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卡AV在线|网页在线观看无码高清|亚洲国产亚洲国产|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學習啦>體育運動>武術>太極拳>

18陳氏太極拳有哪些動作分解教學

時間: 肖陽1034 分享

  我們都知道太極拳分好幾個流派。但是你也了解過陳氏太極拳的分解教學方法吧。下面我們來著重講一下陳式太極拳十八式的分解動作是怎樣的?

  陳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拳譜

  第一式 太極起勢

  第二式 金剛搗碓

  第三式 懶扎衣

  第四式 六封四閉

  第五式 單 鞭

  第六式 白鶴亮翅

  第七式 斜 形

  第八式 摟 膝

  第九式 拗步

  第十式 掩手肱拳

  第十一式 高探馬

  第十二式 左蹬一跟

  第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十四式 云 手

  第十五式 轉(zhuǎn)身雙擺蓮

  第十六式 當頭炮

  第十七式 金剛搗捶

  第十八式 收 勢

  陳氏太極拳的主要特點

  1. 纏絲勁明顯,要求處處留心源動腰脊,用意貫勁于四梢(即兩手和兩足尖),動作呈弧形螺旋,纏繞圓轉(zhuǎn)并要做到“一動內(nèi)外俱動”;

  2. 剛柔相濟,柔中寓剛,亦即能打出一種似剛非剛,似柔非柔、沉重而又靈活的內(nèi)勁

  3. 動作要和呼吸運氣相結合,不僅做到“氣沉丹田”,而且在練動作的同時進行“丹田內(nèi)轉(zhuǎn)”, 有時也可在呼氣時發(fā)聲(如呵、哂、噓、吹),以加大勁力;

  4. 快慢相間,亦即在動作轉(zhuǎn)換處要快,一般行拳時要慢;

  5. 拳路架子可分高中低 3陳式太極拳精要十八式講解:

  第一式:太極起勢

  動作一:兩腳并立,成立正姿勢。兩臂下垂于身體兩側,手心向內(nèi),頭自然正,唇齒微合,舌間輕抵上顎,二目平視。

  動作二:接上勢,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腳向左橫開一步,比兩肩略寬,腳尖微外擺,腳趾、腳 掌外緣、腳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虛,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頭自然正直,虛領頂勁,二目平視。 要求:橫開步時,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腳開步,腳尖先著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氣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時呼氣。此時腦空心靜,思想高度集中,心中無一所念,渾然如一片無極景象。

  動作三: 接上勢,兩手緩緩上升與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隨兩手上升,身體慢慢下降,屈膝松胯,兩腳踏實,二目平視。

  要求:當兩手上升、身體下降時,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氣下降,切忌肩上聳,橫氣填胸。此動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身體繼續(xù)下沉,屈膝松胯,兩手隨身體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視。

  要求:兩手下按時,要立身中正,切忌彎腰突臀,襠部要松、虛、活。下蹲時,如坐凳子一樣。此動呼氣。 第二式:金剛搗碓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微向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兩手左逆纏右順纏,走弧線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與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線,手心朝上,目視左前方。

  要求:上掤轉(zhuǎn)體時,要結合襠腰勁,松胯塌腰,勁貫手掌。此動吸氣。

  動作二 :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腳尖外擺,兩手左順右逆纏向右后,目視左前方。此動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襠,屈膝松胯,身體下沉且微向右轉(zhuǎn),兩手掤,目視左前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體下沉,上下相合。切忌彎腰突臀。此動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左腳跟內(nèi)側著地,向左前方鏟地滑出,腳尖上翹里合,重心在右腿;兩手繼續(xù)向右后上方加掤勁,目視左前方。

  要求:向前開步時,身法要端正,左腳向左前開步,兩手向右上掤,形成對稱。此動吸氣。

  動作五:接上勢,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腳尖外擺踏平。身體隨重心移動,向左轉(zhuǎn)45度,兩手左逆右順纏,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內(nèi)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視前方。 要求:轉(zhuǎn)身,移重心,手前掤要協(xié)調(diào)一致。塌腰旋襠,襠走下弧向前。左臂保持半圓,掤勁不丟;右臂切勿夾肘,與身體要有一定距離。左膝與左腳跟上下對照,右腿屈膝松胯,保持襠勁圓活。此動先吸氣后呼氣。 動作六: 接上勢,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內(nèi)環(huán)繞合于胸前右小臂內(nèi)側;右手領右腳弧線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與左手相合,左手心朝下。右腳經(jīng)左腳內(nèi)側向前上步,腳尖點地,重心在左腿,目視前方。

  要求:上步時,要屈膝松胯,輕靈自然,穩(wěn)重,兩手與身體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動吸氣。

  動作七:接上勢,左手順纏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內(nèi),拳心朝上,目視前方。 要求:兩手與身體間距8-10厘米,有圓掤之感;隨落拳腰勁下沉。此動呼氣。

  動作八:接上勢,右拳逆纏向上提起,與右肩平,左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腿旋于襠內(nèi),腳尖自然下垂,目視前方。

  要求:提腿時,身體下沉,有上下相合之意;提拳時要松肩沉肘,促使內(nèi)氣下降,支撐要穩(wěn)。此動吸氣。 動作九:接上勢,右腳震腳落地,腳掌踏平,兩腳間距約與肩同寬;右拳順纏下落于左掌心,兩臂撐圓,目視前方。

  要求:右拳、右腳同時下沉,震腳發(fā)勁,屈膝松胯,氣沉丹田。此動呼氣。

  第三式:懶扎衣

  動作一:身體微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右拳變掌,逆纏上掤于頭右側,左手逆纏下按至左胯側,目視左前方。 要求:右拳變掌上掤時,先塌腰旋轉(zhuǎn),以身催手,弧線上掤,與左手下按配合,形成開勁。此動吸氣。 動作二:接上勢,兩手由雙逆纏變雙順纏劃弧交叉于胸前,左手合于右臂內(nèi),手心朝外,右手心朝上;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橫開一大步,腳跟內(nèi)側著地,腳尖上翹里合,目視身體右方。

  要求:手合腳開同時進行并協(xié)同一致,手到腳到,開步要輕靈自然。此動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右手順纏上掤,目視右前方。

  要求:移重心時,襠走后圓弧,左肘掤勁不丟,右腋不能夾死,有圓虛之感。此動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身體向右轉(zhuǎn),右手逆纏外開至右膝上方,松肩沉肘,略變順纏,指尖高與眼平;左手順纏經(jīng)腹前至身體左側,變逆纏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重心在右腿,眼隨右手轉(zhuǎn)視前方。

  要求:開右手時,以腰催肩,勁到松肩,以肩催肘,勁到沉肘,略坐腕,勁貫于指尖。松胯塌腰,開襠貴圓,右實左虛,右膝與腳跟上下對照,不能前傾、后倒、外撇;左腿挺而不直,膝微屈,腳尖內(nèi)扣。立身中正,舒展大方。此勢繼續(xù)吸氣。

  第四式:六封四閉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重心略右移,左手從腰間走上弧與右手相合;右手略前引下沉,目視右手中指端。

  要求:左手與右手相合時,與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右移相結合,兩手坐腕接勁。此動吸氣 。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兩手左逆右順纏,自右而左扌履,目視右前方。

  要求:下扌履時,重心下沉,塌腰,兩手合勁不丟,加外掤勁。此動吸氣。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兩手繼續(xù)左逆右順纏,向左后上方,重心右移 ,目視左前方。

  要求:扌履時,兩手不能偏后,右臂掤勁不能丟,此動吸氣。

  動作四:上動不停,重心繼續(xù)右移,兩手變左順右逆纏向上劃弧,合于左肩前,身體略右轉(zhuǎn),目視右前方。

  要求:在由扌履變按時,兩手下扌履上合,均由襠腰左移右旋,松肩沉肘,旋腕轉(zhuǎn)膀,使勁不丟不頂,圓轉(zhuǎn)自如,轉(zhuǎn)折順遂。此動繼續(xù)吸氣。

  動作五:接上勢,重心不變,身體微右轉(zhuǎn)下沉,兩手合力走弧線向右前下方按,左腳收于右腳內(nèi)側20厘米處,腳尖點地,目視右前下方。

  要求:雙手下按時,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兩手合力隨身體下沉要協(xié)調(diào)一致。此動呼氣。

  第五式:單鞭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微右轉(zhuǎn),兩手雙順纏,左前右后旋轉(zhuǎn),手心朝上。重心在右,左腿以腳尖為軸,膝隨身轉(zhuǎn)里合,目視兩手

  要求:兩手旋轉(zhuǎn)時要圓活,不能有抽扯之形。此動吸氣。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在右,左腿以前腳掌著地,膝隨身轉(zhuǎn)外擺;右手逆纏,五指合攏,走弧線,腕向上提與肩平,左手心朝上,隨身轉(zhuǎn)下沉于腹前,左肘掤勁不丟,目視右手

  要求:右手變勾手上提時,隨身體旋轉(zhuǎn),塌腰、松肩、沉肘,以腰為軸,節(jié)節(jié)貫穿。此動為開,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全移于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左膝內(nèi)扣;右手腕領勁,左手不動,松肩沉肘,上下相合,目視左前方

  要求;右腿支撐重心,上下相合,切忌彎腰突臀。此動為合,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右腿支撐重心,左腳跟內(nèi)側著地,向左鏟地滑出,腳尖上翹里合,右手腕領勁,左手下沉合勁,目視左前方

  要求:立身中正,掤勁不丟。此動為開,呼氣。

  動作五: 接上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手穿掌上掤逆纏外翻至右胸前,目視前方,瞟視左手

  要求:移重心時,襠走外下弧線,旋轉(zhuǎn)移動,左膝不能超出左腳尖;左手外翻時,不能挑肩架肘。此動吸氣。 動作六: 接上勢,身體微左轉(zhuǎn),左手逆纏外開至左膝上變順纏放松下沉,目隨左手送至體側后,再轉(zhuǎn)視正前方

  要求:左腳尖外擺,右腳尖內(nèi)扣,松胯屈膝,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松肩沉肘,兩臂與兩腿有上下相合之意。此動為外開內(nèi)合,呼氣。

  第六式:白鶴亮翅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左腳尖外擺,右手勾手變掌,雙手順纏交叉合于胸前,左手手指朝上,手心朝右;右手手心朝上,指尖朝前上,目視右前方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移到左腿,上右步,右手微順纏外加掤勁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重心右移,兩手同時逆纏外開,左手下按至左膝上方與胯平,手心朝下;右手上掤,手心朝外,兩臂成半圓弧形。左腳上步收至右腳左前方,腳尖點地,目視前方

  第七式:斜形

  動作一:接上勢,腳步不動,身體左轉(zhuǎn),左手逆纏后擺;右手順纏,松肩沉肘,向左前劃弧擺動,目視左前方

  要求:以身帶手,催動兩臂轉(zhuǎn)動,如風擺楊柳一樣。此動吸氣。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右腳尖右擺,左腳跟著地,左膝里合,左手隨轉(zhuǎn)身由左后向右上劃弧,合于鼻前中線,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纏劃弧下按于右腿外側,手心朝下,目視左前方

  要求:兩手轉(zhuǎn)動時,以腰為軸,頂勁領起。此動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兩手向右上掤,目視身體左前方

  要求:兩手上掤,身體下沉,右腿支撐重心,屈膝松胯,上下相合。此動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身體下沉,左腳跟內(nèi)側著地向左前方開步,腳尖上翹,兩手繼續(xù)上掤,目視身體左前方 要求:開步時,兩手上掤,腰勁下塌,上下對稱。此動呼氣。

  動作五: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左移,左手逆纏,隨身體左轉(zhuǎn)走下弧至左膝下;右手順纏向后環(huán)繞變逆纏合于右耳下,目視左前方

  要求:轉(zhuǎn)體與移重心要協(xié)調(diào)一致。

  動作六:接上勢,身體繼續(xù)左轉(zhuǎn),重心在左,左手五指合攏變勾手,弧線上提至肩平,右手立掌合于胸前,目視前方

  要求:左手上提,手腕放松領勁。

  動作七: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右手逆纏劃弧向右拉開,松肩沉肘,含胸塌腰,松胯屈膝,目視前方

  要求:此勢兩手兩足位四隅角,要立身中正,舒展大方,開襠貴圓,虛領頂勁,上下四旁,八面支撐,謂之“中定身法”。此動呼氣。

  第八式: 摟膝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下沉,松胯屈膝下蹲;兩手先逆后順略上領,再變順纏下合于左膝上方,重心在左腿,目視前下方

  要求:兩手下合時,要身法正直,隨身下沉,兩手如捧水一樣合勁不丟。此動先吸氣后呼氣。

  動作二:接上勢,兩手領勁上掤,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立掌于胸前中線,隨手上領,重心移至右腿;左腳收回至右腳左前方,腳尖點地,屈膝松胯,目視前方

  要求:重心走下弧后移至右腿,左腿收回要自然。此動吸氣。

  第九式: 拗步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微右轉(zhuǎn),兩手右逆纏左順纏后下扌履,左腿屈膝提起,重心在右腿,目視前方 要求:下扌履時掤勁不丟,提腿上下相合,右腿要穩(wěn)。此動呼氣。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微左轉(zhuǎn),右腿向前上步,腳跟著地,腳尖上翹,重心在右腿;同時兩手左逆右順纏,向上向前掤,目視前方

  要求:向前邁步要自然,兩手劃弧上掤下扌履,要與身法自然結合。兩手上翻時吸氣,下沉時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移至左腿,左手逆纏下按,右手逆纏向前推出;右腿屈膝提起,目視前方 要求:步法穩(wěn)重,上步輕靈自然。此動先呼氣后吸氣

  動作四:接上勢,右腳向前上步,腳跟著地,腳尖上翹,重心在左腿,身體微左轉(zhuǎn),左手下沉,右手前推,目視前方

  要求:上步如貓行,輕靈自然。

  動作五:接上勢,右腳尖外擺,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腳向左前方上一步;身體隨上步自左向右轉(zhuǎn)體90度;右手逆纏下沉,左手順纏上翻劃弧經(jīng)左耳變逆纏,與右手交叉合于胸前,重心偏右腿,目視前方。 要求:移重心上步時,身體不能上提,兩手交叉,掤勁撐圓,立身中正。此動接上勢,先吸氣后呼氣。 第十式:掩手肱拳

  動作一:接上勢,身體略右轉(zhuǎn),重心左移,兩手逆纏自下向左右分開,目視前方

  要求:兩手分時,以身帶手,沉穩(wěn)圓活,此動接上勢,繼續(xù)吸氣。

  動作二:接上勢,重心右移,身體略右轉(zhuǎn),右手順纏上翻變?nèi)嫌谟已g,拳心向上;左手由逆纏變順纏,立掌合于胸前正中線,目視前方

  要求:握拳合勁時身體中正下沉,松垮屈膝,勁合于右腿,蓄勁待發(fā)。此動吸氣。

  動作三:接上勢,右腿蹬地里合,身體迅速左轉(zhuǎn),松左胯,右拳逆纏螺旋前沖,左肘向后發(fā)勁,目視右拳前方

  要求:發(fā)勁時,擰腰轉(zhuǎn)襠,將右拳突然沖出,前拳后肘,對稱發(fā)力,完整一氣。

  第十一式:高探馬

  動作一: 接上勢,重心不變,身體右轉(zhuǎn),兩拳變掌,左手逆纏前掤,右手逆纏下分,目視前方

  要求:手臂分開時,隨襠腰旋轉(zhuǎn),身法中正,兩臂掤勁不丟,有支撐八面之勢。呼氣。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右移,右腳尖內(nèi)扣;右手順纏外翻至身體右側與肩平,再變逆纏合于右肩前,左手順纏里合。目隨右手旋轉(zhuǎn),再視左前方

  要求:右手外翻上掤旋轉(zhuǎn)時,要開胸松胯,有開中寓合之勢,此動吸氣。

  動作三: 接上勢,身體左轉(zhuǎn),重心在右腿,左腳向左后劃弧,收于右腳內(nèi)側,腳尖點地;同時右臂松肩沉肘,順纏向右側推出;左手順纏收至腹前與臍平,手心向上,目視右前方

  要求:推右掌要隨轉(zhuǎn)體,周身一致。此動呼氣。

  第十二式:左蹬一跟

  動作一:接上勢,左手逆纏外掤,右手先順纏略里合再逆纏與左手同時外掤,兩手心均朝外;同時,重心移到左腿,提右腿向右橫開一步

  動作二: 接上勢,兩手握拳,順纏里合于腹前,拳心向里;同時,左腿屈膝提起,腳尖放松,懸于襠內(nèi),目視左前方

  要求:身體下沉,提腿,屈膝松胯,上下相合,兩肘外掤,蓄而待發(fā)。此動吸氣。

  動作三: 接上勢,右腿支撐重心,身體略右傾,左腳用腰襠彈力向左側平蹬與腰平。兩拳分別向左右沖擊,力貫拳面

  要求:右腿支撐要穩(wěn),左腳和左右拳要同時發(fā)勁,要“縮身如猬形,吐氣貫長虹”。此動呼氣。

  第十三式:玉女穿梭

  動作一:接上勢,左腳落地,兩拳變掌順纏合于腹前

  動作二:接上勢,重心左移,身體右轉(zhuǎn),兩手隨之右轉(zhuǎn)掤于胸前,立掌,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同時右腳以腳尖為軸右膝外擺,左腳尖內(nèi)扣隨身右轉(zhuǎn)。目視前方

  要求:轉(zhuǎn)身時要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掤于手。此動先吸氣后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屈膝松胯,身體下沉,兩手雙逆纏下合,目視前方

  要求:隨身體下沉,兩手下按,切勿彎腰。此動接上勢下沉呼氣。

  動作四:接上勢,兩手順纏迅速向上領起,雙腳隨之上縱離地,目視前方

  要求:以手領勁,周身一致,上縱輕靈。此動吸氣。

  動作五:接上勢,雙震腳落地,雙手逆纏隨之下按,目視前方

  要求:震腳落地,兩手下按要沉重有力,完整一氣,立身中正。此動呼氣。

  動作六:接上勢,兩手逆纏上掤,右腿隨之屈膝提起,目視前方

  要求:手掤提腿,立身穩(wěn)重,周身合一,內(nèi)勁團聚不散。此動吸氣。

  動作七:接上勢,重心在左腿,身體迅速左轉(zhuǎn),右腿里合外蹬,右掌逆纏前推,左手逆纏,向左后發(fā)肘勁,目視右前方

  要求:將周身團聚之勁,迅速貫于右腳、右手和左肘,左腿獨立穩(wěn)重。此動呼氣。

  動作八:接上勢,右腳跨步落地,重心移至右腿,身體微右轉(zhuǎn),左掌略下沉,目視前方

  要求:此勢為竄跳的過渡動作,右腳落地即起,用右腳前掌彈地蹬起前躍,此動先吸氣后呼氣。

  動作九:接上勢,右腳蹬地彈起前縱,身體在空中向右旋轉(zhuǎn)180度,左手逆纏向左猛推,右掌向右開,左腳先落地,右腳從左腳后插過,腳尖著地,目視左側

  要求:此勢為下勢過渡動作,練習時可以不停,落地輕穩(wěn),身法中正。

  動作十:接上勢,身體右轉(zhuǎn)180度,重心移至右腿,左腿隨轉(zhuǎn)身里合;同時,兩手隨轉(zhuǎn)體左順右逆由左向后轉(zhuǎn)扌履,目視左前方

  要求:轉(zhuǎn)身時,身法下沉,兩手掤勁不丟。此動吸氣。

  第十四式:云手

  動作一:接上勢,右手順纏里合于腹前,掌心向左,左手逆纏里合外掤于左肩前,掌心向外:同時,左腳向右后插步,腳尖點地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移至右腿,右腳踏實,提左腿向左前方橫開一步,腳跟著地,腳尖上翹;同時,右手逆纏外翻上掤,左手順纏走下弧,里合于腹前。目視左前方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微左轉(zhuǎn),左手由順纏變逆纏,劃弧外翻上掤,右手變順纏里合于腹前;同時,重心移至左腳腿,右腳插步于左腳左后方,目視左前方

  要求:云手以腰為軸,兩手在體前分別向左右兩側劃弧,如車輪滾翻,上下往返。開一插一為一步,共四步,也可根據(jù)場地靈活掌握。

  第十五式:轉(zhuǎn)身雙擺蓮

  動作一:接上勢,兩手左順右逆纏向右向后方扌履;身體先以左腳跟為軸,再以右腳跟為軸向右后旋轉(zhuǎn)180度。右手位于胸前中線,掌心朝右上,左手拉于左肩前,掌心向上,目視左前方。

  動作二:接上勢,重心右移,身體微右轉(zhuǎn),左腿屈膝提起,向左前方開步:兩手向右后方掤,目視前方 動作三:接上勢,身體向右轉(zhuǎn),重心左移,兩手由后轉(zhuǎn)為走下弧向前合勁,合于右腰側,目視前方

  動作四:接上勢,重心在左腿,提右腿向左走下弧向上,再向右擺擊,兩手掌向前與右腳外側擊拍相合,目視前方

  要求:轉(zhuǎn)身時,身法下沉,兩手掤勁不丟。此動吸氣。

  第十六式:當頭炮

  動作一:接上勢,拍腳后,右腿向右后撤一步,兩手逆纏向左上掤,重心在左腿,目視前方

  要求:拍腳后步要穩(wěn),上引下進協(xié)調(diào)一致。此動吸氣。

  動作二:接上勢,身體微右轉(zhuǎn),重心移至右腿;同時,兩手左順右逆纏隨重心后移下扌履再變?nèi)嫌谟倚貍龋恳曌笄胺?/p>

  要求:兩手下扌履,隨重心移動轉(zhuǎn)身一致,切勿彎腰。此動先呼氣后吸氣。

  動作三:接上勢,右腳蹬地,重心迅速由右腿移至左腿,身體隨之左轉(zhuǎn);同時兩拳合力向前發(fā)勁,拳眼向上,拳心相對,目視前方

  要求:心意一動,猝然抖發(fā),如金獅抖毛,猛虎下山,完全是腰襠的彈抖勁,力貫拳頂。此動呼氣。 第十七式:金剛搗碓

  動作一:接上勢,兩拳變掌左順右逆向右后上方扌履帶,同時重心由左向右移,目視左前方

  動作二:接上勢,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腳尖外擺踏實,身體隨重心移動向左轉(zhuǎn)45度;兩手左逆右順纏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內(nèi)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視前方

  動作三:接上勢,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內(nèi)環(huán)繞合與胸前右小臂內(nèi)側:同時,右手領右腳弧線向前托掌合于右胸前與左手相合。右手心朝上,左手心朝下:右腳經(jīng)左腳內(nèi)側向前上步,腳尖點地,重心在左腿,目視前方。

  動作四:接上勢,左手順纏外翻下沉于腹前,手心朝上;右手握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內(nèi),拳心朝上。目視前方 動作五:接上勢,右拳逆纏向上提起與肩平,右腿屈膝松胯提起,右腳懸于襠內(nèi),腳尖自然下垂,目視前方。 動作六:接上勢,右腳震腳落地,腳掌踏平,兩腳間距同肩寬;右拳順纏下落于左掌心內(nèi),兩臂撐圓,目視前方。

  第十八式:收勢

  動作一: 接上勢,右拳變掌,兩手向左右下分,身微下沉,屈膝松胯,目視前方

  要求:兩手分,身下沉,切勿彎腰。此動先吸氣后呼氣。

  動作二:兩手同時各向左右劃外弧合于兩肩前,目視前方

  要求:兩手上升,松肩沉肘,胸、腹、背各部肌肉均松弛下沉。此動呼氣。

  動作三:接上勢,兩手順身體兩側緩緩下按于兩大腿外側,目視前方

  要求:兩手下按,呼氣,周身放松,氣歸丹田,意形歸原。一套拳練完,心平氣和,自始至終,一氣貫通。 動作四:接上勢,身體慢慢立起,恢復到自然站立姿勢,目視前方。

  陳氏太極拳的傳承

  河南省溫縣陳家溝,陳氏世傳之太極拳,取法太極陰陽開合之理,運剛柔化發(fā)之勁,為中國武術之上乘者。其根源可遠溯自六百多年前,在明朝洪武七年(公元一三七四年)陳氏先祖自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居河南溫縣常陽村。后因陳氏宗族生嗣繁衍,遂將常陽村易名為陳家溝。

  陳氏族人于世居山西洪洞縣之時期便素習長拳,遷居溫縣后,由始祖陳卜以陰陽開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孫。歷代相傳,至九世祖陳王廷,參以戚繼光拳經(jīng),編造拳套;以其獨特纏繞運轉(zhuǎn)之纏絲勁,并配合中醫(yī)經(jīng)絡學和道家導引、吐納之術,形成意識、呼吸及動作相互結合之內(nèi)功拳法。

  陳氏拳藝,世代家傳,不授外姓,從十四祖陳長興,方開先例,外傳于永年楊露禪,并由楊氏引至京城,變化拳式成楊家太極拳而廣為流傳。爾后亦衍生出數(shù)家不同之派別。直至十七世祖陳發(fā)科,于民國十七年秋,受聘至北平教拳,陳氏太極拳始為外間所認識。

  陳氏太極拳,自始祖陳卜迄今已六百多年,歷代相傳,其間亦有所改進 。 至第十四世祖陳長興時 , 陳氏拳藝 ,已由博而約而定型。

  第十四世祖陳長興所傳者為老架,有頭套十三勢及二套炮捶。另第十四世祖陳有本所傳之新架,則是刪去頭套中之震腳發(fā)勁,變化難練之架式而成。第十五世祖陳清萍所傳者為新架之小架,簡稱小架,又稱趙堡架,此套拳路是從新架變化出來,且更為緊湊。

  此趟頭套十三勢之三種架式,拳套著勢之結構和運用纏絲勁的法則,完全相同,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著勢寬大,有發(fā)勁震腳和跳躍等較難之動作;新架略去較難演練之動作,架式則與老架同樣寬大;小架架式則較為緊湊,發(fā)放抖勁之手法亦較多。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311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