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
楊式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優(yōu)秀拳種之一,歷經(jīng)了180年的變遷,她的凌厲的技擊本質、厚重的文化底蘊以及美妙的修身養(yǎng)性效果經(jīng)久不衰。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
楊式太極拳從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都為全民健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F(xiàn)在國家把全民健身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全民健身關系人民群眾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太極拳運動特別是楊式太極拳運動在這個歷史機遇面前,將會有更大的作為,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所以,對我們楊式太極拳習練者來說,以科學的態(tài)度練好太極拳是當前至關重要的任務。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一、敬
敬乃武德中第一要義。何謂“敬”?尊敬、崇敬、敬仰、恭敬。“敬”是一種信仰,一種信念。我們對楊式太極拳要有堅定不移的信仰,堅定的信念,以敬業(yè)的精神才能求得虔誠和潛心,唯虔誠和潛心才能完成習拳的全過程。三心二意,好高騖遠,不忠實于門派,對楊家拳懷疑不敬,是永遠不可能進入神圣殿堂的。也只有敬才能使人步入虛靜的境界,了察身體內部與大自然活動的和諧。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二、虛靜
太極拳形神兼?zhèn)?,性命雙修,是在一種澄靜的狀態(tài)下完成的。入靜,是練太極拳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一個重要的煉功方法。靜由心靜到體靜,是一個自我修養(yǎng)和提煉心性的過程。
心靜,太極拳“以靜制動”,首先要制自己的心動。曾國藩說,“心欲其定,氣欲其定,神欲其定,體欲其定”。一言以蔽之,靜定。道家說“以虛靜為本”,“內察一心,了然明靜”。靜就是收心,就是一念不起,做到無視無聽,無思無想,無欲無念,使自己的思想意識真正處于一種物我兩忘、“致虛極,守靜篤”的境界。
太極拳真正的靜,是體靜心閑,至虛中生神,至虛中生氣。我們練拳應心平氣和,沉淀雜念,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持平守中。祖師張三豐對“持平守中”是這樣解釋的,他說:“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zhí)其中之謂平。心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太極道訣》132頁)這就是靜定。
靜定達到一定程度,“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黃帝內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以老子說:“清靜,為天下正。”
虛靜對于拳術來說,就是始終要保持“松靜”,讓大腦中樞神經(jīng)“靜”下來,然后放松周身肌肉、關節(jié)和內臟器官,做到心靜體松,一心一意“用意不用力”。 在虛靜的狀態(tài)下,不是一片空茫,而是專心致志,用心打拳,從而體察拳術攻防之道的奧妙,洞悉這門體現(xiàn)天地自然法則的學問,最終達到舍己從人、唯道適從、應感而發(fā)、階及神明。
如果我們每臨上場打拳,能夠“平心靜氣,畢恭畢敬,能敬能靜,自葆虛靈,以虛靈之心,養(yǎng)剛中之氣。但憑得周身空靈,一縷中氣隨勢揚”(《古拳論闡釋續(xù)編》148頁),那么可以這樣說,我們開始踏入了楊式太極拳的殿堂。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三、合度
合度,就是合于法度。在恭敬、虛靜狀態(tài)下,身體各部位在靜態(tài)和動態(tài)技法中的方圓規(guī)矩就是“法度”,使之到位便是“合”。在太極拳的修煉中,我國早期太極拳著名史論家、學者徐震先生(1898~1967)曾經(jīng)提出了三種境界,其中第一種境界便是“合度”。合度的要求是:骨節(jié)舒、腱柔韌、肌調諧、膚寬敏、步諳虛實、置身穩(wěn)、舉措當、作止輕利、使力剛捷。此為外形和順。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四、怎樣做到外形和順呢?
我以為嚴格按照楊式太極拳的要領去做即可。其中方位面南(合天象,順磁性)、提起精神(全身意在精神)、虛靈頂勁(后頸貼衣領,頂勁要虛靈)、舌頂上腭(連通任督,潤胃養(yǎng)人)、氣沉丹田(細長靜慢,下盤穩(wěn)健)、含胸拔背(先松胸而后拔背)、松肩墜肘(手臂放長,保護兩肋)、松腰實腹(動為車軸,松、沉、豎)、圓襠落胯(用沉勁帶動全身旋轉)、塌腕坐腕(虛實轉換,手則陰陽)、手與肩平、胯與膝平(立身平正,架勢工整)、尻道上提(提肛斂臀,與百會上下呼應)、尾閭中正(螺旋槳,中定之關)、內外相合(形正氣順,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等十五個方面,都是很關鍵的。
在含胸拔背上,通過經(jīng)年練習,我認為首先是含胸,胸部肌肉放松,從膻中穴(人身氣海)開胸順氣,使陰氣沿任脈(人身之陰脈)下降,沉于丹田。而后拔背,使丹田之氣徐徐通過會陰沿督脈(人身之陽脈)上升,使氣貼于脊,力發(fā)于背。含胸拔背之間有一個瞬間的時間差,使內氣有充足的時間潛轉降升。通過松拔往復不斷地動作,才能產生源源不斷的內氣,完成太極拳純任自然的綿綿不斷的氣象。在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上叫做順用陰陽,實現(xiàn)“陰陽變換”。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五、精妙
習練太極拳的第二種境界是“精妙”。形與氣均能相合相順,內機與外肌弛張相得,臟腑經(jīng)絡之間遂暢無滯,是為精妙。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六、舉通三關為例。
太極拳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太極。太極拳正是用自己一套獨特的運動方法通經(jīng)活絡,恰好適應了人體生理需要。人體的太極在哪里?就是“氣沉丹田”的那個丹田。我們用吐納導引的方法,圍繞“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達到氣通三關,即要求內氣通過尾閭關、夾脊關和玉枕關,它包括整個脊柱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氣通三關的路線是:膻中→丹田→尾閭→夾脊→玉枕→泥丸)這是鍛煉任脈(會陰~承漿)、督脈(長強~水溝)、帶脈(環(huán)腰一周)、沖脈(橫骨~幽門)的重要方法。古代稱打通小九天,可以起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開通閉塞的作用。此時全身主要的穴道均己打通,丹田氣可隨意識行走全身,這就是內功的最高境界。
這一段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對常人來說確實很難,有玄化和無可為之嫌,讓人望而卻步。但是,無論是站樁、打坐,還是氣功、太極,其內功最終以實現(xiàn)“通三關”為標志。對此,我們不可妄求,更不能著意追求,最好是道法自然,從自然中以無為而為之,以不求而得之。
我在實踐中體會到在練拳時以心行氣的這個“心”,即意識,最好貫注在七個主要玄關部位,即百會(虛靈頂勁)、膻中(含胸拔背)、關元(氣沉丹田)、會陰(尾閭中正)、勞宮(分左右,虛含氣球按推)、涌泉(分左右,兩足抓地)、命門(松腰頂腰),認真做好虛靈頂勁、含胸拔背、氣沉丹田,如此自然做下去,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久而久之,全身就有舒服融和的感覺。
這樣精妙的境界是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持久地堅定地習練中得來的。
不強用力,以心行氣。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先意動而后形動,意到氣到,氣到勁到。
步如貓行,上下相隨。步則左右,兩腿宜分虛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占煞,精神貴在貫注。起落猶似貓行,使實步沉穩(wěn),虛步輕靈。
呼吸自然,一線串成。以心行氣,深長自然;動作連貫,形成整體。
變換在腰,氣行四肢。身則高下,不偏不倚,腰脊帶動,圓轉自如,氣走井穴,勁貫四梢。
“腰脊為第一之主宰”。太極拳所謂“腰”,是指包括人體軀干肋下胯上的部位,腎俞、命門、氣海這些統(tǒng)攝精氣、決定性命的要穴都在這里。所以,“松腰”、“轉兩胯”、“頂命門”使人體脊椎的S形曲線在自然狀態(tài)下得到適當?shù)膹椥蚤_合,能使腎壯。所以拳論強調“命意源頭在腰隙”。
分清虛實,圓轉如意。虛實乃太極拳第一要義。要“半”不要“偏”(重心不超過兩腿中間三分之一的范圍,虛腿與實腿負全身重量約三七開);要“沉”不要“重”,能沉方能穩(wěn);要“輕”不要“浮”,身體在方圓之內要輕靈而有著落。每舉手投足則前后相寓,上下相寓,左右相寓。
手眼相隨,含而不露。眼觀八方,莊嚴而靈動,威武而不呆滯,做到神不外馳、意不外露,不到攻防的瞬間,目光決不外泄。忌惺忪無光,忌精光怒目。
上下對拉,八面支撐。軀干松拔、兩臂松拔、兩腿松拔,前行凸命門,后坐腳掌撐,小腿垂直立木,后腿曲蓄蹬勁。松拔對拉貫穿于全過程。
勁如抽絲,柔中求剛。抽絲勁和松沉勁是習練楊式太極拳追求的勁力。抽絲勁在于身體轉動中的運化和平行的如抽絲般的吸引力,它的形成是意識和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練習時,要求身體沉穩(wěn)、肢體柔軟、意念深長、動作連貫,使力量綿綿不絕。(《楊式太極拳教程》第5頁)
平穩(wěn)過渡無起伏,內意均勻有節(jié)奏。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七、圓融
人身最大之賓主,乃指“內氣”為主宰,“外形”為賓輔。內氣、外形匹配合一而用,猶如賓主之相交和也,瞬息之間不可離異。我們在日積月累中“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滴水穿石,點石成金,做到 “合度”而“精妙”,進而“忘氣”“意適”“心定”“神虛”可謂達于圓融矣。圓融是習練太極拳的高層次境界。
忘氣:練氣化神。“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
意適:“意氣君來骨肉臣”,“屈伸開合聽自由”。
心定:“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神定氣閑 。
神虛:神是人生命活動的總的表現(xiàn),練神還虛,練虛合道,使“身體如在水中行,如臨深淵履薄冰,精神合注神內斂,妙趣環(huán)生味無窮”。此乃虛靜而神凝之境界。形與意,從有而歸之于無。雖動猶靜,輕靈之極,意、氣、力自然結合,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楊式太極拳真?zhèn)鳌?55頁)
我在多年的習練太極拳實踐中,目前還在“合度”中徘徊,更談不上“精妙”和“圓融”,但我能夠感受到拳路運行中身體發(fā)生的一種氣感,導致手掌熱、腳底熱和腹中熱,渾身舒適。長期鍛煉下來,強身健體自不待說,人的氣質和心態(tài)也會產生微妙的變化。細究下來,與身體的經(jīng)絡通暢不無關系。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八、恒專不驕
最后我又回到武德上來。趙斌先師出于對楊式太極拳的“敬”,生前給人們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拳學遺產,其中“恒專不驕”我一生奉為圭臬。這四個字唯“不驕”(虛懷若谷,眾人皆為我?gu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若大樹之根,“恒”(拳不離手不懶散)為主干,才有可能“專”(合度、精妙、圓融)開花結果。對我們楊式太極拳習練者來說,“恒專不驕”永遠不會過時,它的生命之樹常青!
楊式太極拳練習初探
上一篇:精妙的太極拳技法
下一篇:練習太極拳有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