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歇后語
老北京的歇后語
每個(gè)地方都有其自身文化,就像每個(gè)地方都有其自身的歇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北京的歇后語,歡迎大家閱讀。
老北京的歇后語
周瑜當(dāng)當(dāng)——窮都督(嘟嘟)
鐘鼓樓上的家雀——耐驚耐怕
紙糊的驢——大嗓門兒
棗樹下面站崗——早(棗)班兒
袁世凱做皇帝——好景不長
雍和宮里跳布扎——鬼鬧的
藥王廟進(jìn)香——自討苦吃
煙袋里灌水——兩頭滿意(溢)
卸甲山的松樹——一邊歪
蝎子拉屎——獨(dú)(毒)一份
小鋪兒的蒜——零揪兒
香山的臥佛——大手大腳
西太后聽政——專出鬼點(diǎn)子
五月端午的黃花魚—一正在盛市上
屋子里開煤鋪——倒(搗)霉(煤)到家了
窩窩頭翻個(gè)兒——顯大眼
萬壽寺彎腰——頂上見
萬春亭上談心——說風(fēng)涼話
宛平城的知縣——一年一換
外館的伙計(jì)——褦襶兵
兔兒爺掏耳朵——崴泥
土地廟著火——慌(荒)了神
同里扛竹竿——直進(jìn)直出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挑水的回頭——過景(井)了
挑水的扁擔(dān)——長不了
天主教堂搬家——拿著架子
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
天安門的獅子——對(duì)擺著
剃頭的挑子——一頭熱
潭柘寺的石魚——好看不好吃
潭柘寺的和尚——沒數(shù)幾
太和殿的匾——無依無靠
四牌樓的警察——管不著那一段兒
水仙不開花——裝蒜
石頭掉進(jìn)珍妃井——不懂(咚)
十月的螃蟹——橫行不了幾天了
十三陵石人張大嘴——沒話
绱鞋不用錐子——真(針)棒
前門樓子搭腳手——好大的架子
七月十五吃月餅——趕先(鮮)兒
茉莉花喂駱駝——不當(dāng)戧
妙峰山的燈籠——高明
門頭溝的財(cái)主——搖(窯)頭兒
貓臥房脊——活受(獸)
賣羊頭肉的回家——沒有戲言(細(xì)鹽)
賣杏兒的說夢話——要核兒錢了
馬尾兒串豆腐——提不起來
駱駝打前失——倒了霉(煤)
盧溝橋的獅子——數(shù)不清
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陣子
劉姥姥進(jìn)大觀園——眼花繚亂
涼白開沏茶——沒味兒
栗子樹下打死人——厲(栗)害
老太太喝豆汁——好喜(稀)
老母豬鉆進(jìn)糧食店——足吃足喝
喇嘛的帽子——黃啦
口北唧嘹——冷聲冷氣
康爾泰打拳——當(dāng)眾出丑
開瓶的二鍋頭——沖勁兒足
叫花子送幛子——窮湊份
皇上家的祠堂——太妙(廟)
皇城角兒上看墻——多饒一面兒
胡椒拌黃瓜——又辣又脆
荷葉包釘子——個(gè)個(gè)想出頭
和尚打傘——無法(發(fā))無天
何家的姑娘嫁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耗子進(jìn)書房——咬文嚼字
昊天塔——紅在根兒上
鬼見愁上看驚馬——踢不著咬不著
故宮里插柳條兒——豎(樹)不起來
胳肢窩夾柿子——沒那么懶(攬)的
打破砂鍋——問(璺)到底
吹糖人的出身——好大口氣
崇禎上吊——走投無路
吃了烤肉到盧溝——晚(宛)來晚(宛)走
城隍廟的旗桿——獨(dú)一無二
唱戲的騎馬——走人
廠甸的糖葫蘆——串上了
兵馬司倒了墻——賊走了
北京鴨吃食——全靠填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的石榴——笑咧了嘴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艾窩窩打錢眼——蔫有準(zhǔn)兒
“王致和”的臭豆腐——聞著臭吃著香
“砂鍋居”的買賣——過午不候
“鶴年堂”討刀傷藥——死到臨頭
“東來順”的涮羊肉——真叫嫩
相關(guān)文章:
5.8月15的歇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