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7年級上冊生物教案
七年級生物教案設計的個性化在形式上是建立在傳統(tǒng)教案的。小編整理了關于7年級上冊生物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7年級上冊生物教案范文
開花和結果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性學習和科學探究活動中,概述出花的主要結構。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測描述出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3.模擬人工輔助傳粉,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愛護花的良好習慣。
重點和難點
1.雄蕊和雌蕊(花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2.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
3.愛花習慣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動。
一、花的結構
1.花托 2.萼片 3.花瓣 4.雄蕊 5.雌蕊
小結: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
方案一:兩人合作,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解剖桃花(鮮花、冰凍鮮花或浸制標本)或當地常見的典型的一種被子植物的花。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二:四人合作,根據假設,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桃花模型,認識花的結構,分析、交流,明確雌蕊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驗證假設,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三:結合生活實際,自主性學習,回憶平時常見的被子植物的花,對照彩圖進行聯(lián)想、觀察,認識花的結構,相互交流合作,解答疑惑,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方案四:兩人合作,結合書中的插圖,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花的結構,對照已經解剖開的桃花(鮮花或掛圖)黏貼圖,根據疑惑,進一步認識花的結構,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組織學生畫花、說花,圍繞困惑:與果實和種子形成有關的結構可能是什么?進行學法指導,利用CAI組織學生探究花的結構,巡視指導,幫助學生得出結論。利用桃花模型質疑:假如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它還能發(fā)育成果實嗎?請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觀察模型,認識結構,檢驗假設,得出結論。
用優(yōu)美的詩句帶領學生回到那鮮花盛開的季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觀察能力,請學生帶著疑惑,自學、相互交流,認識花的結構,明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
用花的黏貼圖引導學生思考花是怎樣結出果實的?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花的結構。由于花粉和胚珠的結構不易看到,在探究時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用掛圖或板圖進行說明,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二、傳粉和受精
1.傳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
2.受精:精子和卵細胞相融合的過程。
方案一:調動經驗儲備,運用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回憶,用精煉、生動的語言,描述(蟲媒花和風媒花)傳粉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進一步了解傳粉過程,總結出什么是傳粉。
方案二:根據問題,仔細觀看錄像(CAI課件),合作交流,描述(蟲媒花和風媒花)傳粉的過程,在教師指導下,總結出什么是傳粉。
方案三:課前小組合作排練,課上以小組為單位模擬表演(蟲媒花和風煤花)傳粉過程,在活動中,通過觀察、分析,總結出什么是傳粉。
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方案一:根據問題,調動經驗儲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大膽推測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最終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方案三:針對書中的不解之處,在教師指導下,利用活動教具,黏貼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方案四:在教師幫助下,列表回顧種子的結構、果實的組成和子房的結構等知識。
運用邏輯思維和推理的方法,大膽推測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從而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形成的關系。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花落后能結出果實。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指導學生模擬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分析推理,得出結論。
愛花習慣教育 模擬表演人工輔助傳粉的方法,認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
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廣東省肇慶中學 冼國霞
素質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高素質和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而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又離不開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追求知識的傳承,注重以考試為主的應試教育模式,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所以,生物課程標準就是要打破這種陳舊的模式。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只有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學習逐步轉變?yōu)樽灾鲗W習,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下面就談談在生物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幾點做法。
一、用多種形式的教具以及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手段引發(fā)學生興趣
由于學校教學條件和實際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有很多生物學知識或有關實驗是不可能讓學生直接接觸到或實踐到的。而且一個課時只有40分鐘,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了解到多一點的相關知識,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呢?這是廣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要面對的問題。要利用生物活體、標本、模型、掛圖等傳統(tǒng)直觀的教具來協(xié)助教學。另外,對較為抽象、難懂的內容宜采用電視、投影、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這不僅可以將教科書中抽象、復雜的知識變得具體、直觀、形象,使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地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聽課的效果。
二、以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和手段吸引學生
教師應抓住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對知識充滿好奇心這一心理特征,采取多種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和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激起學生學習的共鳴。
例如,在學習“青春期”這一節(jié)時,我采取問卷調查和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教學,再根據學生的疑惑制作多媒體課件授課。問卷的問題涉及“你有沒有出現遺精?”“你有沒有出現月經?月經期間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嗎?”“你有沒有喜歡過哪個女生(男生)?你為什么會喜歡她(他)呢”等敏感的問題。而學生講的故事則是關于學生生活中的一些現實問題的情境,如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男女同學關系等。由于問卷的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內容、學生講的故事都非常貼合學生的自身實際,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這節(jié)課的內容,真正是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這些事情,才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討論和交流關于身體發(fā)育和性成熟等敏感的話題,興趣被一下子激發(fā)起來,連平常上課最容易分心的學生也積極參與,興趣倍增。
再如,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一章的“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一節(jié)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設計游戲來引出課題。學生通過一些簡單的游戲,如“相互拍手”“抓手”“接球”“踩氣球”等,概括出反射的概念。本節(jié)課由于是學生直接參與活動,而且是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所以,課中有許多快樂和歡笑,有許多的創(chuàng)意和出其不意,但都是圍繞著有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來進行的,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同樣激發(fā)了學生興趣。
三、利用各種競賽的形式,拓展學生學習興趣
爭強好勝是學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在教學中適時舉行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知識競賽或辯論賽等,是集中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復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時,讓學生進行知識競賽,根據教科書內容設計一些必答題和搶答題,讓學生在競爭中,把知識牢牢記住,也讓學生學會互相協(xié)作。
而針對學生學習有所松懈,興趣減弱的現象,我根據學生能力,選擇了一些關于目前生物技術上的熱點問題作為辨題,如“人類是環(huán)境的破壞者/保護者”“醫(yī)學的發(fā)展應有/不應有倫理的界限”“克隆技術有利于/不利于人類”等,讓學生爭辯。學生在辯論中都能自由表現自己,大膽提出自己的意見。每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往往會激起一場針鋒相對的舌戰(zhàn)。這樣的辯論有助于學生對這些熱點問題的認知更深入,而且易使學生獲得無比樂趣。
四、適時設疑,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生物課程標準提出了“倡導探究性學習”的理念,也就是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進行學習,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了解科學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法、學會科學研究所需要的各種技能、領悟科學觀念、培養(yǎng)科學精神。探究學習的動力就是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設置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探究中教師要演好一個幫助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在探究活動中有所收獲,讓他們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樂趣。
例如,在學習“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這一節(jié)時,我在課前就設置了問題如“什么是裸子植物”“什么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除了種子裸露這一特點,還有什么特征呢”等等,然后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課外書、上崗搜集有關資料,再讓他們上課時帶來并向同學介紹。這就使他們嘗試到探究過程中的樂趣,而通過介紹自己的勞動成果,他們也獲得一種成功感。這正是我在這節(jié)的教學中想要達到的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向往、迷戀或積極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興趣是對事物喜愛的情緒,是促進學生學習的無形動力,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作為教育者應充分利用各種課堂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人才而努力。
7年級上冊生物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