布答案后,學生一定又是一副似懂非懂、沒有興趣的表情,那樣教學效果可是大打折扣哦。
從這次教學的“插嘴”我想到我班的一名女生--------陸俞,她活潑好動,思維比較活躍,不墨守成規(guī)??伤谡n堂上是經(jīng)常被老師點名提醒的對象,你瞧:她一會兒翻書看后面的內(nèi)容,一會兒玩橡皮、鉛筆,一會兒又和同桌講話……哎,為了她,老師一節(jié)課要組織好幾次紀律??芍灰犞v了,她又能回答出一般學生說不出來的精彩答案,當然多數(shù)時候她都等不急舉手讓老師請她回答,而是讓答案脫口而出,為此,在得到老師表揚時會受到要舉手才能回答問題的警告,而受到警告后她就會學習興趣全無,回到自己做小動作的狀態(tài)。
課后我認真反思了這種現(xiàn)象,覺得教師應善待這種“插嘴”。因為插嘴的學生,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了,我認為有時多幾個這樣的插嘴,課堂氣氛將會因之而活躍起來。
有這樣一則故事:過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魚,回到港口,往往魚死滿艙,而死魚賣價大跌。一些聰明的漁民想出了一個方法:在魚艙里放進幾條鲇魚,鲇魚生性好動,四處亂游,而大量的沙丁魚因見到幾個“異己分子”,便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增強了機體的活動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漁民的受益也就高了。其后把這種利用鲇魚以增大沙丁魚活動頻率、激發(fā)其活力、延長?;钇诘默F(xiàn)象,稱之為“鲇魚效應”。若把只知道聽老師講課,“墨守陳規(guī)”的學生比作沙丁魚,課堂氣氛顯得死氣沉沉,而這個“船艙”中放進幾條生氣勃勃的“鲇魚”,便能打破沉悶,增強活力,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便會提高。這幾個會“插嘴”的同學不正是那幾條“鲇魚”嗎?
為此,我們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老看法:認為學生課堂上坐得端端正正,定神地聽老師講課,才是最好的學生,這樣的班級才是守規(guī)矩的好集體。事實上這樣的鴉雀無聲、平靜無波的課堂無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而課堂上學生的“插嘴”,除少數(shù)胡說、有意搗亂外,多數(shù)總是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情不自禁的主動發(fā)言,他們這種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思維,主動要求自覺學習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發(fā)揚的,比那些腦子里也許還在想著如何坐好才能受到老師表揚,張著嘴等老師“喂知識”,甚至于“身在曹營心在漢”,想著教室外面的學生要好得多。
在課堂上我們以學生為主體不能成為“新瓶裝老酒”的表面文章,教師應該更新觀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保護這種“插嘴”,可以縮短教師和學生的心理距離,使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態(tài),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的這種“插嘴”一味受到批評或指責,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可能會使他們以后連回答問題的勇氣都沒有了。因此,我們要區(qū)別對待課堂上學生的“插嘴”。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