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全會講話學習心得3篇
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是黨的十七大召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胡錦濤在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今天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紀委全會講話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紀委全會講話學習心得篇一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戰(zhàn)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全面加強新形勢下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強調各級領導干部必須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意氣風發(fā)地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去工作、去奮斗。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新形勢新任務的迫切要求,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
新形勢新任務迫切需要各級領導干部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
各級領導干部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領導干部的作風問題,體現黨的宗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領導干部只有具備良好的作風,才能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不斷開創(chuàng)科學發(fā)展的新局面;才能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形成共建和諧的強大力量;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
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肩負著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任。當前,國際環(huán)境復雜多變,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和平與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們仍將長期面對發(fā)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等方面占優(yōu)勢的壓力。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結構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既具有巨大活力,也存在不少問題。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國內外形勢下,我們黨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歷史任務、實現奮斗目標,就必須提高執(zhí)政能力,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為此,迫切需要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本領,不斷改進各級領導干部的作風,不斷教育和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抵御各種腐朽落后思想觀念的侵蝕,及早發(fā)現和解決作風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弘揚新風正氣,抵制歪風邪氣,實現領導干部作風的進一步轉變,保證各級領導干部真正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從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當前,領導干部的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隨著黨的執(zhí)政環(huán)境、黨擔負的歷史任務以及黨員領導干部隊伍狀況的深刻變化,領導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風的危險性在增加,一些領導干部身上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突出的作風問題。這些不正之風,嚴重侵蝕黨的肌體,損害黨群干群關系,影響黨和國家的各項工作,干擾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發(fā)展進程。因此,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和緊迫,也更加艱巨和繁重。胡錦濤同志的重要講話站在全局和戰(zhàn)略的高度,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從當前領導干部隊伍的實際狀況出發(fā),提出了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大任務,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全面加強新形勢下的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指明了方向。
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在大力倡導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中央全會曾多次專門對黨的作風建設作出部署,先后提出了堅持“兩個務必”、“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首先要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等重要思想。xx年,胡錦濤同志在新時期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重要講話,對如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提出六項基本要求,進一步豐富了黨的作風建設的內涵。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體會議上,胡錦濤同志又提出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這一時代命題,號召各級領導干部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并對此作出了深刻闡述。這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黨的作風建設規(guī)律的認識。
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就是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持之以恒地抓緊抓好學習。既重視理論學習,也重視在實踐中學習。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從領導工作的實際出發(fā),著眼于解決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領導工作的本領。
心系群眾、服務人民,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在思想上,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把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履行職責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在工作中,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把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發(fā)展的成果。
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就是要發(fā)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克服浮躁情緒,拋棄私心雜念,把心思用在干事業(yè)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中,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在攻堅克難上狠下功夫,不怕辛苦,不畏艱難,同群眾一起研究辦法、采取措施,努力打開工作局面;在改革創(chuàng)新上狠下功夫,在深入調研、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研究新情況,拿出新辦法,解決新問題,創(chuàng)造新業(yè)績;在抓好落實上狠下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事業(yè)推向前進,使各項政績真正經得起實踐、群眾、歷史的檢驗。
中紀委全會講話學習心得篇二
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是黨的十七大召開前的一次重要會議,胡錦濤在會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F就學習胡在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談點個人體會,不妥之處請同志們批評指正。
一、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我們黨按照實事求是的科學求實精神提出的新要求
我們黨一貫重視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十二屆二中全會、十三屆六中全會、十四屆四中全會、十五屆六中全會、十六屆四中全會,都針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況專門對黨的作風建設作出部署。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出了明確要求。
但是,在長期執(zhí)政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執(zhí)政環(huán)境、歷史任務、黨員干部隊伍都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在我國進入改革與發(fā)展新階段的時候,我們黨清醒地認識到黨的作風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清醒地看到在一些領導干部身上存在的一些突出的作風問題,清醒地意識到切實抓好領導干部作風建設是一項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緊迫而艱巨的戰(zhàn)略任務。要求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始終堅持黨的根本宗旨,不僅是我們黨在執(zhí)政情況下必須面對的考驗,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有力保障。
二、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事關科學發(fā)展觀的貫徹落實
科學發(fā)展觀必須靠科學求實的態(tài)度和真抓實干的作風來貫徹落實。這就要求我們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把積極進取精神和科學求實態(tài)度很好地結合起來,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辦實事、求實效;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就改革發(fā)展中面臨的一些重大問題開展深入調研,得出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善于分析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正確把握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提高處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關系的能力,既要堅持從群眾最關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和條件最成熟的問題抓起,又要著眼于事業(yè)長遠發(fā)展,建立健全促進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效機制,不斷開創(chuàng)科學發(fā)展的新局面。
三、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事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事業(yè)的興衰成敗
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共產黨領導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和諧社會。當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如果領導干部作風不正、作風不實,不但難以成為和諧社會建設的領頭人,反而會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影響黨群、干群關系,甚至激化社會矛盾。如果各級領導干部不能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勢必影響和諧的干群關系,影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yè)。
四、全面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事關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
各級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骨干力量,能不能保持振奮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風,意氣風發(fā)地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去工作和奮斗,關系著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的黨風政風民風,反映著黨的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水平,對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領導干部的作風又是與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政治立場密切相關的,作風好壞既是檢驗領導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的試金石,也是體現一個政黨是否先進的顯著標志。
領導干部只有做到“慎微”,也就是防微杜漸,堅決抵制腐朽沒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只有做到“慎行”,也就是克己慎行,不沉溺于燈紅酒綠,流連于聲色犬馬,才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只有做到“慎交”,也就是擇善而交,和人民群眾交朋友、同基層干部交朋友、同先進模范交朋友、同專家學者交朋友,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只有做到“慎獨”,也就是臺上臺下一個樣,工作時間和業(yè)余時間一個樣,有監(jiān)督和沒監(jiān)督一個樣,才能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