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最大的書教學設(shè)計(2)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最大的書教學設(shè)計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最大的"書"》教學設(shè)計3
【學習目標】
1、認知目標:
?、耪J識“勘、巖”等10個生字。
?、普J識“巖石”,了解巖石的作用及地殼變化。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價值觀目標:
在對話中體會川川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培養(yǎng)學生從小關(guān)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重點:目標1、2。
難點:目標3。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課前搜集巖石的相關(guān)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課文,要想學好這篇課文,先得學會這課的生字,你們有信心嗎?
二、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再把生字從課文中找出來,連成詞多讀幾遍。
待會兒請同學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看誰的小老師當?shù)米畛錾?/p>
1、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2、檢查自讀情況:
?、耪l愿意當小老師代著大家讀一讀你喜歡的詞?(課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詞)
?、迫テ匆綦S機抽讀。(“我指你讀”)
三、由題質(zhì)疑,自主研讀
理解“書”為什么要加上引號。
過渡:同學們生字認得真不錯,今天咱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叫──最大的“書”(板書)
師生再次齊讀。
1、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書”為什么要加上“”號)
2、請你們帶著這個疑問默讀課文,看誰最先知道“書”為什么要加上雙引號?
3、學生默讀匯報:
出示:巖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4、出示:巖石就是書啊!
誰來讀讀這句話?(三人)齊聲再讀這句。
5、讀后質(zhì)疑:
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這本書里有什么?(有字嗎?有圖畫嗎?)
讀了這本書,我們會知道什么?
這本書有什么作用呢?
你們都是勤學好問的孩子,課文中的小朋友川川和你們一樣,也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想弄個明白,這就叫──刨根問底。
四、細讀課文5~12自然段,合作探究
愛刨根問底的你們就發(fā)揮團結(jié)合作的精神,選擇你們喜歡的讀書方式,選擇你的學習伙伴,讀一讀課文的第5~12自然段,解決你們提出的問題。
1、合作研讀,小組內(nèi)交流。
2、匯報解決:
?、艜镉惺裁?(文字和圖畫)
?、僦该麖奈闹姓页鰰锏奈淖趾蛨D畫。(雨痕、波痕、礦物、樹葉、貝殼、小魚)
?、诜謩e指名讀。各一個,愿意讀的一起讀。
?、劢處燑c撥:
平常我們在讀書時,都是通過書里的文字和圖畫獲得了知識,今天我們讀了巖石這本書中的文字和圖畫,也一定會有收獲。
請同學們不出聲地再讀一讀這部分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讀了這本巖石書中的文字和圖畫,你知道了什么?
?、苣x課文,深入思考。
?、萁涣鳎?/p>
適時出示:“它告訴我們……這座山。”(配音樂,課件展示這一變化過程)
?、蘅吹降厍騼|萬年間的變化你想說些什么?
⑦有感情地讀這段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瞧咱們的地球爺爺真像個魔術(shù)師,在億萬年間競發(fā)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嗄銈円埠芰瞬黄鸢?既能不懂就問,又能合作解決自己的疑問,老師看到你們的臉上已經(jīng)露出了解決問題的興奮的笑容。能將你們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嗎?
選擇讀書伙伴分角色讀5~10段(出示)
A、學生分角色讀(請2~3組)
B、師生合作讀:
老師被你們的朗讀深深感染了,我可以和大家合作嗎?
C、學生集體分角色讀。
?、谱x了這本巖石書有什么用呢?
課內(nèi)外結(jié)合。
五、拓展實踐,課外延伸
1、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終于和川川一起讀懂了這本最大的“書”。想一想川川現(xiàn)在心里會想些什么?
⑴指導朗讀最后一段。
⑵猜一猜,川川長大后想干什么嗎?
2、愛動腦筋,勤學好問的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呢?
孩子們,日月星辰,風云雷電,山川樹木,花鳥蟲魚……大自然其實就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這本書里有許許多多神奇奧妙的知識,你們愿意在今后的學習中走進大自然,一起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嗎?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九課《最大的"書"》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課堂是學生的,就該讓學生把所思、所想、所知道的說出來。創(chuàng)設(shè)“伙伴合作學習”的情境,可以使學生自然地抒發(fā)。
1、初讀預(yù)習:
初讀課文,勾畫生字、喜歡的詞語、不懂的字詞。
2、互相交流:
⑴和同伴說說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個字,是怎樣認識的?可以怎樣記住其他的字?如:
“巖”,高山上的石壁就是“巖”;我去過重慶的紅巖村,我還知道有部小說叫《紅巖》。
“冊”,教科書封面上寫有“二年級下冊”。
?、瓢炎约合矚g的生詞讀給同伴聽,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樣引導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促使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
如,地質(zhì)勘探隊員──我喜歡書中的地質(zhì)勘探隊員叔叔,因為他懂的東西多。
⑶向同桌請教不懂的字詞。如,寶藏、礦物。
⑷和同桌合作朗讀課文,爭取把帶生字的句子和段落讀正確,讀流利。
3、同桌向集體匯報:
⑴開火車認讀生字。
?、埔酝罏閱挝贿M行“朗讀擂臺賽”。一人讀一句,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菍懽种笇В?/p>
①寫正確:
寫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厚”字上下都無點,而“底”字上下都有點。“寶”字下邊是“玉”不是“王”。“印”字右邊是單耳,不能寫成雙耳。“埋”字左邊是土字旁,要與“理”區(qū)分字形。還可以引導學生記住“有土才能埋”。
?、趯懨烙^:
本課要求寫的字中,出現(xiàn)了很多“豎撇”,如“質(zhì)、厚、底”的左撇,“鐵”字右邊的第二撇,“冊”字的兩撇。建議重點指導豎撇的書寫。指導應(yīng)以示范為主,不妨多示范幾次,讓學生反復(fù)觀察由“豎”到“撇”的變化過程,然后再讓學生反復(fù)練習,感悟由“豎”到“撇”的自然過渡。
二、朗讀感悟
本課以人物對話為主,教學時可以采取“角色體驗”的方式,去讀、演、悟。
1、問中讀:
“書”,為什么加引號呢?自由讀課文,在文中找答案。
2、讀中學:
⑴自由讀:
好問的川川通過問,學到了好多有關(guān)地質(zhì)方面的知識。你想知道他問些什么,學到些什么嗎?請趕快讀一讀吧。
?、苹锇閷ψx:
找自己的伙伴讀一讀“川川”和“叔叔”的對話,想想,你學到了什么?
⑶川川學到的,你學到了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3、演中悟:
?、潘娜诵〗M合作演一演:
角色選定。川川、叔叔、爸爸、旁白。
熟讀對話。分角色朗讀,熟悉人物的語言特點。
創(chuàng)編動作。爸爸在文中一句話都沒說,你能設(shè)計出爸爸的動作神態(tài)嗎?
合作演一演。
⑵集體評一評:
哪個角色演得好?為什么?
4、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長大以后想干什么嗎?說說你的根據(jù)。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嗎?你想學他嗎?
三、積累運用
1、詞語開花:
看看課后“我會填”中紅花里的字,你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了嗎?你會填嗎?
學生自主填好后,可以開展組詞游戲。如:
寶石──石頭化石──石英
高山──山嶺大山──山川
大地──地球土地──地圖
2、詞語積累:
認真奇怪閃光透明寶藏足跡刨根問底
3、本課中的問句和感嘆句比較多,找出來讀一讀,體會不同的語氣。如:
問句:
⑴哪里有書啊?
?、七@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沁@能說明什么呢?
感嘆句:
?、潘鼈兌际亲盅?
?、铺昧耍昧?
?、悄憧矗@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四、實踐活動
課文中的學習伙伴讀到“巖石就是書啊”這句話時,深有感觸地說:“真沒想到!”實際上,讓我們“真沒想到”的事物可多了。課外讀一讀《自然百科全書》一類的書籍,看看有沒有這樣的感覺。
五、資料袋
地層和化石
與人類發(fā)展歷史相比,地球的歷史漫長而復(fù)雜得多。達·芬奇曾經(jīng)指出:地球是一本書,這本書早于文字記載,科學的任務(wù)是辨地球自身的歷史痕跡。辨讀地球歷史的依據(jù)是地層和化石。地層和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天然地質(zhì)史書,地層好比書的每一頁,化石則是每頁中清楚的文字。地層就是按時代先后沉積下來的巖層,化石就是在沉積地層中保存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不同時代的地層中有不同的化石相對應(yīng)。研究地層和化石,可推知地球發(fā)展的年代、地殼運動情況、古地理古生物環(huán)境等實況,對人類認識地球的發(fā)展史有重要意義。比如,在珠穆朗瑪峰頂發(fā)現(xiàn)了魚類化石,便可推知這里曾是大海;在南極洲發(fā)現(xiàn)有露出地表達上千米的煤層,說明南極洲曾是森林茂盛之地。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