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2)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
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答案:
1.A(“攢”在這里讀zǎn。)
2.D(A.結—解。B.結—接。C.戀—連。)
3.A.一本正經 B.輕舉妄動 C.彷徨 D.克勤克儉(本題考查根據(jù)意思概括詞語的能力。回答此類題主要靠平時的積累,并要做到舉一反三,看到意思能想到和它對應的詞語。)
4.B(句式雜糅,可刪去“為了”。)
5.B(《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6.B(人物繪像的順序一般是從上往下,先局部后整體,因此選B。)
7.因為魯迅認為醫(yī)學不能喚醒民眾的靈魂。(回答本題要結合原文分析作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選文第一段中的“因此又覺得在中國醫(yī)好幾個人也無用,還應該有較為廣大的運動……”就是原因,概括后回答即可。)
8.B(回答本題要結合“先提倡新文藝”來思考“小計劃”的內容,四個選項只有B項與“文藝”有關。)
9.魯迅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提倡新文藝,而努力奔波,但不成功,最后無可奈何地回到祖國,表達了感傷的感情。(結合作者當時的處境及語境來分析。)
10.它暗含了蔣介石發(fā)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魯迅在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目睹了更殘酷的殺戮。他認清了蔣介石的反革命本質,不愿在反革命統(tǒng)治區(qū)任職,因而毅然決然地“辭職”。(回答本題首先要弄明白“四月辭職”的“四月”指的是哪一年的,據(jù)上文推斷,應是一九二七年的四月,這一年的“重大事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卮鸬诙栆Y合魯迅的思想、生平來思考。)
11.前一個“不好”是反動政府對魯迅斗爭精神的指責、誣蔑,作者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表現(xiàn)出對敵人的藐視;后一個“不好”是魯迅對自己嚴格品評后的結果,是謙虛地說自己的作品質量不高。(回答本題要緊密聯(lián)系語境,分析兩處用法中“不好”一詞在語意和語氣上的不同。)
12.童年時因一場車禍而致殘的“我”,在爺爺?shù)墓膭顜椭驴朔щy,終于戰(zhàn)勝自己,穿過馬路買來一瓶可樂。(意近即可)[此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時可從時間(童年)、地點(馬路)、人物(“我”、爺爺)、事件(買來可樂)等要素來把握,表述時要連貫、完整。]
13.B(此題考查語言的連貫性。解答時要了解此句話的內容,以及它與前后文之間的聯(lián)系,可把握此段中每一個句子的意思,再從語言的連貫性上推究。)
14.環(huán)境(景物)描寫。交代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烘托人物的沮喪心情,為下面情節(jié)發(fā)展做鋪墊。(此題考查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及其作用。畫線句子寫到了天氣情況以及“幾乎所有的生物”,這里屬于環(huán)境描寫,作用可從環(huán)境表現(xiàn)的時間、對人物心情的作用、與下文情節(jié)的關系等角度思考。)
15.那場車禍帶給自己的悲觀膽怯。(意近即可)(此題要求理解關鍵詞語的深層含義。“一座山”本身在文中并沒有出現(xiàn),所以理解時要從它所表示的象征意義入手。)
16.題目含義:冰鎮(zhèn)飲料及其帶來的美好、成功的生活。作用:給文章提供了一個線索,暗示主旨。(此題分析題目的含義及其作用??蓪㈩}目中“微笑的可樂”在情節(jié)上的作用以及暗示出的內涵聯(lián)系起來。分析作用時要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考慮。“微笑的可樂”表面含意是“冰鎮(zhèn)飲料”,深層含意是“帶來的美好、成功的生活”。在內容上的作用:暗示主旨。在結構上的作用:提供線索。)
17.結構上,開頭點題,引出下文對繼父的懷念;結尾呼應開頭,點明題旨。內容上,強調繼父在我們心目中的地位,表達對繼父的愛戴、懷念之情。(開頭、結尾句段的作用需從結構與內容兩方面來作答。從全文來看,本文采用倒敘的記敘順序,開篇的“對‘父親’的記憶”只有他,點明了題目,也從而引出下文對繼父的敘寫。而結尾作者寫道:“在我們兄妹記憶里的父親,就是他,也只有他。”不僅呼應了文章的開頭,點明了文章主旨,“也只有”更表達了作者對繼父的愛戴、懷念之情。)
18.①“柔柔軟軟”寫出了繼父瞅著“我”時的滿足與幸福的心理。②“抹眼淚”寫出了母親感動、感激和內疚的心理。(①句是一個“父親”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小女兒”,“柔柔軟軟”的目光體現(xiàn)了這個父親的幸福和滿足。②句繼父為了這個家,把自己的工資全部交給母親用于家庭生計,自己卻舍不得吸煙喝酒,甚至舍不得買一件像樣的衣服,他的無私奉獻,讓家人感動,“抹眼淚”體現(xiàn)了母親的感動、感激和內疚。)
19.“繼父”只表明他的身份,如果用“繼父”指稱,顯得生硬,有距離感,所以用“他”指稱繼父;以“爸”“您”指稱,能更直接抒發(fā)對繼父深厚的感情。(作者以對繼父深深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寫成此文,如果用“繼父”,就和繼父有了距離感,用“爸”“您”可表達對繼父的深厚感情,為了行文需要,又用“他”指稱繼父。)
20.從繼父下班后就去擺攤,直到去世前還在擺攤,他會修理各種電器,常幫助別人,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勤勞、能干、熱心的人;從繼父把糖讓給“我”吃,把母親夾給他的菜給我們,為了攢錢養(yǎng)活一家人,從不吸煙喝酒,一年四季穿舊衣服,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關愛孩子、對家庭有責任心的人;從繼父不僅自己能忍受鄰里街坊的風言風語以及爺爺奶奶他們的臉色,還勸母親不要計較,可以看出繼父是一個寬宏大量和好脾氣的人。(此題作答注意題干要求中“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分析”,在回答時要把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有關情節(jié)簡述一下,然后歸納出人物品質來,注意從勤勞、熱心、有責任心、寬宏大量等幾個方面分條概括。)
21.思路點撥:(1)實事求是。傳記要如實地交代人物的姓名、性別、籍貫、民族、年齡、身份,如實地寫傳主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所寫、所說、所為,并把這些放到他(她)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中。傳記中對人物的記述必須實事求是,不虛構渲染,不隱惡揚善,不拔高溢美,不貶責降低,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只有做到這樣,才能逼真地傳達出人物的性格特點,才能為人所信。
(2)選材典型。寫傳記要做到不空泛,不瑣碎,選材典型。選取某些重大事件或表現(xiàn)人物精神面貌的事件,概寫以總覽全局,細寫以窺豹一斑,二者有機結合,真實感人。
(3)態(tài)度明確。寫傳記要愛憎分明,褒貶得當。寫人物傳記不同于整理史料,不是純客觀的生平記錄,而要通過對生平事跡的記述,告訴人們一個(些)道理,給人以啟迪。因此,作者在述評人物時要有鮮明的觀點,帶有濃重的感情,恰到好處時總要插入精辟的議論,借以突出人物的高貴品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人物傳記在具體寫法上,一般開頭先交代人物的姓名、籍貫、生卒年月,概括介紹人物的主要特點和成就,或者在某一領域的重要地位。然后根據(jù)主題的需要選擇典型事例,按時間順序寫出來,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品質、精神境界、個性特征,最后用哲理性的語言做出簡短的評價。
例文:
我的小傳
我于2002年出生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籍貫浙江海鹽。我的名字叫王唯,跟唐朝大詩人王維同音,可能是爸爸希望我像王維那樣有才華吧。
由于爸爸不吸煙,不喝酒,不打麻將,連撲克也不會打,只有一個愛好:讀書看報,或許是遺傳的因素,更由于耳濡目染,我自幼便愛上了讀書看報。還在牙牙學語時,就跟著爸爸學舌:“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雖然不解其意,但卻自得其樂,搖頭晃腦,憨態(tài)可掬。有時看見紙頭上寫著一首詩什么的,我也不管上下顛倒,就模仿大人讀呀念呀,有一次竟然連同紙頭也咽下肚去了。爸爸見了,哈哈大笑:“哎喲,把書都吃進肚里了,有出息,有出息,以后準能成為有學問的人。”上了幼兒園,連環(huán)畫、生字卡片成了我的好朋友。我有一本《幼學古詩一百首》,便天天鬧著叫爸爸教,不出幾個月,就已背得滾瓜爛熟;有的詩歌,我還能把它演繹成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活像個小老師。
當我近6周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看我聰明好學,就商議著早點兒讓我上學,開始,學校死活不同意,說我還未到上學年齡。后來在爸爸的懇求下,總算把我收下了。除了日常的讀書上課以外,我還參加了課外興趣小組,學寫作文,學吹口琴……這些活動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也使我懂得了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進入初中后,家庭的影響進一步擴大。我爸爸是個買書迷、讀書迷。我家并不十分富裕,但家中的藏書在我看來簡直比得上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在小學一二年級時,我讀些連環(huán)畫、《故事大王》什么的。進入五年級后,我開始閱讀中外名著。對我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我更是愛不釋手,《三國演義》到初中時我已經讀了三四遍了,有些細節(jié)還能背下來。我讀書甚至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有時連上廁所也要帶上書,媽媽見了直搖頭:“這孩子真成了書迷了!”
在我人生的這十幾年中,書是我的知心朋友。大量的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陶冶了我的情操。因為讀書多,我還被評為縣首屆“讀書之星”。另外,我還發(fā)表了好幾篇作文。我愿與書為伴,以書為舟,駛向成功的彼岸。
【點評】初中生寫的自傳,一般都屬于短小的自傳,這種自傳只需寫出自己的主要生活經歷和思想狀況,甚至可以只寫自己生活中的幾件典型的事情。本文記敘了作者從幼兒園到初中這一時期的主要生活經歷,以時間為順序,在選材上緊緊扣住“愛讀書”這條主線,避免了“流水賬”式的敘寫,恰當?shù)靥幚砹瞬牧系?ldquo;點”和“面”的關系,內容集中,重點突出,不蔓不枝。
看過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檢測題的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