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在七年級數(shù)學教學系統(tǒng)中起到主線貫穿的作用,它是教師教育理論、教育規(guī)律、自身教學素質、學情研究等各種因素一體的教學構想和設計,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設計,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數(shù)學下教學設計
5.2.1平行線
教學目標1.經歷觀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過畫圖等操作,交流歸納與活動,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毛
2.了解平行線的概念、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交和平行的兩種位置關系,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論.
3.會用符號語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論,會用三角尺和直尺過已知直線外一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
重點: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難點: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復習提問: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相交的兩條直線有什么特殊的位置關系?
學生回答后,教師把教具中木條b與c重合在一起,轉動木條a確認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問:在平面內,兩條直線除了相交外,還有別的位置關系嗎?
2.教師演示教具.
順時針轉動木條b兩圈,讓學生思考:把a、b想像成兩端可以無限延伸的兩條直線,順時針轉動b時,直線b與直線a的交點位置將發(fā)生什么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直線b與c木相交的位置?
3.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并形成共識.
轉動b時,直線b與c的交點從在直線a上A點向左邊距離A點很遠的點逐步接近A點,并垂合于A點,然后交點變?yōu)樵贏點的右邊,逐步遠離A點.繼續(xù)轉動下去,b與a的交點就會從A點的左邊又轉動A點的左邊……可以想象一定存在一個直線b的位置,它與直線a左右兩旁都沒有交點.
二、平行線定義表示法
1.結合演示的結論,師生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平行定義:同一平面內,存在一條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換言之,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直線a與b是平行線,記作―∥‖,這里―∥‖是平行符號.
教師應強調平行線定義的本質屬性,第一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第二是設有交點的兩條直線. 2.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從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交點情況去確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只有兩種位置關系:相交或平行,兩者必居其一.即兩條直線不相交就是平行,或者不平行就是相交.
三、畫圖、觀察、歸納概括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推論 1.在轉動教具木條b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能使b與a平行?
本問題是學生直覺直線b繞直線a外一點B轉動時,有并且只有一個位置使a與b平行. 2.用直線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3.通過觀察畫圖、歸納平行公理及推論.
(1)由學生對照垂線的第一性質說出畫圖所得的結論. (2)在學生充分交流后,教師板書.
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3)比較平行公理和垂線的第一條性質.
共同點:都是―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表明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直線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點:平行公理中所過的―一點‖要在已知直線外,兩垂線性質中對―一點‖沒有限制,可在直線上,也可在直線外. 4.歸納平行公理推論.
(1)學生直觀判定過B點、C點的a的平行線b、c是互相平行. (2)從直線b、c產生的過程說明直線b∥直線c. (3)學生用三角尺與直尺用平推方驗證b∥c. (4)師生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這個結論,教師板書.
結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結合圖形,教師引導學生用符號語言表達平行公理推論: 如果b∥a,c∥a,那么b∥c. (5)簡單應用.
練習:如果多于兩條直線,比如三條直線a、b、c與直線L都平行,那么這三條直線互相平行嗎?請說明理由. 本練習是讓學生在反復運用平行公理推論中掌握平行公理推論以及說理規(guī)范. 四、作業(yè):課本P16.7,P17.11.
初中數(shù)學分層教育法
一、分層教學對于初中數(shù)學教學的重要性
根據(jù)實際情況,將學生分層次進行教學,不同層次的學生接受不同層次的教學方案,設立不同層次的目標,既能節(jié)省教師和學生的時間,又能讓優(yōu)生和差生都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優(yōu)生在吸收課本上的知識點后,再挑戰(zhàn)更難的問題,激發(fā)了他們心中的競爭意識,讓他們毫不懈怠努力向前。對于差生而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他們也許聽不懂上課所講內容,所做的練習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有難度的,慢慢就產生了厭學情緒。而且在分層教學中,通過大量基礎題的練習,可以讓他們慢慢理解并夯實課本上的知識點,在練習中慢慢樹立起信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斗志。在傳統(tǒng)教學中,往往和教師靠的近的是少數(shù)的優(yōu)生。而差生卻因為學習跟不上,成績不行,而缺乏和教師交流溝通的勇氣。導致上課依然聽不懂……如此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分層教學因為對于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目標,使差生在大量的基礎練習中重拾信心,便會很好地改變師生之間僵硬的氛圍。
二、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的策略
1.課堂教學分層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習能力卓越,抽象思維強,基礎知識拔尖。對于A層的學生而言,課堂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可以讓A層的學生接觸更深層知識,通過做難度較高的題目激發(fā)他們強烈的好勝心。B層:能夠接受并吸收課堂上的知識,具有牢固的基礎知識。這一層的學生數(shù)量較多,他們能夠聽懂并理解教師所講內容。因此對這層次的學生應培養(yǎng)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根據(jù)基礎知識進行適當?shù)乃季S擴散。C層:缺乏學習興趣,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C層是數(shù)量較少卻是最為讓教師頭疼的一個群體,需要教師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對于此層的學生,利用大量的練習來打基礎是必要的,可以用大量簡單的習題來培養(yǎng)其學習的信心。分層的方法可以是學生自主選擇,或教師協(xié)助選擇,但是其原則是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和其家長的意愿,實事求是卻不過分憑借考試成績來劃分。
成績只能作為一個依據(jù),分層教學的目的是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識,促進全面發(fā)展。所以忽略學生自主意愿甚至傷害到學生自尊心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并且分層教學并不是讓教師要在A層學生身上花費大量精力,卻忽略C層的學生,對于ABC層的任何學生,教師都必須做到平等對待,公平教學。在分層教學中,晉級和降級制度也是需要的。也就是說B層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進入A層的,C層的學生也是有進入B層甚至A層的機會的。相反,如果有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跟不上本層次的教學節(jié)奏,也可以申請進入下個層次。這個制度并不是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階級思想,而是通過晉級、降級,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能方便教師合理分配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2.課后作業(yè)分層
課后作業(yè)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的一個平臺。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優(yōu)生能快速地完成課后作業(yè),因為對于優(yōu)生,那些習題簡單枯燥,缺乏挑戰(zhàn),很多都是做過很多遍的題目,還必須做,浪費時間和精力。然而對于差生,卻顯得難度偏高,不會做,錯誤率高,使得他們越來越怕寫作業(yè),慢慢導致不做作業(yè)甚至抄襲。所以在分層教學中,針對ABC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的作業(yè)也是有不同層次的。對于A層可以用奧數(shù)題、綜合題等高難度題,使A層的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享受挑戰(zhàn),通過重重推理、演算,最終得出答案,會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刺激和成功感;對B層的學生則布置一些提高題,著重在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解題思路和對知識點的熟練運用;對C層的學生則需做大量的基礎題、簡單題,反復練習,夯實基礎。
3.總結評價分層
在大學課堂上,最終成績是按照平時成績加上考試成績而得到的綜合成績,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上,我們也可以采用此種方法。有些學生在期中期末的考試中,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引導致?lián)]失常,沒取得理想的成績,這樣很可能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畢竟用一張卷子去決定一個學期的總評顯然是死板的。所以總結評價也需分層次,ABC三個層次的學生使用ABC三種考卷,考試也向大學課堂學習,給予一次補考的機會,最終總評是用平時成績的50%加上最終成績的50%來決定。這樣,充分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不再懼怕考試,從而提高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三、總結
分層教育法通過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上進心和競爭意識。這種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讓優(yōu)秀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一般的學生不再一般,后進的充滿希望。教師充分利用分層教學,讓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中享受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從而使得初中數(shù)學教學更為高效。
作者:劉太苓 單位:山東省膠州市第二十五中學
看了“七年級數(shù)學下學期教學設計”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