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學習方法>初中學習方法>初一學習方法>七年級生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

時間: 妙純901 分享

  學習七年級生物書本知識的時間就象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意擠,總還是有的。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歡迎大家閱讀!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一)

  1、生物學時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

  2、生物具有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yǎng) 綠色植物從外界吸收水、無機鹽、和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自造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機物(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魚噴水(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人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出體外;植物落葉(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葵花朵朵向太陽(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機器人、鐘乳石、珊瑚都是非生物;珊瑚蟲是生物。

  3、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要有明確的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選取一部分調查作為樣本,調查常用的方法是抽樣調查;收集和分析資料是科學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梢匀D書館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wǎng)搜索;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圖標、音像資料。

  4、按照形態(tài)結構特點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環(huán)境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可分為作物、家禽、家畜、寵物。

  5、生物都生存在生物圈中。生物圈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為準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約20千米左右的圈層。水圈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大多數(shù)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內的水層中。巖石圈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但人類的活動可以達到生物圈的各個圈層。

  6、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yǎng)物質、陽光、空氣、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7、宇航員乘坐宇宙飛船必需攜帶的維持生命活動的物質有淡水、營養(yǎng)物質(食物)、空氣(氧氣)。

  8、生物的生存依賴于一定的環(huán)境(魚離不開水)。影響生物生存的環(huán)境因素分為生物因素【捕食關系(生物和生物之間最常見的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和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9、探究的一般過程:(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交流

  10、對照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試驗中光是變量,其它條件是定量)

  11、“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中描述的是氣溫對植物的影響。

  12、生物在生存發(fā)展中不斷適應環(huán)境,同時也影響和改變著環(huán)境。(適應:駱駝適應炎熱缺水的環(huán)境;駱駝刺適應干旱環(huán)境;海豹適應寒冷的環(huán)境;旗形樹是對大風環(huán)境的適應)(改變:植物的防風固沙,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13、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huán)境構成的統(tǒng)一整體就是生態(tài)系統(tǒng)。

  植物—生產者

  生物部分 動物—消費者

  生態(tài)系 細菌、真菌—分解者

  統(tǒng)組成

  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和水等

  14、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wǎng)流動。

  15、食物鏈: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主要是吃與被吃的關系。

  ▲食物鏈以生產者為起點,終點為消費者,且是不被其他動物捕食的“最高級”動物。

  ▲營養(yǎng)級越高,生物數(shù)量越少,有毒物質沿食物鏈積累越多(富集)。

  16、食物網(wǎng):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它們彼此交錯連接,形成了食物網(wǎng)。

  17、在草原上人工種草,為了防止鳥吃草籽,用網(wǎng)把試驗區(qū)罩上,結果發(fā)現(xiàn),網(wǎng)罩內的草的葉子幾乎被蟲吃光,而未加網(wǎng)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長良好。原因是:食物鏈被破壞而造成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失調。

  18、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在一般情況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19、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在生物圈中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凈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稱為地球之腎。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是人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二)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1、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分在植物體內的作用

  水分是細胞的組成成;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態(tài);水分是植物體內物質吸收和運輸?shù)娜軇?水分參與植物的代謝活動

  (2)水影響植物的分布

  (3)植物在不同時期需水量不同

  2、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qū),成熟區(qū)有大量的根毛。

  3、運輸途徑

  導管: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向下輸送葉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4、葉片的結構

  表皮(分上下表皮)、葉肉、葉脈、

  5、氣孔的結構:保衛(wèi)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張開;保衛(wèi)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

  白天氣孔張開,晚上氣孔閉合。

  6、蒸騰作用的意義:

  可降低植物的溫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傷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體內運輸?shù)闹饕獎恿?/p>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無機鹽在體內運輸

  可增加大氣濕度,降低環(huán)境溫度,提高降水量。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三)

  生物和細胞

  ▲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wěn)定鏡身;

  鏡柱:支持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于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后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系: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顯微鏡的使用 P37-38 的圖要掌握

  ▲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圖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放大倍數(shù)=物鏡倍數(shù)X目鏡倍數(shù)

  ▲ 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制成玻片標本。

  ▲觀察植物細胞:實驗過程P43-44

  ▲切片、涂片、裝片的區(qū)別 P42

  ▲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支持、保護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質:液態(tài)的,可以流動的。細胞質里有液泡,液泡內的液泡內溶解著多種物質(如糖分)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液泡:細胞液

  ▲觀察口腔上皮細胞實驗P47

  ▲動物細胞的結構

  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

  細胞核:貯存和傳遞遺傳信息

  細胞質:液態(tài),可以流動

  ▲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相同點: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 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不同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動物細胞沒有。

  ▲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 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基本單位。

  ▲ 細胞是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統(tǒng)一體。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書知識點相關文章:

1.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重點知識

2.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點

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課本知識

4.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全

5.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

228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