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書相合的妙處
拳書相合的妙處
明末清初河南陳家溝的陳王庭根據(jù)《易經(jīng)》、傳統(tǒng)武術、兵法、養(yǎng)生學等創(chuàng)立了陳式太極拳,目前主要有五大流派:陳、楊、吳、武、孫。我國的書法藝術經(jīng)過上千年的發(fā)展,主要有五大系:篆、隸、楷、行、草。它們一脈相承,是中華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中國文化中的璀璨瑰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拳書相合的妙處。
拳書相合的妙處1.相通相似
(1)陰陽和諧
太極拳和書法都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為基礎,融合《易經(jīng)》等傳統(tǒng)哲學而形成的復雜、鮮活的有機體。它們處處體現(xiàn)著陰陽平衡、陰陽互包的易學思想。太極拳名家馬虹先生講太極拳具有陰陽分合律,具體包括太極整體觀、陰陽交濟和陰陽運化的螺旋形式三大特征。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包括陰陽兩種力量,即剛柔、開合、虛實、輕沉、上下等。如“白鶴亮翅”式,兩臂展開、兩膝開(中節(jié)開),兩手虎口合、兩腳跟合(梢節(jié)合),右腳實而左腳虛,輕沉兼?zhèn)洹?/p>
書法藝術無論何種字體都有共同的用筆范疇,如黑白、虛實、大小、粗細、濃淡、枯濕、方圓、奇正、向背、順逆、呼應、剛柔、疏密、巧拙等。在筆勢上,講究藏漏互現(xiàn),方圓兼?zhèn)?字勢上追求奇正變化,動靜結合,險巧并施;章法上以白當黑,陰陽調和,剛柔相濟。王羲之《議書》:“二字合為一體,并不宜潤,重不宜長,單不宜小,復不宜大。字之形勢,不得上 寬下窄。不宜密,密則如疴瘵纏身;不宜疏,疏則如溺水之禽;不宜長,長則如死蛇掛樹:不宜短,短則如踏死蝦蟆。”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認為字體結構從整體上,一定要上緊下松、左緊右松,方不呆板。
(2)師法自然
世間萬物無不生于自然,效法自然,順應自然,正所謂“道法自然”。武術家們模仿各種飛禽走獸的作態(tài),觀察它們在捕食、獵物、覓生時的種種步態(tài)、身軀肢體的配合、調息、調氣、蓄力、積勢,并從中獲得靈感,編撰了各種招式和套路。如太極拳中的“白鶴亮翅”“白猿獻果”“金雞獨立”“白蛇吐信”“野馬分鬃”等招式,無一不師法自然。太極拳的高層境界如行云、如流水,輕靈流暢,如綠柳回燕;內勁磅礴,如大海浩瀚。陳鑫云:“純乎天則打拳皆天機運宕,莫非自然而然,活潑潑的,太極原象,皆從吾身流露。”
書法的黑白線條起于自然,書法家從萬物中汲取其韻律美、姿態(tài)美、形式美,用剛勁、流暢、蘊蓄、雄壯、優(yōu)雅、飄逸的線條來書寫每個字。蔡邕《筆論》云:“為書之體,需入其形,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日月,縱橫有所象者,方得謂之書矣。”崔瑗在《草書勢》中用鳥獸、連珠、螳螂、山峰、騰蛇、浪濤來比喻草書。丁文雋《書法精要》云:“其后鐘繇作書,每見萬類,悉書象之;張旭做草書,睹孤蓬掠沙洲之處,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始得低昂回翔之狀。懷素亦善草書,觀夏云多奇峰,則常師之。此皆善于取象者也。”又如“屋漏痕、釘劃沙、折釵股、印印泥”之類,“魯公筆法屋漏雨,右軍錐畫沙”等無不得之于自然。
(3)形似性
書法的表現(xiàn)形式與太極拳的外形表現(xiàn)同出一轍。從整體上而言,書法中的行、楷要求行筆端重凝重、首尾顧盼,形斷意連、連綿不斷。太極拳也講究一氣呵成,連綿不斷,要求慢而不滯,快而不亂。從細節(jié)上而言,書法字體講究結構平正、連貫、勻稱。太極拳講究立身中正,八面支撐,沉著穩(wěn)重,輕靈圓活,節(jié)節(jié)貫串。再從筆畫上來看,書法的筆畫有如太極拳中手腳的運行軌跡一般,有的又如器械運行線路?!逗擦置苷撚霉P法二十四條》中第十六條論“刁”的口訣:圓角激鋒,待筋骨而成,要如武人屈臂。王羲之論:“夫以屈腳之法,彎彎如角弓之張,‘鳥’,‘焉’,‘為’,‘烏’之類是也;腕腳之法,如壯士之屈臂,‘鳳’、‘飛’、‘凡’、‘氣’之例是也。”
(4)神似性
神乃形之君,是生命的象征。太極拳和書法一樣是一種形神兼?zhèn)?、內外兼修的高級功夫。武禹襄講:“先在后在身。”又有“勢勢存心揆用意”“意氣君來骨肉臣”。練習太極拳時講究“形斷意不斷,意斷神不斷”。太極拳以神為主,意會為宗,非斤斤計較,拘泥于擒拿格斗,一式一招。因而練拳的人是一種精神鍛煉,看拳的人是一種精神享受。
書法中講究“意在筆先,筆隨意行”的以意領筆揮灑自如的行筆論。王僧虞在《筆意贊》中講:“書法之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又如啟功先生的書法,筆畫清朗剛健,布勢輕重有別,主賓相濟,風神俊秀且雅俗共賞。書法界評論他的作品:“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它淵雅而具古韻,饒有書卷氣息;它雋永而兼灑脫,使觀者覺得很有余 味。因為這是從學問中來,從詩境中來的結果。”
(5)體系結構
太極拳與書法藝術各自的理論體系雖然不同,但它們的結構卻十分相似。書法的基本筆畫有八種(永字八法):點、橫、豎、撇、捺、鉤、折、挑。執(zhí)筆動作有:擫、押、鉤、格、抵。
“永字八法”和“五字執(zhí)筆法”合稱“書法十三勢”。太極拳根據(jù)八卦易理有“四正四隅”: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身法動作有五種: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合稱“太極十三勢”。書法作品由每個單字構成,而太極拳的套路也有每個招式動作構成。書法注重整體效果,不離于一筆一劃,然亦不在于一筆一劃;太極拳崇尚套路完整,拳法套路中一式不可偏移,一式中周身不可分散。
(6)責在持恒
持之以恒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根本保證,學拳、學書亦然。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可見學拳并不是那么容易,必須有恒。陳照奎先生年輕時每天練拳20遍。馬虹先生每天堅持鍛煉,就是在大年初一也是先練完兩遍拳再去吃餃子。唐代著名書法家懷素年輕時家貧買不起紙,他就種了許多芭蕉,用芭蕉葉代替紙,芭蕉葉不夠用,就用漆在木版上練字,據(jù)說把木板寫了個洞,又有人說他用筆太多,于是在山腳下把筆埋起來取名叫“筆冢”??梢姡瓡焕?,貴在有恒。
拳書相合的妙處2.功效性
(1)藝術性
太極拳和書法都是高雅的藝術,它們的形態(tài)美和意境美的完美結合,給人以樸實簡約之感而又不失其深邃豐富的內涵。太極拳動作非圓即弧,非順即逆,處處體現(xiàn)螺旋的形態(tài)美。“輕如楊花,堅如金石,威比虎猛,鷹揚比急,行同乎水流,止牟乎山立”,處處體現(xiàn)剛柔相濟之美。書法有結體和用筆之分,不同的用筆寫出不同的點畫形態(tài),進而構成不同的字體。結字有奇正、疏密、松緊的和諧之美。書法全篇一氣呵成,隨筆端而意連。太極拳的意境是指它的“神韻”,即把崇高的精神、情操、意志融入到每個動作之中,表達于外。陳鑫云:“一片神行之謂景。景不離情,猶情之不離乎理相連故也。心無妙趣打拳,則打不出好景致。”書法的意境之美指書法的神采、氣韻、筆意、書意等內在的精神境界。近代書法家沈尹默稱書法是“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這是對書法意境美的概括。書法的境界體現(xiàn)著作者思想的境界。
(2)健身性
太極拳不僅是武術、文化、更具有健身功能。現(xiàn)代實驗已經(jīng)證明,它不僅能提高人體運動器官、呼吸、內分泌、消化、神經(jīng)、生殖等系統(tǒng)的功能,而且還能改善人體整體機能狀態(tài),增強人體自我調節(jié)能力,提高免疫機能和防御能力。馬虹先生歸納了陳式太極拳的多種健身功效:拳走低勢以固根;輕沉兼?zhèn)湟猿趾?順逆纏絲以舒經(jīng);丹田內轉以煉精;周天開合以練氣;意念調控以練神;對拉拔長以壯骨;拳式繁難以健腦;松活彈抖以化瘀;汗流不喘以延年。練習書法可以調氣、調心、調身,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何喬《心術篇》云:“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心中之郁,故書家每得無疾而終。”練習書法時一般都是站立、懸腕進行練習,對腰、肩、肘、腕的要求頗高,有著利關節(jié)調氣血的功效。
(3)修心性
太極拳是一種身心并重的運動形式。太極拳鍛煉能對大腦進行特殊的訓練,恰好起到調節(jié)精神、陶冶性情的作用。練拳時,把意念高度集中在拳路上,心無雜念,使大腦進入一種“恬淡虛無”的精神狀態(tài),以達到調化的目的。實踐證明,打拳后頭腦格外清醒、精力充沛。太極拳講究“練拳先修德,德立藝乃成”,它更注重的是精神的修煉。書法是一種可以用于表達自己情感和審美情趣的藝術,研習書法能夠“達其情性,形其哀樂”,進而宣泄情感,調節(jié)心境,從精神衛(wèi)生方面維護人的健康。漢代學者楊雄說:“書,心畫也。”古人對書法家的評價不但重“書品”,注重書法的技巧、功力、形式美,更注重書法家的氣質、學識、修養(yǎng)、志趣等方面,注重“人品”,主張“德成則上,藝成則下”。
無論在何種方面,太極拳和書法都有極大的相似性,因而我們可以從書法中悟出練拳的真諦,從習練太極拳中總結書法的奧妙。書家可以習練太極拳,通過套路演練,感知“中和安舒,物我兩忘”的意境和“天人合一”的奧妙,增進“周身一家”的功力;拳家可以研習書法,通過漢字書寫,感受剛柔、方圓、正奇、快慢、動靜、虛實變化之妙,領悟“陰陽相濟”的深邃,實現(xiàn)“以書導拳、寓拳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