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暑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發(fā)生,是一類由于體溫調節(jié)功能障礙導致的綜合征,會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熱衰竭、血壓下降、意識障礙等癥狀。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會出現高熱、無汗、昏迷、多臟器的功能衰竭和損害。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常見癥狀和治療方法如下:
1、先兆中暑:一般可有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憊、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對于先兆中暑者應立即將其轉移到陰涼、通風的環(huán)境,口服淡鹽水或含鹽清涼飲料,休息后即可恢復。
2、輕癥中暑:在上述癥狀的基礎上體溫可升高到38℃以上,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等表現,甚至出現面色蒼白、皮膚四肢濕冷的表現,以及有血壓下降、脈搏增快。除口服淡鹽水和含鹽清涼飲料并休息外,可靜脈補充5%的葡萄糖鹽水,但速度不能太快,需要密切觀察直至恢復。
3、重癥中暑:可有頭痛、頭暈、惡心,之后有口渴、胸悶、面色蒼白、冷汗、脈搏細弱后緩慢,以及血壓偏低,可有暈厥,并有手足抽搐、高熱和意識障礙,體溫可大于41℃。對于重癥中暑患者,應靜脈補充5%的葡萄糖鹽水或生理鹽水,必要時可補充血漿,可使用電風扇、空調降溫,并按摩患者的四肢和軀干,促進循環(huán)散熱,給予吸氧、體外降溫,可使用冰帽或裝滿冰塊的塑料袋,緊貼兩側頸動脈處和雙側腹股溝處降溫,全身降溫可使用冰毯或用冰水擦拭皮膚。此外,還需要注意防治腦水腫等綜合治療。
1、癥狀:中暑的原因與機體自身熱量產生增加、周圍環(huán)境溫度上升和散熱障礙有關,常見的癥狀是頭痛、頭暈、多汗和口渴,如果體溫上升速度過快,還會導致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四肢濕冷和大量出汗。
2、治療:需要盡快轉移到陰涼以及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當中,可以用濕毛巾擦拭皮膚,能夠加快熱量的散發(fā),如果體外降溫無效,可能需要使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腹膜腔灌洗。如果仍不能減輕癥狀,需要及時就醫(yī)處理。
處理方法:
1、一旦發(fā)生中暑,先要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處給予物理降溫,除去衣服,用涼水或冰袋擦拭皮膚表面,起到降溫作用,同時可以口服冰鹽水或使用異丙嗪、氯丙嗪進行降溫;
2、注意補液,神志清楚的患者,可以通過口服含鹽的飲料進行補充液體,如已發(fā)生熱衰竭、熱射病等意識障礙的情況,要通過靜脈給予補液,補充由于中暑導致的液體丟失;
3、給予患者對癥支持治療,如要防止皮膚的褥瘡、防止感染,維持腦功能、腎功能、水電解質平衡等。
中暑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輕癥中暑主要表現為有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注意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等。體溫往往在38度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者出現四肢的濕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這時候的處理方法是立即將中暑的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或者有電風扇的地方,最好轉移到有空調的房間,增加輻射散熱,同時給予清涼并且含鹽的飲料。體溫比較高的可以給予冷敷,快速降溫是治療中暑的關鍵措施,給予對癥治療,觀察患者體溫變化、血壓以及尿量的變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