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春節(jié)放鞭炮
為什么春節(jié)放鞭炮
春節(jié)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為什么春節(jié)放鞭炮?
春節(jié)放鞭炮的傳說
(1)驅逐“山魈”
俗稱“大年初一”。人們很早就起來放鞭炮,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jù)說是古時深山里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后,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紙制筒,也稱爆仗或炮仗。
(2)驅趕“年”獸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歷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為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才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著。“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fā)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以后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fā)現(xiàn)“年”拍鮮紅的顏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后發(fā)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lián)代替了批符。
春節(jié)各地差異
大陸規(guī)定的“春節(jié)法定假日”為農歷正月初一至初三(1日至3日)三天。盡管如此,很多地方(特別是非國有單位)還是要到正月初八才正式上班。
受中國文化影響的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韓語為“Seollal ?? ”(韓語“新的一年”的意思),法定假日;越南,稱“元旦”,這一假日的法定時間和中國相同,也是初一至初三。雖然各國稱謂不盡一樣,但是習俗差不多。
春節(jié)飲食差異
年糕是漢字文化圈各地皆有的賀年食品,但各地的年糕皆有自己的特色,不盡相同。中國北方流行吃餃子,中國南方、琉球則會吃湯圓。中國南方還有油角、煎堆等賀年食品。中國、朝鮮立春會吃春盤,又稱五辛盤,春卷就是春盤演變而成。四川、江蘇等中國南方地區(qū)及越南北部要包粽子,稱年粽。在中國南方、臺灣、港澳、越南,人們會把糖果放于全盒內,擺放在客廳。
除小吃之外,人們每餐都會有豐富的年菜,帶有吉祥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