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怎樣快速記憶歷史
有很多的高中生的歷史是非常的不好的,只知道死記硬背,不知道怎樣去學習歷史,小編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希望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怎樣去學習歷史呢?
預習
預習是一個好習慣,對任何一門學問都是,沒有任何例外。良好的預習習慣可以讓你對文科歷史有個提前的理解,更加有學習興趣、更加高效地去學習歷史,收獲歷史的真正意義,讓歷史在我們心中生根發(fā)芽。
了解歷史
很多人都對文科歷史有所一絲的不屑,他們都認為歷史不就是一個事兒嗎,記下來就好了。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歷史真的就這點意義嗎?如果真是這樣,那么歷代國家又為何那么大的力度去記錄歷史呢?只有了解歷史,你才可以真正有了人生收獲。
記憶有方
記憶歷史,畢竟歷史太多了,我們需要高效的去學習歷史,就必須掌握好的學習歷史的方法。要準確的形成歷史的時空觀,建立三維乃至四維的歷史思維導圖來架構歷史,搞清楚歷史頭緒。
歷史比較法,把歷史上幾個相似的事件放在一起,比較他們的歷史背景、時間、人物事件、性質、結果、影響……讓我們在漫漫的對照中慢慢養(yǎng)成比較歷史的意識,建立理解歷史的思維。
學習歷史的方法
1、不建議死記硬背。
大家都知道文科的科目基本都是需要背的,但是有的同學即使是背下來也不太理解,導致考試的時候答不上,所以我們在背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理解記憶,分析里面所講的內容,把各個部分的知識框架聯(lián)系起來,這樣我們在學習的時候才能更加的歷史題目中做講的問題。
2、不可以本末倒置。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不要只是把歷史學好,如果你的其他科目不好,那么你在高考中也是沒有什么用的,學習歷史其實是需要過程的,不要急于一時,沒有任何科目是速成的,我們在學習歷史的同時一定要把主科成績打好基礎。
3、學會觀察書本上的圖片。
高中的歷史書上的每個內容都是很重要的,很多的同學認為老師讓背的才是重點,其實歷史的整本書都是重點,歷史教材當中是有很多的圖片的,我們一定要去觀察圖片, 在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圖片給你的時候,你就知道它講的是哪課的內容,這樣非常有利于我們答題。
小編推薦: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結構框架圖
4、書上的知識點盲區(qū)不要有。
我們在讀歷史教材的時候,經(jīng)常有一些簡短的詞語,它可能是描述的一個事件,但是我們不知道,在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的去咨詢老師,歷史教材上的所有注釋都要記住,因為這在考試中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有很多的出題老師都會選擇很多的同學不太注意的地方出題。
5、學會駕馭歷史的大綱。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一定要看歷史大綱,知道歷史每年都出來哪些題型,今年的題型有沒有什么變化,然后把往年的高考歷史試卷拿出來做一下,看看自己欠缺的,及時的去改正,這對我們提高歷史成績是非常的有幫助的!
如何快速記憶歷史
1.要先理解文字內容。
歷史學習中要想記得多、記得牢,關鍵在于理解,因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識才不會忘記。上歷史課和上其他課一樣,一定要專心聽講。有些同學認為上課聽不聽無所謂,反正課文內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試前去背背,同樣可以應付,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盡管有些簡單內容可以死記硬背,但復雜一些的內容光靠死記是不行的,有許多歷史知識必須弄明白這個知識是什么,為什么會是這樣,意義何在,有什么影響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歷史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和來龍去脈;如果上課不專心聽老師分析講解,自己也不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幻想考試前去突擊硬背,臨場時必然會顛三倒四或張冠李戴,有的則束手無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為簡,化難為易。
有些歷史事件和現(xiàn)象比較復雜,光靠硬記是記不住的,我們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盡量化繁為簡,才能熟記,主要方法有:
(1)公式記憶法。在回答一些復雜的歷史問題時,如同解數(shù)學習題一樣,可以總結歸納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來記憶和解答。如歷史事件=時間+地點+人物+簡單過程+結果+意義。經(jīng)過=準備+發(fā)生+結果。意義=作用+特點+影響。人物=姓名+時代+事跡(包括思想、活動或著作)+影響。作品=作者+成書年代+內容+意義(或影響)。用這種方法可將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化概括,形成網(wǎng)絡記憶。也就是抓住幾個要點作為支點,然后進行擴充,就能較快地熟記基本內容。掌握這個方法,在巧記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記憶法。人類歷史遵循著一定規(guī)律向前發(fā)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各種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之間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同時又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使其具有各自的特點。比較記憶法就是把兩個以上具有一定聯(lián)系的事件或人物進行歸類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樣可防止張冠李戴。比較記憶法是歷史學習中一個重要的記憶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①把性質相同而特點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比較,如秦、隋相比,漢、唐之比較等。②把某些表現(xiàn)相似而性質不同的歷史現(xiàn)象進行比較,分清不同性質,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質相同但發(fā)生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事件加以綜合比較,區(qū)分異同。如中國近代許多不平等條約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等。④中外比較。如世界上最先進入奴隸社會的四個國家之比較,中國與西歐進入封建社會之比較,中國古代經(jīng)濟、科技發(fā)展與西方之比較等
(3)列表圖示法。列表圖示法是:根據(jù)歷史事件的特點,用表格圖示形式使同類知識前后連貫起來,形成一個系統(tǒng),使眾多史實、紛繁內容脈絡分明、條理清晰,收到化繁為簡效果的一種方法。列表法最大優(yōu)點是簡明、醒目,是幫助記憶的一個有效方法,尤其在記憶復雜史料方面作用更明顯。如古代政治改革(變法)、重大戰(zhàn)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國侵略者五次侵華戰(zhàn)爭,中國現(xiàn)代史上黨的兩次重要會議;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資產階級革命,兩次世界大戰(zhàn)等等。
(4)聯(lián)想法??煞譃榭v向聯(lián)想和橫向聯(lián)想兩種??v向聯(lián)想就是抓住某一歷史知識要點,使其前后連貫起來,即以某一史實為基點,既可涉及它前面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又可聯(lián)系到后面發(fā)生的事件,從點擴展到線,便可記住有關這一歷史知識的前后內容。如講到《馬關條約》中日本割占中國領土臺灣時,我們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孫權派衛(wèi)溫去夷洲(即臺灣),隋煬帝三次派人去臺灣,元設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到清設臺灣府,從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個結論:臺灣自古是中國領土。再簡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開羅宣言》中明確規(guī)定日本必須歸還侵占的中國領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勝利后,臺灣才回歸祖國,日本侵占中國臺灣達50年之久。這樣將有關臺灣的歷史知識就前后貫通起來了。橫向聯(lián)想法,就是把中外發(fā)生在相同時期的不同歷史事件,或不同時期的同類歷史事件聯(lián)系起來。初中《社會》第三、四冊,將中外歷史放在一起學習,這就要求我們以中國歷史為重點,將中外歷史知識聯(lián)系起來。
(5)串字法。對有并列關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來記憶,即將有關內容按課文前后順序串聯(lián)起來,只記住其每一內容的第一個字即可。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四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按前后可簡化為“開、德、雅、波”。用這種簡化法可較快地記住課文
3.巧記人名、地名、年代。
歷史知識的重要特點是需要記憶的人名、地名、年代較多,去掉這些也就不成為歷史了。學習歷史,記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記硬背,同樣有比較可行的科學記憶方法。
(1)記人名。記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來加強記憶。如兩漢帝王都姓劉,兩宋的姓趙,兩晉的姓司馬。
記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諧音法,用這兩種方法記外國人名字尤為適用。諧音法就是將外國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漢字去理解,使原來無意義的音節(jié)成為有意義的名詞或詞組,便于記憶。有些人名不妨給它取個雅號,使用諧音法(雅號)記人名盡量要能順口、生動,防止低級和粗俗。對歷史人物不僅要記住讀音,還要書寫正確,若寫錯別字,則前功盡棄。如把齊桓公的“桓”寫成“恒”,把“贏政”寫成“嬴政”等等。
(2)記地名。歷史學習中常常要記許多地名,尤其是古今異名和外國地名,更使初學者感到頭痛,成為學習的攔路虎。如何記住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學習有關歷史地名時,一定要借助地圖冊來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確的空間表象。如學習《中國古代對外經(jīng)濟交流》一章,要記的地名較多,一定要對著書本或圖冊,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記住;學《隋朝大運河》,只有看著地圖冊,才能記住一個中心(洛陽)、兩個點(東北到涿郡,東南到余杭)、四個段(自北而南),否則就會把方向搞錯。對于中外史上有關軍事的地名更應借助于圖冊和其中的各種標記,才能記住。
(3)記年代。時間概念是歷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歷史學科的特點之一。中外歷史綿延幾千年(若從原始人群算起則有兩三百萬年),其中需要重點掌握的年代也有一兩百個,牢記這些重要年代既是歷史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最使初學者感到困難的一個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記歷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與世紀換算法。在學習中國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許多同學往往只記住年代的數(shù)字,卻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還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紹一個簡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國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這件事,凡發(fā)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漢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羅馬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
第二,聯(lián)想記憶法。歷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經(jīng)歷時間相同,如隋統(tǒng)一全國(581—589年),安史之亂(755—763年),抗日戰(zhàn)爭(1937—1945年),美國獨立戰(zhàn)爭(1775—1783年)都經(jīng)歷8年時間,所以只要記住其開始(或結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結束(或開頭)年代,這樣只要記住一頭就行了。
第三,對比記憶法。中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紀)有時會發(fā)生幾件大事,我們如把它們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記憶了;如公元前594年,魯國實行初稅畝,雅典梭倫改革;1919年,中國五四運動,巴黎和會召開,第三國際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數(shù)字特征來記憶。有些年代的數(shù)字很特殊,若將它編排在一起,就容易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