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精選
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精選
不經(jīng)歷磨難的人生,怎么會發(fā)出炫目的光彩?經(jīng)歷坎坷,能收獲通途;經(jīng)歷磨難,才會收獲成功。學習啦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篇1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濟南,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F(xiàn)任全國政協(xié),中國殘疾人聯(lián)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1960年張海迪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高位截癱,1970年又隨父母下放至山東聊城莘縣,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的學習,并學習針灸,在當?shù)匦嗅t(yī)。1982年7月23日同王佐良結婚。1983年中國共產(chǎn)黨決定將張海迪樹立為宣傳偶像。張海迪得到了兩個贊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歷任第九、十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2008年11月當選中國殘聯(lián)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篇2
在西方的一個國家,有一個經(jīng)理,他把多年以來的所有積蓄全部投資在一項小型制造業(yè),由于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他無法取得他的工廠所需要的原料,只好宣告破產(chǎn)。
金錢的喪失,工廠的倒閉,使他大為沮喪。他認為是他把家人害的沒有了這一切,于是他離開妻子兒女,成為一名流浪漢。過去的一幕一幕時常在他的腦海里上演,他對于這些損失無法忘懷,老是徘徊在過去,不肯為今后的日子打算,而且越來越難過。到最后,甚至想要跳湖自殺。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了一本名為《自信心》的書。這本書的內容說的全是有關于怎么樣能夠把人的信心建立起來,在你的生活、工作上崩潰了以后,如何重新恢復信心,當他看完之后,給他帶來勇氣和希望,他決定找到這本書的作者,請作者幫助他再度站起來。
于是,他便四處打聽,終于被他打聽到了,當他找到作者,說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卻對他說:“我已經(jīng)以極大的興趣聽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對禰有所幫助,但事實上,我卻絕無能力幫助你。”
他的臉立刻變得蒼白,默默地呆了幾分鐘,然后低下頭,喃喃地說道:“這下完蛋了。”
作者停了幾秒鐘,然后說道:“雖然我沒有辦法幫你,但我可以介紹你去見一個人,他可以協(xié)助你東山再起。”剛說完這幾句話,流浪漢立刻跳了起來,抓住作者的手,說道:“看在老天爺?shù)姆稚?,請帶我去見這個人。”
于是他便跟著作者走到里邊的臥室,作者把他帶到一面高大的鏡子面前,用手指著說:“我介紹的就是這個人。在這世界上,你只有靠這個人的幫助才能夠東山再起。但是你必須安靜的坐下來,好好的看清楚他,徹底認識的認識他,否則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為在你對這個人做充分的認識之前,對于你自己或這個世界來說,你都將是個沒有任何價值的廢物。”
他朝著鏡子向前走幾步,用手摸摸他長滿胡須的臉孔,對著鏡子里的人從頭到腳打量了幾分鐘,然后退幾步,低下頭,開始哭泣起來。等了一會兒,他就走了,也沒對作者說什么。
幾天后,這個人終于出現(xiàn)在了街上,作者在街上碰見了這個人時,幾乎認不出來了:他的步伐輕快有力,頭抬得高高的,他從頭到腳打扮一新,看來是很成功的樣子。
作者看到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走過去打了個招呼。當初的流浪漢很興奮的說道:“那一天我離開你的辦公室時還只是一個流浪漢。我對著鏡子找到了我的自信?,F(xiàn)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預支一部分錢給家人。我現(xiàn)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頓了頓,接著他又風趣地對作者說,“我正要前去告訴你,將來有一天,我還要再去拜訪你一次。我將帶一張支票,簽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額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數(shù)字。因為你使我認識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鏡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給我看。”
經(jīng)歷磨難成功的小事例篇3
在100多年前,比利時有個小木匠,名字叫阿道夫·薩克斯。他能活下來簡直是個奇跡。小時候,他吞過縫衣針,誤食過硫酸,被磚塊砸破過頭,不幸從樓上跌落過,還曾摔倒在點燃的爐火上,但這些都沒能阻止他在21歲時發(fā)明一件奇特的樂器。這樂器有與單簧管類似的哨頭,還有拋物線形圓錐管體,而金屬圓筒竟帶風琴那樣的按鍵。
一開始,阿道夫想把這件新樂器介紹給世界音樂權威集中的地方——巴黎音樂界,但阿道夫煞費苦心,也沒有一個法國樂器商把這個比利時來的無名小輩放在眼里。法國音樂界的名流們更喜歡用自己熟悉的樂器。一晃9年過去了,阿道夫的愿望始終沒有實現(xiàn),他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木匠。
機會終于來了,一位作曲家為阿道夫爭取到了一個在巴黎音樂會上演出的機會,還特意為他譜寫了一個曲子。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又一次降臨,阿道夫的樂器從馬車上掉下來,摔成兩半兒。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阿道夫心情是如何懊惱。不過阿道夫沒有打道回府,而是抱著破損的樂器登上了舞臺,吹奏時他的雙手一刻也不能離開樂器,否則銅管就會掉下來。正因為如此,阿道夫沒法兒翻樂譜,只能憑記憶演奏。有幾次,他由于緊張忘記了譜子,就干脆持續(xù)吹一個長音,直到想起譜來再繼續(xù)演奏。法國觀眾從來沒聽過這樣柔和優(yōu)美、蕩氣回腸的音樂,頓時喜歡上了這種樂器。演出結束后,阿道夫一連謝了五次幕,臺下仍然掌聲不絕。
這種能奏出特殊效果的樂器一下子成了巴黎音樂界的寵兒。一支樂隊用這種樂器參加音樂大賽,輕而易舉地奪取桂冠。法國政府也將這種樂器列為軍樂隊必備樂器。這種樂器是什么?就是世人皆知的薩克斯管,是用發(fā)明者的名字來命名的。薩克斯管魅力無窮,有著與任何樂器相匹敵的巨大力量。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曾擔任阿肯色州管樂隊首席薩克斯管演奏員,前幾年還被媒體稱為“不老的薩克斯手”。
如果把阿道夫的成功比如一件果實,那么此前的磨難和變故就是陪襯這果實的小花絮、小綠葉、小枝枝彎彎了。或許正因為有了這些磨難和變故,成功才顯得如此耀眼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