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級下地理期中試卷分析
分析考過的試卷可以在下一次考試中揚長避短。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整理的7年級下地理期中試卷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7年級下地理期中試卷分析(一)
本次考試評卷工作已經(jīng)結束,我對所任班級地理教學情況進行了分析,及時總結了考試中取得成績和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自己教學實際總結經(jīng)驗,查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和具體措施,為今后進一步做好地理教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現(xiàn)結合本次考試具體分析如下:
一、試題特點
本卷結構整體穩(wěn)定,形式內(nèi)容有進一步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保持了連續(xù)性,體現(xiàn)了過渡性,突出了新課程特點。試題較好地反映了新課程標準和地理改革方案,靈活新穎,難度適中。本卷考試內(nèi)容與已往有了更大的改進,緊緊圍繞課本結合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的大事件,綜合考查學生析圖、識圖能力;判斷、分析能力。
二、題型及答卷分析
本次題型分四大題:單項選擇題、填空題、連線題和綜合讀圖題,單項選擇題占50分、填空題占10分、連線題占10分、占綜合讀圖題占30分,相對較為科學合理。與往屆試題比較,難度有所增加,部分內(nèi)容還要涉及到上冊的基礎知識。本次考試中大多數(shù)學生在考試中總體感覺:看似不難但實際上很難得分,例如:綜合讀圖題33題第(4)小題大部分學生都做錯。學生的成績兩極分化現(xiàn)象嚴重,個體學生基礎懸殊仍然較大。
結合學生答題情況分類分析如下:一、綜合讀圖題34題由于需要用到上冊的方向知識結合本學期《非洲》這章知識來回答,大部分學生一看到就有些不知所措得分的很少。與理想中的成績尚有一定差距。結合日常教學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學生客觀存在一定差距,在教學中教師對所任班級每一節(jié)教學因材施教,及時調(diào)整教學方案,有效控制課堂,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克服農(nóng)村中學學生存在的所謂副科的錯誤觀念影響,及時引導學生調(diào)節(jié)自我,全面認識地理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課程觀。綜合部分學生答題得分一般,在答題中失分率不高,這與考題難度系數(shù)不大有一定關系。綜合學生解答情況分析得出:學生對中東、東南亞、西亞等有關地理知識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缺陷----世界上最大的山系和最高的山、兩美洲的東部地形的區(qū)別,解答失誤較多。結合本學科教學加強基礎知識教學,把課程目標分解到日常課堂教學中去,認真落實好學期工作中的教學規(guī)劃。綜合分析題有一部分失分率也較高,這與開放性試題的特點有一定關系。結合學生答題情況看:學生對教材熟悉不夠,讀圖和用圖基本功較差,綜合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欠缺。其中大部分學生審題不細,在解答中表達語言辭不達意,甚至差的學生在做第25小題需要結合圖形以及生活閱歷來表達的更是不會分析。
三、今后教學建議
1、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教師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要結合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充分調(diào)動學生自覺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多一些辯論,少一些評判”“多一些簡、易、新,少一些繁、難、舊”“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
3、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
讀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讀圖教學的地位,加大了讀圖教學的比重和力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讀圖訓練,重視探究活動,加強動手能力,強化平時訓練。
4、落實好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夯實基礎,盡量創(chuàng)設情景,寓基礎知識與生活、生產(chǎn)的實際問題之中,多讓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xiàn)象,提高學生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7年級下地理期中試卷分析(二)
半學期已經(jīng)結束了,這次期中考試既是對學生半個學期來地理學科學習情況的驗收,也是對我個人教學成果的一次檢驗。
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新的學科。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說它重要,其實只是眾多科目里的一門;說它不重要,它又始終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門課的重要性,一直是我教學工作尋求的突破點。教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一直是我的教學理念。
本份期中試卷涉及前兩章的知識,但更側重第二章,考查分數(shù)有60多分。本套試卷重基礎,試題題量、難易程度適中,但又注重對地圖的分析理解,注重對學生各個方面能力的考查,對以后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方式都能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本次測試卷選擇題40%,綜合題60%。具體分析,本試卷具有兩大特點:
(一)重基礎,題靈活
本份試卷單選題就占了40分,這些題目都是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中的基礎,選擇題考查的知識,有一部分題目基礎性強,只要學生記住了知識點、稍加用心即可得分。還有一部分,重視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題目較靈活,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當然,關鍵是要細心、靈活,死板、馬虎是得不了高分的。
(二)重讀圖,題多變,并賦予不同的問題情境
地理離開了地圖,那就不叫地理,地圖才是地理的重頭戲,本份試卷中讀圖分析占了50多分,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讀圖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該試卷強調(diào)地理讀圖能力的考查,特別是圖文轉換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簡單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試題有一定的靈活性。有的問題情景創(chuàng)設,不是教材直接的內(nèi)容,但運用所學知識,都能靈活解答。本試卷考察的方面從一般讀圖到實際應用,可謂面面俱到、靈活多變、無所不考,從而全方位地考查學生地理學習情況。
二、學生在試卷中出錯較多的題
(一)單選題:第1、2、3、10、11等小題考查知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情況比較好一些。第4、5、12、16、19小題錯得多的原因是不能靈活的運用知識,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基礎掌握不夠透徹。
(二)綜合題:第一個綜合題主要考察七大洲、四大洋的有關知識。有一部分同學沒能理解題意,故失分較多。第二題是對板塊運動的考察,考查了學生的讀圖和分析圖的能力,有些同學由于讀題不認真,致使一步錯,步步錯。故失分較多。第三題考查了等高線的有關知識,情景相對簡單,故失分較少。
讀圖分析題:盡管這些是教師在講課中多次強調(diào)過的題,但仍有部分同學出錯,實屬不該。許多同學由于對地圖不熟悉,導致答案五花八門,亂七八糟。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對于每一個知識點都應多加強調(diào),告訴學生會怎樣考查這個知識點,引起學生的注意。
結合本試題的難易度,本次考試成績沒有達到預期成績。出現(xiàn)了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
首先,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平時教學中就有所反映,那些分數(shù)較低甚至不及格的學生大多都是平時課堂上的“陌生人”,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從自身方面分析,我認為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還需更加周全,照顧到不同興趣點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活動,只有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有收獲,有長進。
其次,學生對知識的系統(tǒng)性掌握還比較扎實,還不能熟練地運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在以后的教學中,基礎性的知識還是應該多提、多問,做到及時復習、及時鞏固。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
最后,作業(yè)是平時反饋學習成果的工具,今后對作業(yè)進行有針對性的批閱,尤其是這次在70分以下的學生,一定要求在課堂上獨立完成作業(yè),有時間可以及時對其作業(yè)進行批改,讓他沒有偷懶的機會
三、反思教與學存在問題
1、學生學習:
從成績來看,過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相對較好,但對于綜合性強、機動靈活、聯(lián)系實際的題目回答得不夠好,反應出學生不重視地理學科的學習,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學生在平常的學習不夠扎實,學習的主動性較差。
2、教師教學
在教學中只強調(diào)學生的理解,沒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學生只會說,一下筆就錯誤百出,這也是失分的原因;對學生個體分析不到位,沒能做到因材施教。
四、今后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重組、刪減和補充,避免“教”教材。對教材知識點的講授力求全面,讓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切忌照本宣科。
2、要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為每位同學提供成功的機會。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注意分層教學。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此,“精導”是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關鍵,“實學”是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根本。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 “多一些簡、易、新,少一些繁、難、舊”,“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
3、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有針對性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地圖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載體,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地理試題可謂無圖不成題。讀圖教學在地理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在地理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讀圖教學的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探究活動,加強讀圖訓練,培養(yǎng)讀圖能力。
4、落實好基礎知識,使學生學會學習并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夯實基礎,注重課堂教學,向45分鐘要效率,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課堂反饋落到實處。同時盡量創(chuàng)設情景,予基礎知識于生活、生產(chǎn)的實際問題之中,多讓學生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日常生活現(xiàn)象,提高學生分析、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