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愛蓮說》解讀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周敦頤的一句千古絕唱。那么,周敦頤的《愛蓮說》解讀要怎么寫呢?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周敦頤的《愛蓮說》解讀范文,歡迎閱讀!
周敦頤的《愛蓮說》品讀一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周敦頤的一句千古絕唱。
周敦頤,人稱周子,今湖南道縣人,我也作為一個湖南人,我也是對他佩服不已,對他的了解也稍稍有一些。他從小喜愛讀書,在家鄉(xiāng)道州營道地方頗有名氣,人們都說他"志趣高遠,博學力行,有古人之風"。可見,他小時候就十分聰慧與勤奮好學了。而在周敦頤14歲時,其父病逝。于是他與哥哥盧敦文,隨母投靠衡陽舅父鄭向,后來鄭向向皇帝保奏,為他謀到了一個監(jiān)主薄的職位。他在職期間,盡心盡力,深得民心,不僅一邊辦公事,還一邊開始研究《周易》,后來終于寫出了他的重要著作《太極圖·易說》。周敦頤后來還創(chuàng)辦了理學派,他的學問與氣度,有許多人追隨與學習,后來還出現(xiàn)了兩兄弟,名喚為程顥、程頤,他們倆在周敦頤死后還繼續(xù)發(fā)揚理學派??梢?,周敦頤是多么好學呀!
可是在我的心中,周敦頤不僅是好學的,他十分還高潔傲岸。那些自以為自己十分偉大,十分了不起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愚蠢與無能,就像臧克家曾經(jīng)寫過這樣一句話:“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還有一個貼近于我們生活的事例:柯震東在2002年是拍了央視的一個禁毒宣傳片,可令人嘲諷的是,在同年,他也開始接觸吸毒……
周敦頤這樣一個高尚的人,怎么能不值得大家的崇拜與敬仰呢?周敦頤,我心中的周敦頤啊,我要向你學習,學習你的好學,學習你的高尚品質!
周敦頤的《愛蓮說》原文二
《愛蓮說》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2)。晉陶淵明獨愛菊(3)。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4)。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5),濯清漣而不妖(6),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香遠益清(8),亭亭(9)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10)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11)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12);蓮,花之君子(13)者也。噫(14)!菊之愛(15),陶后鮮有聞(1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17)眾矣!
周敦頤的《愛蓮說》解讀范文三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朝道州營道(現(xiàn)在湖南省道縣)人。初為分寧(現(xiàn)在江西省修水縣)主簿,后知南康軍(現(xiàn)在江西省星子縣一帶)。他是宋朝理學的開山祖,著有《太極圖說》《通書》及《周元公集》。宋朝有名的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前人稱贊他“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他家?guī)状≡跔I道的濂溪。后來他住在廬山蓮花峰前,峰下有溪,西北流合于湓江,他也名之為“濂溪”。學者稱他濂溪先生。卒謚“元公”。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xiàn)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shù)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里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1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于“唉”。
(15)菊之愛:對于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
水上,陸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非常多。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人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jié)節(jié)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里,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寶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于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愛好,人數(shù)當然就很多了。
賞析:
公元1072年,周敦頤來到江西,創(chuàng)辦了濂溪書院,從此開始設堂講學,收徒育人。他將書院門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號“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愛蓮花,便在書院內(nèi)建造了一座愛蓮堂,堂前鑿一池,名“蓮池”,以蓮之高潔,寄托自己畢生的心志。先生講學研讀之余,常漫步賞蓮于堂前。后造就一篇《愛蓮說》,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成為千古絕唱,至今仍膾炙人口。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