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運動小常識有哪些
跑步是一種健康有益的運動方式,那么大家知道跑步中有哪些小常識嗎?下面跟隨學習啦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跑步小常識一:腳的著地方式
跑步落腳時,應該是腳跟著地好還是前足著地好?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腳的著地方式因人而異,小編在這兒給大家分析一下腳后跟先著地的優(yōu)缺點。
腳后跟先著地的優(yōu)勢
1、從動作的難易程度來說,腳后跟著地的動作我們可以輕松完成,不需要任何學習就可以掌握。而前腳掌先著地這一動作是個技術活,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鍛煉學習。
一般來說,專業(yè)的賽跑運動員都是前腳掌先著地,而跑步愛好者大多數(shù)都是腳后跟先著地的。
2、前腳先著地對小腿肌肉的耐力要求很高,而腳后跟先著地對肌肉耐力的要求就相對要低一些。
腳后跟著地的不足
1、腳后跟先著地容易造成類似于剎車制動的狀態(tài),會減弱向前的速度慣性。
2、據(jù)科學研究表明,腳后跟先著地對關節(jié)的沖擊力較大,而前足先著地對關節(jié)的沖擊力可以降低一半??茖W家指出,從生活進化的角度來說赤足跑步更健康,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并沒法實現(xiàn)。
3、腳后跟先接觸地面的話,踝關節(jié)處于鎖死的狀態(tài),這是踝關節(jié)緩沖較差,容易引起脛骨疼痛。
4、從腳接觸地面的時間來考慮,腳后跟接觸地面的時間比較長,支撐腳轉換的時間也會變長,這樣很難維持長時間的跑步。
跑步小常識二:手臂的姿勢
我們在奔跑時會自然地擺動手臂,那么正確擺手臂的姿勢是什么呢?
首先,我們在跑步時不要僵直手臂和緊握拳頭,應該是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將手臂自然地彎曲在腰線以上,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兩個手臂前后交替擺動,和腿部動作成相反的方向。
大家可以發(fā)現(xiàn),短跑運動員在奔跑時手臂是完全前后擺動的,而長跑運動員卻是略帶弧度地擺動。優(yōu)秀的運動員都不會把力氣花在擺動胳膊上,也就是說跑步時不要激烈地擺動手臂。
跑步小常識三:呼吸
很多人跑步堅持不下來的原因就是,沒有調整好呼吸,感覺喘不過氣來,沒法跑下去了。小編在學生時代參加1500米比賽時,發(fā)令槍一響,各位選手像離弦的箭一樣往前奔跑,我也隨著他們狂奔過去。但沒到半分鐘,小編就覺得喘不過氣來,奔跑的腳步也就放慢下來了。因此,在跑步的過程中,調整好呼吸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跑步愛好者會選擇每三步一呼、每三步一呼的節(jié)奏,無論運動量多大,都能保持這樣的呼吸頻率。其實,關于跑步時的呼吸頻率,有一套完整又繁瑣的公式。作為跑步愛好者,不要死記硬背這些復雜的公式,只要記住在跑步時,我們要保持深度和有規(guī)則的呼吸就可以了。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會自主的調節(jié)自己的呼吸,跑得快了,呼吸也就跟著變快了。很多跑步者用口呼吸或是口鼻同時呼吸,確實如此,僅僅用鼻子呼吸是完全不可能吸入足夠多的氧氣的。
跑步小常識四:步長
很多長跑愛好者最大的問題就是步長過長,因此沒法堅持跑下去。大家在跑步時千萬不要為了追求速度和時間而邁出過大的步伐,這樣會對身體造成很多的傷害,長期下去會引起足部和腿部的肌肉和骨骼的疼痛。
小編在這兒建議大家,跑步時每分鐘最佳的步頻是180步。那么一個跨步,也就是左單步和右單步的兩個單步,這個周期應該是90步。如果超過這個步數(shù),不僅會對關節(jié)有損害,也不容易讓我們堅持跑下去。
跑步小常識五:跑鞋
上文說到,最佳的跑步方式應該是赤足跑步。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很難做到,我們在跑步時肯定要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關于跑鞋的選擇,專家和跑友的說法也很多。
據(jù)科學研究表明,鞋子起到緩沖力的效果最大也只有10%,完全依賴高科技的鞋子容易引起足底肌肉功能的退化甚至是喪失。緩沖鞋會延緩足部接觸地面的時間,支撐耐磨型跑鞋比較重,這樣會拖慢腳拉回至腿部的時間,而后足帶有緩沖的跑鞋會引導我們腳后跟先著地。小編在這兒建議大家,我們跑步時應該選擇平底、輕薄或者是柔軟的鞋子。
看過跑步小常識有哪些的人會看:
2.如何正確跑步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