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數學教學工作
數學教材內容前后聯(lián)系緊密,在上一節(jié)課內容結束時提示下節(jié)內容,有意識地給學生思想上造成一種懸念,引起學生好奇。下面是小編整理分享的如何做好數學教學工作,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1如何做好數學教學工作
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雙向運用的意識
在高中數學知識中,許多公式、定理、法則都是可以雙向運用的,許多關系也是互逆的,如“互為相反數”、“互為倒數”、“互為余角”等,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對于公式的逆運用感到很吃力,這是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大多數學生對于正向運用公式和常規(guī)正向求解感到很容易,但是對公式的逆運用感到無從下手,非常吃力。所以在授課過程中,要花心思讓學生清楚這之間的互逆關系,引導學生學會從一方面推到出另一方面結果。
這樣,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正遷移,培養(yǎng)學生靈活掌握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中數學知識中有一種“對應”關系,這種關系也為學生雙向運用知識、培養(yǎng)逆向思維提供了條件。如絕度值的概念、數的乘方、平方根等都屬于對應關系,這些問題正向思考容易,但是進行逆向解答就比較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強化逆向思維的訓練
在數學問題求解中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
1.訓練反面求解方法。在解題過程中,如果遇到正向求解較難,那么試一試反向求解,也許會更加輕松容易。 如:a為何值時,x=1 不是方程2x-a=3x+5 的根? [簡析] 如果根據題意,正向思考本題,很難得到正確答案,這時候反向思考。假設x=1是原方程的根,則a=-6。顯然,當a≠-6時,x=1不是原方程的根。
2.訓練反面論證方法
在高中的學習當中,遇到的反證法越來越多,這種方法對于學生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影響。反證法是根據形勢邏輯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來進行的,矛盾律是指在同一論證過程中兩個互相反對或互相否定的論斷中,有一方面是假的。而排中律是指任何一個判斷非真即假。所以在正面論證較難得情況下,就可以反面反方向論證。 例:如下圖,已知a,b為異面直線,A、B∈a,C、D∈b,求證AC和BC是異面直線。 分析:在此題的分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如果按照異面直線的定義直接證明比較困難,但如果從反面證明則比較簡單,如果AB和CD共面,則得出a、b共面,與題目條件a,b為異面直線相矛盾,因此得到AC和BC是異面直線
3.訓練逆向推理方法。有因就有果,正向推理是根據因來推出果。而逆向推理就是由果來推出因的過程。在解題時,分析題目結果,從結果里來找出符合條件的結論。這就是逆向思維推理方法。
2課堂教學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睂W生感興趣的,就是他們最渴望或最熟悉的事物。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和興趣越高。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著手傳授知識,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我們把書上的例題改為:煮4千克稀飯,水與大米的比是4:1,需要大米和水各多少千克?由于采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教學,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心里,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樂于思考也樂于學習。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是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了啟發(fā)學生思維,教學中必須優(yōu)化結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在講臺上放了一個斜面,把一個圓輪子和一個正方體林塊放在斜面上,讓學生觀察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然后我又在教室空地上畫一個長方形和它的兩條對稱軸,并在對稱軸的中心各放一個塑料小桶。八個同學站在四角和對稱的交點上,向桶里投小球。投后有學生說:“我們站四角的距離遠些,投中少?這很不公平。”我趁機引導:“那么,請大家想想:為什么不公平?怎樣才能做到公平?”這時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畫圓圈?!蔽艺f:“對。還有剛才圓輪為什么能滾下去,而長方體不動,你們想知道這些是為什么嗎?”,學生異口同聲說:“想”。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于是,我馬上板書《圓的認識》,“趁熱打鐵”,開始講授有關圓的知識了。這節(jié)課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他們掌握知識也很好。
數學教材內容前后聯(lián)系緊密,在上一節(jié)課內容結束時提示下節(jié)內容,有意識地給學生思想上造成一種懸念,引起學生好奇。如,教了圓的認識后,我在課尾提出“:我們學校學校操場邊的那棵大黃桷樹,它的樹桿最大直徑是多少?只要帶上長繩子和米尺,就知道了。這是為什么?下次數學課我們就進行探究?!睂W生會想,繩子和直尺不會穿孔,能量出來嗎?下課后學生紛紛找我告訴他們答案,我說這是一個秘密。為了找出這個答案,學生無不盼望數學課的早日到來。這樣就為下節(jié)數學課的已知直徑、半徑求周長,知道周長求半徑直徑作好了鋪墊。
3課堂教學方法
(一)溝通師生情感,調動積極因素
情意素質的培養(yǎng),首先是師生間在教學中進行情感交流,初入學時,他們上進心、模仿性和學習積極性都較高,但經過長期的、反復的“失敗”后,往往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信心。此時,他們最需要的就是教師的引導。面對這種情況,首先,我們可以為學生承擔責任,說“你沒學好,我有責任”,減輕他們的思想包袱;其次,幫助他們找出成績差的原因,指導他們“對癥下藥”,使他們懂得“人無完人”“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后,教師對后進生要堅持“五不”:不提過去、不揭短、不冷落、不公開批評、不操之過急,使后進生從內心感到教師是真心誠意地愛護和幫助他們的,感受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深刻含義。師生情感融洽,能促進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調動差生學習的積極性,把他們的聰明才智引導到追求進步、勤奮學習上來。
(二)激發(fā)后進生的數學興趣,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遇
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編選內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利用數學學科的表象美、知識結構內在的邏輯美、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思想方法的奇異美等,激發(fā)后進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強調去根號這一重要過程時,我對學生描述道:“去根號就象是我們要出門,首先是由屋子來到院子,然后看一看天氣,如果是天晴,就直接走出家門,如果是天陰就帶上一把傘”,既形象又生動,同學們聽得特別認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了知識;講拋物線的應用時,聯(lián)想到年級籃球賽,投出籃球的弧線就是拋物線。我們怎么投籃呢?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導生活。通過長期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逐漸實現(xiàn)了“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化。
(三)指導學習方法,解決學習困難
造成學習成績差的原因是錯綜復雜的,學習不得法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后進生往往思維不靈活,不會進行預習、復習,聽課時不知道怎樣抓重點、難點,不會記簡要的筆記。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結合數學課的特點,隨時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指導學生怎樣提高聽課效率,怎樣進行預習和復習,怎樣自學,怎樣培養(yǎng)數學能力等。在指導學習方法的同時,我們還應幫助后進生解決學習困難。后進生在課堂上聽課時,由于種.種原因,他們對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處常常說不清、道不明。這種情況首先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不僅備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學生的思維,仔細揣摩他們學習的心理,努力體察學生可能發(fā)生的困惑和錯誤,做到未雨綢繆、心中有數;其次在課堂上要隨時從學生的神態(tài)、表情中觀察、揣摩,盡可能地掌握學生的思維進展程度,并作出相應的對策。
4課堂教學方法
讓學生體驗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
應用題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如何正確思維的一種最有效的手段。從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來看,目前一般都采用,教師以例題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正確思維,而后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獨立進行思維活動。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要有所創(chuàng)新,那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活動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展開,而不能攀錮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在進行抽象、概括活動時,要有利于學生知識的建構。例如,“相遇行程應用題”教學,教師往往在直觀演示,例題教學后作結時,過份強調了直觀性。認為相遇問題只能是指導兩個運動物體由兩地同時相向而行至相遇的運動狀況。對直觀現(xiàn)象缺乏本質的揭示。其實,只要符合“同時”(即運動時間相等)的兩個運動物體,都適用于相遇問題的計算公式。其中的路徑,是指兩個運動物體共行的路程。這是由乘法分配律所決定的。這樣,學生在解答行程問題時,就有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從解答應用題的思維力法來看,其一是線段圖法。借助于線段圖,將抽象的數字轉化成線段,數量間的關系便以線段的離合關系呈現(xiàn)出來,便于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系。即使是教師,有時碰到難題,也不得不求教于線段圖。這種思維活動是形象思維。其二是數量關系式法。將應用題敘述的數量間關系以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然后根據式的四則運算關系,求出一系列未知量。這是一種較抽象的思維活動。這二種思維方式,學生都是應該掌握的。特別是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要重視把數量關系抽象概括成數學算式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今后的代數教學是有利的。如數量關系:某班男生比女生多10人,或男生與女生的人數比是5:3,或男、女生人數共50人……。要能得到各種不同的數學式。
參與學習生活中的數學。
《標準》中強調:“數學的內容應當是源于學生生活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發(fā)展需要的內容。應當擯棄那些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成為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的生動的素材?!毙W生的學習活動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他們的認知活動便能充分而有效的展開。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采集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下的數學問題作為研究內容,支持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情境,發(fā)現(xiàn)知識。例如,江蘇省特級教師華應龍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選取了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足球。
首先,教師提問:“如果在世界杯比賽中,我們中國隊獲得一個寶貴的罰點球的機會,你覺得主教練米盧會安排哪位運動員來主罰這個點球?”學生們有的提名“_”,因為他在十強賽中進球最多;有的提名“祁宏”,因為他的腳法最好;還有的提名“范志毅”,因為他是三朝元老,心理最穩(wěn)定。這時,教師適時引導:“三位都言之有理,那么究竟安排哪位主罰呢?我想,米盧會比較一下隊員中罰點球最好的那幾位的成績,然后再作定奪。你認為呢?”接著,教師出示三位球員在以往比賽中罰點球的總數和進球數,引導學生通過一種合理的方法進行比較。經過多次方法的交流與思維的碰撞,學生終于發(fā)現(xiàn)了用比較三人“進球數”與“總點球數”的百分比(即進球率)來判斷戰(zhàn)績優(yōu)劣的好方法。從而,在這樣一個生動而現(xiàn)實的數學情境中,實現(xiàn)了對“百分數”意義的有效建構。
如何做好數學教學工作相關文章:
★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 數學教學經驗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