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和現(xiàn)代速讀分別起源于哪里
速讀和現(xiàn)代速讀分別起源于哪里
有人說,快速閱讀是舶來品,并不是一種適合我們國人的閱讀方法。姑且不論快速閱讀這種方法是否適合中國人,單從快速閱讀的來源講,速讀絕不是舶來品,據(jù)我國史書記載,速讀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快速閱讀的起源,希望能幫到你。
速讀起源于中國
史書記載,我國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張衡就有“一覽便知”的本領,東漢無神論思想家王充也能“耳聞成誦,過目不忘”,梁代的簡文帝可以“讀書十行俱下”,宋代劉克莊《后村集》中詩呤曰:“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看來,詩人劉克莊也是具備快速閱讀能力的高手。據(jù)《梁書》記載,編纂《昭明文選》的文學家蕭統(tǒng)“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皆記”?!端问?middot;劉恕傳》里說:“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清代的汪中,人稱“因誦讀經(jīng)史百家,過目成誦,遂為通人。”(《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八·儒林二》)。
除了史書對速讀記憶有記載的以外,我國古代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中,都有關于速讀的生動描寫,《三國演義》第60回,講了我國古代速讀高手張松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楊修想要在張松面前吹噓曹操的才華,對張松說《孟德新書》是曹操的作品,張松看完后大笑說:“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楊修不信。張松立刻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背誦一遍,竟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說:“公過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紅樓夢》第23回中同樣也講了一對快速閱讀高手,就是紅樓夢的男女主人公(林黛玉和賈寶玉),黛玉用不到一頓飯的功夫讀完《會真記》的十六出,并能與寶玉一起用書中主人公的話對答,寶玉很感驚奇。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現(xiàn)代速讀起源于美國
20世紀初,美國社會生活節(jié)奏明顯加快,快速閱讀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美國經(jīng)濟、科技、文化的飛速發(fā)展,快速閱讀開始普及!
1945年,一位即將成為中學教員的女大學生——愛維琳·伍德,向她的教授遞呈了一份長達80頁的文章,請他對此進行評論,令她萬分吃驚的是,教授很快就看完了全部文章,并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
愛維琳·伍德由此下定決心做一番調查,調查這些自幼便具有快速閱讀本領的人具有的共同點:
⑴看書時,眼睛由上而下看,而不是像別人從左到右看。
?、扑麄兺瑫r理解“一組詞”,而不是像別人“一個詞一個詞”的理解。
?、撬麄兒苌倩仡^看,他們從來不停下來回頭重讀一遍某個詞、謀一句。
12年之后,愛維琳·伍德將這些閱讀特點進行總結、完善,這便是今日“快速閱讀法”的雛形。1961年,愛維琳·伍德親自給美國的12位參議員教授了“快速閱讀法”。美國的前總統(tǒng)肯尼迪和卡特,也都接受過快速速讀的訓練。聞名全球的哈佛大學,開辦了快速閱讀訓練班,這一學科就這樣在美國蓬勃地發(fā)展起來了。
可見,快速閱讀最早還是起源于中國的,只是在國外被普及開來,并形成了系統(tǒng)的學習理論和方法,在國外發(fā)展近百年以后,傳入我國,近年來,隨著精英特速讀等專業(yè)機構的加大宣傳和普及,快速閱讀在國內也大受追捧,目前已有數(shù)百萬人參與了訓練,而且成效明顯,進步神速。
科學原理
1、傳統(tǒng)的閱讀是目光在每一個字間跳躍的點式閱讀,大腦對信息的反應,受制于目光移動的速度。閱讀時眼在字的停留時間為1/10秒—3/10秒,移在字間的跳躍僅占5%左右。而且從閱讀到理解要經(jīng)過視覺、語言、聽覺三個中樞處理信息過程才能完成。
2、快速閱讀法是根本改變點式閱讀為整行文字的線式閱讀,這種方法使目光不在單字上停留,而是在整行的文字上停留,眼球接受文字信號的速度10倍以上,達到與大腦的思維速度同步。
傳統(tǒng)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語言中樞——聽覺中樞——理解記憶
快速閱讀模式圖:眼睛——視覺中樞——理解記憶
科學依據(jù)
1、大腦的巨大潛能,有可容納50億本書的信息量的能力。
2、人的大腦由左右腦構成,左腦記字音字義,右腦記字形。眼腦直映式的快速閱讀,正是發(fā)揮了視覺機能,減少眼停,縮短注視,避免回視,擴大視距的優(yōu)勢,同時發(fā)揮大腦的思維潛能,在傳統(tǒng)使用左腦的同時,充分開發(fā)右腦的形象思維潛能,達到雙腦并用,迅速處理閱讀信息,從而產(chǎn)生閱讀的高效。
3、從心理學角度,人在調身、調息、調心,做到精神集中,穩(wěn)定,可以擴大視覺感知單位,提高對語言符號反映的速度。
快速閱讀起源相關文章:
1.速讀起源
4.快速閱讀的歷史
5.快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