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
每個人制定好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的學習計劃,重視課后復習和作業(yè),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進步。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的復習提綱,希望你們喜歡。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一)
人體的八大系統(tǒng)
1.人體的八個系統(tǒng)名稱和功能.P15-17
2.骨的成分與特性:
▲骨的煅燒:用鑷子夾住一根魚骨在酒精燈上燒。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是無機鹽)。輕輕敲打煅燒骨,
結果是很易斷裂破碎。
▲骨的脫鈣:將一根魚骨浸泡在鹽酸中。看到骨周圍有氣泡產生。15分鐘后取出骨沖洗干凈。發(fā)現
脫鈣骨(含有有機物)柔韌,有彈性。
使骨脆硬無機物骨的特性是既有一定硬度,又有一定彈性。有機物使骨柔韌
3.“骨的煅燒”實驗中煅燒后成為了灰白色的灰,是什么物質?無機物(無機鹽)4.煅燒過程中骨的顏色如何變化?先變黑然后變?yōu)榛野咨?/p>
5.用鑷子敲打煅燒后的骨會出現什么情況? 松軟變碎,最終掉落下來了。6.“骨的脫鈣”實驗中,魚肋骨浸入的液體是什么? 鹽酸
7.浸入后骨的周圍會產生氣泡,這氣泡是什么氣體? 二氧化碳 8.浸入鹽酸中多長時間? 15分鐘
9.為什么要用清水漂洗? 洗去殘余的鹽酸,以免用手打結的時候傷手。
10.魚肋骨經過質量分數為10%的鹽酸脫鈣以后,是否變軟? 變軟了,軟得可以打結了。
11.為什么脫鈣以后的肋骨可以打結了? 因為脫鈣時,脫去了無機鹽(鈣鹽),剩下的是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了。
12. “骨的煅燒” 和“骨的脫鈣”兩個實驗分別說明了骨內含有什么成分?
“骨的煅燒”說明骨成分中有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骨的脫鈣”說明骨成分中有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這兩種成分使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
13.;物不足1∕3,無機物超過2∕3;特性是硬度大,彈性小,易骨折。
14.人體的系統(tǒng):在神經系統(tǒng)和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下,人體成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二)
人的食物來自環(huán)境(七 下P21-P40)
▲蛋白質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為生長發(fā)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 ②分解供能。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奶、蛋、魚、肉等
▲糖類的作用::①人體內主要的供能物質(日常生活的能量來源)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 富含糖類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麥、饅頭、馬鈴薯、紅薯等 ▲脂肪:①分解供能(一般儲存?zhèn)溆? ②構成人體細胞的物質。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動(植)物油、肥肉、大豆等
▲水的作用:①構成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人體最多的物質),約占體重的60﹪-70﹪
?、趨⑴c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
▲無機鹽的作用:①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成分 ②參與人體多項生命活動的完成。
▲纖維素的作用: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之一,粗糧、蔬菜、水果中含量較高,雖不能被消化吸收,但能促進腸道蠕動,利于糞便排出。
4—9.1.2.探究食物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無機鹽 ▲在清水中揉擠雙層紗布包著的面團,清水變成乳白色。向其中滴加碘液后變藍,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淀粉。 ▲在清水中繼續(xù)揉擠面團,直到無白色物質滲出,紗布包里剩下黃白色膠狀物質,這是蛋白質,俗稱面筋。 ▲將烘干的小麥種子縱向剖開后放在白紙上擠壓,有油印出現,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脂肪。 ▲用解剖針挑起1粒干小麥種子放在酒精燈上燒,最后剩下灰白色的灰。說明小麥種子中含有無機鹽。
4—9.3.1 ▲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①牙齒的結構:牙釉質呈乳白色,是人體最堅硬的物質; ②齲齒產生原因:細菌把殘留在牙縫中的糖類分解成酸,腐蝕牙釉質→牙本質(酸疼)→牙髓(疼痛)。日常中預防齲齒: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睡前不吃甜食。
▲消化腺: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含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②胃 腺——分泌胃液進入胃,含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勰c 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芤?腺——分泌胰液流入小腸,含多種酶,能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
?、莞?臟——分泌膽汁儲存在膽囊,流入小腸,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唾液腺、胰腺、肝臟位于消化道外;胃腺和腸腺位于消化道內。肝臟是最大的消化腺。
4.食物的消化
▲消化的定義:在消化道內將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消化的方式:
物理性消化:沒有酶的參與。例如:牙齒的咀嚼;舌的攪拌;腸胃的蠕動;膽汁乳化脂肪
化學性消化:有酶的參與。
▲酶:由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類有機物。也稱為生物催化劑。
5.探究:口腔內的化學性消化
▲課前準備:準備新鮮的饅頭(或冷卻了的漿糊)、刀片、試管、清水、燒杯、碘液、溫度計、熱水;組織各探究小組中的一員收集唾液。
▲探究過程:
?、偬岢鰡栴}:饅頭變甜是否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如果有它們各自起什么作用?饅頭變甜是否是淀粉發(fā)生了變化?
②做出假設: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淀粉發(fā)生了變化。 ④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
實驗中用刀片切碎饅頭并攪拌的原因是模擬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__號與__號對比,證明 。
結論是饅頭變甜與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以及唾液腺的分泌有關;饅頭變甜是淀粉發(fā)生了變化。
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三)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取新鮮血液10毫升,注入放有檸檬酸鈉溶液的試管中,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出現如下圖現象:
?、贆幟仕徕c溶液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凝固,該試管中
血液出現的現象稱為分層。
②由此看出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血細胞
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
?、垩獫{相當于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呈淡黃色液體。
血漿的化學成分中,水分占90~92%,其余為蛋白質、
葡萄糖、無機鹽、各種廢物等。血漿的主要作用是運
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等。
?、芗t細胞英文縮寫為RBC;白細胞英文縮寫為WBC;
血小板英文縮寫為PLT;血紅蛋白英文縮寫為Hb;
血液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