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運動體系和運動形式
太極拳是中國傳統(tǒng)武術,練習太極拳能強身健體,堅持練習能祛病延年。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太極拳的運動體系和運動形式。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運動體系和運動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太極拳已經(jīng)成為人們的養(yǎng)生運動,有的人將太極拳當做預防疾病的偏方。
1、太極拳的運動體系
練習太極拳,首先要從它的要點入手。所謂萬法歸一,太極拳千變?nèi)f化,只有一個運動規(guī)律。這個規(guī)律的核心就是丹田。丹田大概的位置在肚臍下平三指的地方。
丹田核心的形成,要靠全身各個部位的協(xié)調(diào)。我們練習太極拳時對身體各部位的要求,松肩、沉肘、含胸、塌腰、開胯、曲膝、開檔等等,都是為了通過全身各部位的協(xié)調(diào)來形成丹田的核心地位。
全身各部位都做到了,丹田核心自然而然就會形成,如果有一個部位做的不準確,就會影響丹田形成。
2、太極拳的三種運動形式
丹田核心形成以后,通過三種不同的形式帶動全身運動。
第一種運動形式是丹田的左右旋轉
這種形式最明確的運動是纏絲,通過丹田的左右旋轉,帶動軀干的纏絲,肩、肘、手的纏絲,以及髖、膝、踝的纏絲,形成一個一動全動的運動規(guī)律。
氣往內(nèi)收時,通過肩、腰、入丹田;氣向外運時,上身通過背、肩、肘、到手,下身往下通過髖、膝、到踝。
在練習中,主要運用的是氣沉丹田,練丹田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能,丹田能夠恢復器臟功能。
第二種運動形式是丹田前后旋轉
為由前往后或由后往前的胸腰折疊化。比如在起勢中,就沒有丹田左右旋轉的動作,而是前后旋轉,手上也沒有緾絲。再比如踢二起,也是丹田前后旋轉,胸腰折疊運化。
這種形式下的內(nèi)氣運轉,開則氣往手上走,合則氣運回丹田。例如在小纏絲中,手指尖向后時氣往手上運,手指尖向上時氣運回丹田。
第三種運動形式在第一種和第二種之間
丹田既有前后,又有左右的旋轉。每次換勁,用的都是第三種形式。
以右手單手纏絲為例,一個動作中就有兩個換勁的過程,一個是右手手心向上,由右運動到身體左前時,換勁轉為手心向下,由左前開始向右向外運;另一個是手心向外,運到身體右外側時,換勁轉為手心向上,開始由右側向身體左側運手。
兩次換勁,都是第三種運動形式。以第二個換勁動作為例,右手向外運到頭后,先向右向后運,再向左向前運,一個換勁,既向右又向后,既向左又向前,包括了四個方向的運動。
練拳時,要在有意無意之間,細心體會這三種運動形式內(nèi)氣的運行,一半思想關注身體及內(nèi)氣的運行,一半思想注意全身放松,這樣才能得到全身整體的體驗。如果精神過度集中,反而容易顧此失彼,事倍功半。
練太極拳的要領
虛領頂勁
頭頸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轉動,勁正直了,身體的重心就能保持穩(wěn)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
指胸、背、肩、肘的姿勢,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聳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應,以腰為軸,移步似貓行。
虛實分清
指打拳時必須上下呼應,融為一體,要求動作出于意,發(fā)于腰,動于手,眼隨手轉,兩下肢弓步和虛步分清而交替,練到腿上有勁,輕移慢放沒有聲音。
意體相隨,用意不用力
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時軟綿綿的,打完一套拳身體不發(fā)熱,不出汗,心率沒有什么變化,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確理解應該是用意念引出肢體動作來,隨意用力,勁雖使得很大,外表卻看不出來,即隨著意而暗用勁的意思。
意氣相合,氣沉丹田
就是用意與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與動作一開一合相配。
動中求靜,動靜結合
即肢體動而腦子靜,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謂形動于外,心靜于內(nèi)。
式式均勻,連綿不斷
指每一指一式的動作快慢均勻,而各式之間又是連綿不斷,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協(xié)調(diào)而緊密銜接。
學習太極拳的基礎理論
1.拳理基礎
太極拳是一項拳術運動,符合拳理(是指太極拳動作本身符合攻防規(guī)律,具有攻防含義,能夠產(chǎn)生一定的攻防實效),具有技擊性。
2.哲理基礎
太極拳受中國傳統(tǒng)哲學深刻滲透,具有哲理性,充滿辯證思想。太極拳的“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技擊思想充分反映出老子學說在拳法中的體現(xiàn)。太極拳中的攻守、開合、虛實等動作的轉化也反映出陰陽學說的哲學思想。
3.醫(yī)理基礎
太極拳吸收了傳統(tǒng)醫(yī)學的經(jīng)絡、俞穴、氣血、導引、藏象等理論,符合醫(yī)理,具有健身性。傳統(tǒng)醫(yī)學的導引吐納術背太極拳直接運用。“形神兼?zhèn)?rdquo;、“內(nèi)外皆修”、“以意導動”等傳統(tǒng)醫(yī)理都是太極拳練習的基本要求和練習規(guī)則。
看了“太極拳的運動體系和運動形式”文章的人還看了:
4.太極拳的運動之理
太極拳的運動體系和運動形式
上一篇:太極拳各流派的起源與特點
下一篇:太極拳入門須知要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