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學習打太極拳的要訣(2)
四、太極拳的規(guī)律
學任何東西都一樣,聰明人掌握規(guī)律,一般人學姿勢。學練太極拳,掌握規(guī)律非常重要
(一)掌握規(guī)律:
1、中正安舒,八面支撐。
2、運勁如抽絲,邁步如貓行。
3、運勁要有折疊,進退要有轉換。進步必跟,退步必撤。
4、腰為旗桿,手為旗幟。
5、其根在腳,主宰于腰(實際是胯),形于手指。練胯、腰腿間求之。
(二)主要問題:
1、概念:摟膝拗步(掌),是太極拳標志性的動作,最具有代表性?!罢啤笔抢钛跑帉iT加上的。我們平時往往是摟腰,因襠打不開。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上下相隨,協調,右腳左手稱“拗步”。手足到位,腰為軸,手為車輪。
2、動作要領:接手揮琵琶式。
(1)先旋腰右轉,再打開手(肩肘手)成前后平衡狀。
(2)重心下沉出左胯膝足,左腳跟落地。
(3)腰從右后方向左前方旋沉肩、肘、手,隨腰落成摟膝拗步掌。
3、定型:左弓步狀、左手指第二關節(jié)與左膝尖平、跟膝于左邊一拳遠,右手與胸部同高向前一掌。
4、要領:腰要旋,并帶動肩肘手;腰要沉,用上肢下沉于兩腿根上(胯)使腿根處向兩邊脹開。前7后3為標準(矛盾樁稱歇步,前3后7)。
(三)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一步功夫鐵牛耕地,二步功夫如履薄冰,三步功夫行云流水。
鐵牛耕地,是基礎功,四川李雅軒傳的楊式大架里的基本功,目的達到扎實的腿功,練出的勁有彈性。24、40、42、、48、85式等根據傳統套路結合所謂陳吳武孫四家精華編制而成,以楊式傳統套路為主。
(四)學習過程:
1、推手:減掉了單推,直接進入雙推(四正推手),掤捋擠按,達到渾圓的彈簧勁(掤)即向外撐的勁。
2、做好開合、勁的均勻,最難勻,特別是轉彎處斷續(xù)。合(收)時,百會、會陰上下一條線;開(出)時,中軸線變粗,向外膨脹。
3、傳統的練法,從推開始(3年)——對拔(3年)——渾圓(3年)——虛無(1年),太極10年不出門。實際上方法恰當,直接進入渾圓階段,不需要3年,進入虛無階段。
4、每個人起步有高低,不要一下子期望過高,只與自己比、與最接近的人去比較。
5、求實態(tài)度,不唯名人唯真理,太極拳不在架式在氣勢,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
五、練好太極拳的五個要點
太極明師李正老師在講解(怎樣練好太極拳)的論述中,講了五個要點。
1、學拳
這個階段是指學太極拳的招數。
2、修拳(指修正)
如果你學一套拳用一個月的話,那麼修拳就要用十個月,這階段讓老師幫著糾正拳的身法和基本要領
3、練拳
拳打萬遍,自然精。
4、內外合一
太極拳的中級階段是懂勁
這個階段要把太極拳的開合,伸縮,起落和呼吸都結合起來,讓丹田,腰肌發(fā)出的力量達到四稍。
5、隨心所欲,太極拳的神明階段
這也是太極拳的高層次,拳不僅在外形上舒展漂亮,從內勁呼吸上也暢通無阻,一氣呵成,使人感到練得如春風楊柳,行云流水。
六、如何練好太極步
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走好太極步。太極拳要求運動如抽絲,要求連綿不斷,講究其跟在腳,發(fā)勁于腿,如不能正確走好太極步是達不到以上的境界。
太極步包括前進、后退和左右移動。它貫穿于太極拳整個套路,只有正確走好太極步,太極拳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韻味。
怎么走好太極步?
第一,必須保持正確的身型、身法(即上虛下實)。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走路時要像鴨子游水一樣,上體中正、安舒、沉穩(wěn),只有下肢運動。
第二,邁步時須緩緩將重心移向一側,其胯根內收,使腹部充實重心坐穩(wěn),然后緩緩提起另一側腿,(必須由大腿蓄勁于膝,帶動小腿,提腳跟,足跟自然下垂),慢慢邁出足尖由下垂變?yōu)樯下N,足跟落地要輕點(邁步如貓行),然后過渡到足掌足尖,后身體有意識向下沉勁,重心稍壓前腿,隨后再重心后移做下面的動作。動作要點是速度不能有快有慢,無論下落和上翹,必須要有阻力感,不可隨意,這樣才能做到運動如抽絲,才符合如履薄冰的要求。
第三,后腿向前上步時,必須把重心全移到左腿,并向下沉實后,才能緩緩提后腿。要防止重心還未移到位,后腿就蹬地上提。這樣也保證了步伐的穩(wěn)定性
七、初學者怎樣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是非常有益的一項體育活動。它不受性別、年齡、場地環(huán)境、體質條件的限制。尤其腦力工作,長時間坐著工作、學習,以及體力活動逐漸減少的中老年人,體弱者,練后都能感覺到身體狀況有明顯的改善。首先它可以使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使人的精神得到鍛練。又能使血氣循環(huán)暢旺盛。對神經類疾病,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太極拳運動中,有一部分動作專門練平衡能力的腿部受力增加,骨質的含鈣量也會增加,骨骼就變得很堅固了。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通過繃、捋、擠、按、前進、等動作使肌耐力得以提高,使人的腰腿各關節(jié)的柔韌度增強。太極拳的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收腹斂臀等身法要求,使練習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鍛煉,練出良好的體型。還能通過正確的呼吸方去提高心肺功能??傊?,經過中西方多面的科學化研究證實,長期堅持練習太極拳能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消化不良、風濕關節(jié)炎、糖尿病等有著一定的改善。
常聽一些朋友說想練太極拳,但覺不易上手。其實認識到太極拳的好處,對它產生興趣,入門并不是件很難事。為了讓您學得快一些,少走點兒我走過的彎路,告訴你一些我的學拳體會:
首先要從簡單的套路學起。比如24式簡化太極拳就很好。它動作不多,時間短(4-5分鐘),式子較全面。當時全國一些名家編這個套路時,還考慮到它的動作符合人的運動生理,既能得到鍛練又不易造成運動傷害。然后再學些稍復雜一點的套路。再就是練過四、五套拳之前先不要急于練器械,有了扎實的功底,再去練刀劍槍棍就會簡單一些,要循序漸進,不能著急。
再就是要方法正確。買一些教學碟和書看看。找個自己覺得練得不錯的老師學練會更快一些。多看,看碟或老師練,注意手、足、身的運動狀態(tài)、軌跡及起始位置。最重要還得多練。練拳,練拳,多練才能出拳。俗話說:“拳不離手”,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就是叫人們耐心練習,所以武術又叫“功夫”。不過現在用不了十年就能練就了?,F在的師傅開放多了,不像以前怕徒弟搶自己的飯碗。再說還有那么多書。買張光碟,你叫他給你練幾遍他就給你練幾遍。很方便的。學拳時要學習一些基本功。如壓腿,踢腿,蹲馬步等拉韌帶和增加腰腿力量的基本功。有道是"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松”。
學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自我保護。練前做好功前準備;練后注意做一下整理放松活動;壓踢腿時不要過猛,以免拉傷韌帶;練拳過程中注意膝關節(jié)彎曲方向盡量和腳尖方向一致,并且注意膝蓋前彎不要超過腳尖。還有大家在做其他體育運動時的一些保護措施都可以借鑒??傊?,要搞清楚我們練拳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而不是讓自己再受到傷病的纏繞。
還得有恒心。有不少人練到半路放棄了,也不是不想練了,就是半路想偷個懶??墒欠畔聲r間長了就不太容易再拾起來。堅持練習,有空多練,沒時間抽點小空琢磨一兩個動作也可以。
學拳的過程中要不斷結合學一些太極理論。明白了拳式的用法和攻防意識,動作才會正確好看。并且越練興趣越大。楊式太極拳謫傳大師楊澄甫的"太極十要"是為多數習練太極拳者熟悉的。
既易記又比全面,其中講述丁太極學習中必須掌握和熟悉的要領,包括必懂的立身中正、上下相隨、連綿不斷等要點。
關于太極拳的要點有各種提法,我體會重點要求四個字,它們既是要求同時注意的,又有由淺到深的順序,即:正、圓、活、松。正是根基;圓、活是要領;松既是一種狀態(tài),又是意念,是練武者需要始終追求的東西。
“正”,是講立身中正,太極十要中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收腹斂等要領都含有這方面的意思。
“圓”,就是指拳式中,一舉手一投足其動作軌跡須走圓弧形,不可直來直去。所以有人說太極拳是圓的運動。有時看到一些老拳家發(fā)拳出腳,其線路似乎不太圓。你仔細觀察其實他們走的是旋勁。
在動作扎實熟的基礎上,這個"圓"越走越小。這里有一個由生疏到熟練,由外圓到內旋的長期鍛練修養(yǎng)過程,非一日之功,初練者一定得老老實實走圓。
“活”,是指動作要靈活,不可僵硬。頭項要虛靈,腰胯得松靈,手足要靈動。有一處僵硬則影響全身。
“松”,要求全身放松,這種松是在意識控制中的,絕不是松懈軟弱。松,既是初學者應注意的要點,又是習練太極拳的極高境界。很多大師們已經將拳修練到出神入化,仍不忘時常求松。
總之,學習太極拳,要有信心,有恒心。
太極拳的總體特點
太極拳在技擊上別具一格,特點鮮明。它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借力發(fā)力,主張一切從客觀出發(fā),隨人則活,由己則滯。為此,太極拳特別講究“聽勁”,即要準確地感覺判斷對方來勢,以作出反應。當對方未發(fā)動前,自己不要冒進,可先以招法誘發(fā)對方,試其虛實,術語稱為“引手”。一旦對方發(fā)動,自己要迅速搶在前面,“彼未動,己先動”,“后發(fā)先至”,將對手引進,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轉移對方力量,乘虛而入,全力還擊。太極拳的這種技擊原則,體現在推手訓練和套路動作要領中,不僅可以訓練人的反應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體素質,而且在攻防格斗訓練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太極拳技擊法皆遵循陰陽之理,以“引化合發(fā)”為主要技擊過程。技擊中,由聽勁感知對方來力大小及方向,“順其勢而改其路”,將來力引化掉,再借力發(fā)力。
太極拳的八種勁:掤(用于化解或合力發(fā)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擠(對下盤的外掤勁),按(對上盤的外掤勁,或作反關節(jié)拿法),采(順力合住對方來力,或作拿法),挒(以側掤之勁破壞對方平衡),肘(以肘尖擊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勁擊人).太極拳是一種技擊術。其特點:“以柔克剛,以靜待動,以圓化直,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全面性
太極拳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是一種具有漢族傳統文化特色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以及與人體本身有關的問題,包括古典文學﹑物理學﹑養(yǎng)生學﹑醫(yī)學﹑武學﹑生理學﹑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等,體現東方文學的宇宙觀﹑生命觀﹑道德觀﹑人生觀﹑競技觀。
適應性
太極拳動作柔和﹑速度較慢﹑拳式并不難學,而且架勢的高或低﹑運動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據個人的體質而有所不同,能適應不同年齡﹑體質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專利。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親身實踐,無論是提高技藝功夫,還是益壽養(yǎng)生,無論是個人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參與太極拳,并從中獲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極拳松沉柔順﹑圓活暢通﹑用意不用力的運動特點,既可消除練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勁,又可避免肌肉﹑關節(jié)﹑韌帶等器官的損傷性。既可改變人的用力習慣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當和呼吸不當引起的胸悶緊張﹑氣血受阻的可能性。
新手學習打太極拳的要訣相關文章:
1.太極拳練習要訣
2.太極拳三要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