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評價與國際影響
道教發(fā)源于歷史悠久的華夏大地,從中國的洪荒時代起人類首先開始尋求自然的庇佑,遂而認為萬物有靈,這是原始人類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現(xiàn)的理論(英語:animism),進而產(chǎn)生了對自然的敬信,靈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直至在歷史的河流里慢慢進化成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對天無上的信仰,后世各類至上神的雛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道教的評價與國際影響。
道教的評價與國際影響
道教
道教,是發(fā)源于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zhàn)國的方仙家,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現(xiàn)代世界的也積極發(fā)展。道家雖然從戰(zhàn)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后期才有教團產(chǎn)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唐代尊封老子,為了美化唐皇室,說老子(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
道教評價
道教是華夏神州炎黃子孫唯一的本土宗教
道教和任何外族宗教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是中國人的根和本,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真正本土華夏文明傳承的結(jié)晶,自軒轅黃帝賜姓百家姓開始,至今已有4710多年的歷史(道歷)。
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華國人文化催生的,乃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是促進科技發(fā)展的宗教以及全球最珍愛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沃土之中。道教遵道貴德。故學者說“儒畏天命,修身以俟;佛亦謂此身根法幻化,業(yè)不可逃,壽終有盡,道教獨欲長生不死,變化飛升,其不信天命,不信業(yè)果,力抗自然,勇然何如哉!”“道教是最自由、最自然和最靈活而健康的思想體系,這正是因為它沒有一個固定的教義(Dogma)。因為沒有固定的教義,所以沒有偏見,也沒有思想統(tǒng)一和遵從正統(tǒng)教義的要求。世界文明史告訴我們,在一個專制僵化的權(quán)威之下,人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就不能存活。K. M. Schipper又認為:道教之所以能贏得很多西方人的信奉,還因為它的思想有非常進步的、超過其它宗教的神學境界,是一種對「人人有責、清凈無為、天然和平的宗教,」如道教之「道」不是“神”,卻又會生出和養(yǎng)育“神”與萬物,故道教既非“一神教”(monotheism),也非“多神教”(polytheism)。
道教實際上是禮樂文明的繼承者。
魯迅曾作出“中國根柢全在道教”的科學論斷
英國漢學家李約瑟也認為:“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而這棵大樹的根在道家。”
東漢時期佛教被人們視為黃老道的支派
道教的國際影響
道教在東
海外全真道教界人士
亞、東南亞廣泛流傳,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韓國天道教、越南高臺教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興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馬來西亞的重要宗教。在歐美,《道德經(jīng)》的西文譯本總數(shù)近500種,在譯成外文的名著發(fā)行量上,《圣經(jīng)》排第一,《道德經(jīng)》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文學家,里根、梅德韋杰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啟迪。內(nèi)丹養(yǎng)生、星相醫(yī)卜等道教文化也風靡全球,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海外練太極拳者達1.5億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帶給環(huán)保主義者很大的啟示和思考。全真教為世界道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