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謹慎和勤奮帶來好運,勤勉是好運之母。多讀七年級歷史書有利于擴大見聞,增長知識。學習啦為大家整理了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歡迎大家閱讀!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一)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guī)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后,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占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fā)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zhàn)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fā)展。)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文字的演變過程為:甲骨文——金文(也稱銘文)——大篆。
相傳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就有歷法了。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據說來源于夏朝。
扁鵲是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名醫(y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藥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yī)沿用。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二)
兩漢經濟的發(fā)展
[知識要點]
1、農業(yè)的進步
(1)水利
漢武帝治理黃河
漢明帝時王景治理黃河
(2)農業(yè) 耕犁:安裝了犁壁。
耬車:播種工具。
(3)耕作技術,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農作物,南方種水稻北方種小麥,桑麻廣泛種植。
2、手工業(yè)進步
(1)絲織:使用提花機,絲織品精美。
(2)冶鐵:南陽太守杜詩發(fā)明水力鼓風冶鐵工具---水排。
3、商業(yè)繁榮,長安,洛陽出現專業(yè)商業(yè)區(qū)——市
4、漢武帝將鹽鐵經營權和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增加了中央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tǒng)。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三)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
知識要點
1、冒頓統(tǒng)一蒙古草原
(1)秦漢時,匈奴壯大,經常襲擾掠奪漢境財物。
(2)匈奴首領稱為“單于”
2、漢朝對匈奴的政策
和:西漢初期、國力貧弱、限于國力、不得不對匈奴實行“和親”
戰(zhàn):漢武帝時國力強盛,組織了的騎兵隊伍,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guī)模反擊,奪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qū)。
3、衛(wèi)青、霍去病破匈奴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衛(wèi)青、霍去病率精騎出擊匈奴,經過漠北戰(zhàn)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
西漢對抗。
4、昭君出塞
(1)呼韓邪單于向漢稱臣,同西漢訂立友好盟約。
(2)漢元帝時,呼韓邪單于請求和親。
(3)王昭君請嫁匈奴。
(4)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和親,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重點考點】
1。漢武帝以前和漢武帝時期,西漢對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 ?發(fā)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漢武帝以前對匈奴實行退讓和親政策,到漢武帝時期則對匈奴實行大規(guī)模的武力反擊,這種政策的變化自然與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西漢國力的變化。因為國力的強盛與否是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物質基礎。如果不是國力強盛,漢武帝不可能多次對匈奴大規(guī)模用兵,并取得戰(zhàn)爭 的勝利。
2。比較西漢初年的和親與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西漢初年的和親,是在匈強漢弱形勢下的妥協政策,是被迫的。昭君出塞是西漢政府善意的民族政策,團結各民族是目的,無論從政府還是本人來講,都是主動的。
[重點考點】
1. 漢武帝的大一統(tǒng)措施表現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實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經濟上將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軍事上反擊匈奴;思想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 統(tǒng)一蒙古高原的少數民族首領是(冒頓)單于。
3. 漢武帝時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及河西走廊)地區(qū)。
4.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反擊匈奴。
5(漢元帝)時,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歸漢,與漢和親。
6.昭君和親的歷史意義是什么?(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