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的風格
太極拳是明末清初,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村陳王庭(又名奏廷,約1600~1680年)在家傳拳路的基礎(chǔ)上,吸取了各拳路之長,并結(jié)合陰陽、吐納等學理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陳氏太極拳是太極拳流派中最為古老的拳種。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陳氏太極拳的風格。
陳氏太極拳的風格
它的保健、強身、預(yù)防和治療某些疾病上有著良好的效果。它的一招一勢,在技擊應(yīng)用上,也久享盛謄。為了繼承和發(fā)揚這一古老的祖國文化遺產(chǎn),特將陳氏太極拳的獨特風格簡介于下:
陳氏太極拳不僅以沾、粘、連、隨獨樹一幟,直至今天它還保存著竄、蹦、跳、躍、閃、展、騰、挪和發(fā)放于外,具有纏繞堅無不摧的彈性爆發(fā)勁。陳氏太極拳雖有一路、二路之分,又有小架、大架之別,但其宗理一也。
陳氏太極拳的風格
陳氏太極拳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以腰為主宰,處處用螺旋纏絲勁。它是:“以意行氣”,“以氣摧形”;一靜百靜,一動則四肢百骸相隨,腰是發(fā)勁之源。在練習時運行須柔緩、圓弧、纏絲;應(yīng)左右呼應(yīng),前后連貫,內(nèi)外一致,周身相隨;還要呼吸自然,虛實分明,沉肘松肩、含胸、塌腰、泛臂、快慢相間,蓄發(fā)并用。
陳氏太極拳二路炮捶,以剛為主。剛中寓柔,這種剛勁來源于丹田,是先天之氣,決非僵硬之力。它能以不同的方向、角度發(fā)出無堅而不摧的彈簧般的剛毅力量。這種剛毅彈性的爆發(fā)勁,必須在一路纏繞綿綿的輕柔運動的基礎(chǔ)上,進行堅持不懈地鍛煉才能獲得。決不能橫氣填胸和用后天拙笨僵力肆意強求。為此,練陳氏太極拳,有柔不可無剛,無剛則摧敏不捷;有剛不可無柔,無柔則失去輕靈圓活。有剛有柔,剛?cè)嵯酀庩栭_合變化無間,就是太極。所以“以意行氣”、“圓弧纏絲”、“周身相隨”、“剛?cè)嵯酀?rdquo;、“快慢相間”、“蓄發(fā)并用”和彈性的“爆發(fā)勁”等就有機地構(gòu)成了陳氏太極拳的獨特風格。
陳氏太極拳采取陰陽學說,以動靜開合之理,與剛?cè)崽搶嵵?,為輕沉遲速互練之術(shù);拳勢動作,均以螺旋進退,稱纏絲勁,為陳氏獨創(chuàng)之奧秘,世代口口相傳,頗少文字記載。在陳氏拳譜中,關(guān)于理法者,僅為「拳經(jīng)總歌」及「打手歌」兩篇,為陳氏第九代陳王廷所著。此兩篇文字說明縱放屈伸與諸靠纏繞,運用纏絲勁,及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與舍己從人,還是由己之理?!复蚴指琛龟愅跬⒃鵀樗木?,后由子孫衍為六句。
延伸閱讀:
陳氏太極拳的歷史沿革
陳氏太極拳于第九代陳王廷時,已編有拳套七套,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兩人對練之手(或稱打手,現(xiàn)通稱為推手。)經(jīng)歷代研練,再五傳至第十四代陳長興時,陳氏太極拳已由博而約,去蕪存菁。太極長拳,勢式繁多,已不練習。十三勢拳架五套,僅練頭套,其余四套亦棄而不練。炮捶一套,與十三勢相輔相成;十三勢柔多剛少,炮捶剛多柔少,有躥蹦跳躍,騰挪閃戰(zhàn)等動作,補十三勢之不足。但基本功夫仍在于十三勢之熟練,因之陳氏族人亦有不習炮捶者,外姓學習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動作難練亦多不習炮捶。至于兩人對練之擖手,僅為一種順步(如甲出右足,乙則出左足?;蚣壮鲎笞?,乙則出右足。)插襠動步之式。兩人上則手搭,下則足靠,上下互相粘貼,先則運用才朋才履擠按之法,熟練之后摻入采才列肘靠,以及拳套中各種著法,漸至動步不拘規(guī)矩,所謂大才履散手,即在其中。方法簡單,變化無窮。
陳氏太極拳至第十四代陳長興時,已趨精簡而定型,拳套祇練十三勢頭套與炮捶兩套。因之簡稱十三勢為頭套拳,炮捶為二套拳。陳長興一支所傳自其九世祖編定之十三勢及炮捶兩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綜觀陳氏太極拳始自遷溫始祖陳卜,九傳而至陳王廷而集成,再五傳至陳長興(1771﹑1853)而精簡定型,歷時已達四百七十余年,可謂經(jīng)久研練,精益求矣。
陳氏太極拳頭套十三勢為柔多剛少,但仍有震腳發(fā)勁與較難練之著法。因之與陳長興同代之族人陳有本刪去震腳發(fā)勁,變化難練之架式,改為新架,而稱原來拳架為老架。后來十五代陳清萍從新架又變化一套小巧緊湊圈小步活之小架子,為新架之小架,簡稱小架。因為陳清萍贅婿于陳家溝鄰鎮(zhèn)之趙堡鎮(zhèn),清萍當時在趙堡教拳,因此亦稱趙堡架。?
陳氏太極拳十三勢老架、新架(與老架同樣寬大)、小架三種拳架,在拳套著勢組合上并無不同,間有式同而名異,或名同而式稍有變化者;但著法不變,僅手法之難易與纏絲之大小多寡而已,至于理法,完全一致。此三種架式并無程度之深淺,因之習老架者不必學新架或小架;學新架、小架者亦不必習老架。如果兼習亦無不可。昔日楊露禪從陳長興習老架而成楊無敵;武禹襄從陳清萍習小架而技至神化之境,即是明證。
陳氏太極拳,世代相傳,至民國二十四、五年間,已歷十有九代,名手輩出。自十四代起,因所練十三勢拳套,有老架、新架、小架之分,遂形成陳長興所傳為老架系統(tǒng),陳有本所傳為新架系統(tǒng),陳清萍所傳為小架系統(tǒng)。傳至近代,陳發(fā)科為老架系統(tǒng)之主要代表,陳鑫為新架系統(tǒng)之主要代表,小架則流傳于趙堡。
看了“陳氏太極拳的風格”文章的人還看了:
1.陳氏太極拳的概述
7.陳式太極拳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