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
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
努力是點燃智慧的火花;努力是埋葬庸才的墳墓;努力是實現(xiàn)理想的階梯。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的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篇1
馬尼爾·托雷斯是西班牙馬德里市一家摩托車廠的普通噴漆工。三年前的一天,馬尼爾正在車間里給摩托車外殼噴漆,廠長在巡視時見他工作挺認真就夸了他幾句,馬尼爾竟然連噴嘴都沒有關就轉過身去,紅色的油漆剎那間噴到了廠長的白襯衫上,廠長被弄得哭笑不得,尷尬地走了。同事們便紛紛嘲笑馬尼爾真是個蠢蛋。
本來事情應該就這樣過去了,可在一個月后,又發(fā)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那次廠里舉辦一個慶典活動,建議員工都帶著自己的愛人參加。他陪著妻子走遍大半個馬德里,終于挑到一件最滿意的外套。然而到參加聚會時才發(fā)現(xiàn),一位女性車間主任的著裝竟然和馬尼爾的妻子一模一樣。主任瞟了幾眼馬尼爾的妻子,對馬尼爾說:“你不是會噴衣服嗎?為什么不給你妻子噴一件獨一無二的衣服呢?”這番話惹得同事們再一次哈哈大笑起來。
馬尼爾和妻子羞愧得說不出話來,無趣地離開了。路上,馬尼爾咀嚼著車間主任的話,突然靈光一閃:如果真能發(fā)明一種“噴罐面料”,會怎么樣?第二天,馬尼爾來工廠辭職,說:“是我的那件蠢事給了我靈感,我要回家研究用噴漆的方式制作衣服!”
“你要研究用噴漆的方式制作衣服?這簡直太荒謬了!”廠長被他這個主意逗得前俯后仰,但馬尼爾去意已決,他也只能批準了。
辭職后,馬尼爾把大量時間都用來查閱各類資料和書籍,生活的擔子全落在了妻子一個人肩上,這讓妻子非常不滿,時常發(fā)牢騷說他已經被同事們笑傻了。但馬尼爾并不介意,他依舊繼續(xù)著自己的研究,并且開始頻繁拜訪許多大學的化學教授和時裝設計師,希望能發(fā)明出一種速干、廉價的無紡布料,做出像皮膚一樣合身而且絕對不會雷同的衣服。
兩年來,馬尼爾嘗試著把棉纖維、塑膠聚合物和可溶解化學成分的溶劑組合在一起,終于發(fā)明出不需一針一線編織或縫合也能結合在一起的面料。又經過半年多的研究和實驗,馬尼爾從天然纖維到合成纖維,從基色到熒光色,研發(fā)出了花樣繁多的面料。
馬尼爾請來一位模特帶上護目鏡,將噴嘴對準她身體輕輕一噴,一件純白色T恤就穿在了模特身上,而如果擔心純白T恤略顯過時,還可以給T恤噴上其他顏色,讓它變得吸引眼球。當然,噴好的衣服也能脫下來清洗,再次穿到身上。除了T恤,馬尼爾還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噴制出連衣裙、褲子、泳裝或者帽子等,再也不必擔心衣服不合身或者“撞衫”。甚至,當人們厭倦某種設計后,還可以把面料再次溶解,然后重新做成別的款式。
2010年9月,馬尼爾向政府申請了專利,并成立“噴罐面料有限公司”和研究團隊,致力于科技和設計的交叉學科研究,時裝界更是把這種“噴罐制衣”稱作是面料與時裝界的“奇跡”,爭先恐后與他簽訂長期合作協(xié)議。下一步,馬尼爾準備進軍醫(yī)藥和其他領域,生產噴制繃帶、藥膏等。
“如果說這是一個奇跡,那就是一個被嘲笑出來的奇跡,我感謝曾經嘲笑我的每一個人!”在9月23日的產品發(fā)布會上,馬尼爾這樣說。
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篇2
猴媽媽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聰明過人,二兒子生性木訥。
猴媽媽對猴哥哥抱有很大的希望,花大力氣著重培養(yǎng)他。只要動物們會的本領她都要猴哥哥學會,認為只有這樣才會在動物群中出類拔萃,成為最有出息的猴子。
于是,猴哥哥每天早早起床練聲,要學會雄雞報曉的本領;又去花狗那里去學武術,要練看家的基本功;還要每天練跑,將來跟駿馬比比奔馳的能力;還要鍛煉靈活性,以后與貓爭一爭捕鼠能手的稱號。
雖然猴哥哥每天很累,也不喜歡他要學的本領,但是為了有個好前途,懂事的猴哥哥仍然學得很努力,練得很用心。
猴弟弟沒有哥哥聰明,學什么都學不會,媽媽就放棄了對他的期望,讓他放任地玩耍。不聰明的猴弟弟特別喜歡攀爬跳躍,每天快樂地在樹枝間蹦來跳去。猴弟弟玩得很投入,過得很開心。
幾年過去了,有一天動物界要舉辦動物能力大賽,猴哥哥和猴弟弟都報了名。猴哥哥跟雄雞比報曉,跟狗比武術,跟馬比奔馳,跟貓比捕鼠┅┅ 結果,哪項也沒取上。而弟弟卻獲得了動物攀爬比賽的冠軍。
沮喪的猴哥哥和大失所望的猴媽媽怎么也搞不懂聰明伶俐又勤奮努力的猴哥哥為什么竟輸給了猴弟弟?
人要努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才有機會獲得成功。
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篇3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xiāng),父親在上海一家醫(y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xiāng)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后,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yè)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2007年,在接受一家美國媒體的采訪時,萬向集團董事長魯冠球這樣解釋自己當時的創(chuàng)業(yè)動機,“如果你出生在教室里,那么你以后就可以在那里讀書,如果你過去是一個農民,那么就一直會是農民,而我不想一直當農民,我要想一切辦法跳躍龍門。”
魯冠球出生在浙江省蕭山市寧圍鄉(xiāng),父親在上海一家醫(yī)藥工廠工作,收入微薄,他和母親在貧苦的鄉(xiāng)村,日子過得很艱難。15歲輟學后,經人幫忙,魯冠球被介紹到蕭山縣鐵業(yè)社當了個打鐵的小學徒。
但三年后,由于精簡人員,他被辭退回農村。不服輸?shù)聂敼谇驔Q定創(chuàng)業(yè),“沒想過要當企業(yè)家,我辦企業(yè)是逼上梁山。”當時他看到鄉(xiāng)親們磨米面不方便,而自己對設備很感興趣,便籌錢購買設備,開辦了一個沒敢掛牌子的米面加工廠。后來因為禁止私人經營,加工廠又被迫關閉,為了償還債務,魯冠球不得不將三間老房子變賣。
雖然受到打擊,魯冠球并未放棄。由于“停產鬧革命”,當時人們連鐵鍬、鐮刀都買不到,自行車也沒有地方修。在經過15次申請之后,魯冠球開辦了一個鐵匠鋪,很快生意紅火起來。
到了1969年,由于政府要求每個城鎮(zhèn)都要有農機修理廠,富有經驗且有些名氣的魯冠球被公社邀請去接管已經破敗的寧圍公社農機修配廠。其間除了管理農機修配廠,只要能賺錢、做得了的營生,魯冠球都做了嘗試。
之后10年間,靠作坊式生產出的犁刀、鐵耙、萬向節(jié)、失蠟鑄鋼等五花八門的產品,魯冠球艱難地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1978年春,魯冠球的工廠門口已掛上了寧圍農機廠、寧圍軸承廠、寧圍鏈條廠等多塊牌子,員工也達到了300多人。由于看到中國汽車市場開始起步,魯冠球調整公司戰(zhàn)略,集中力量生產專業(yè)化汽車萬向節(jié)。當年秋天,他將工廠改名為蕭山萬向節(jié)廠(即今天萬向集團的前身)。
在1980年的全國汽車零部件訂貨會上,雖被拒絕入場,但魯冠球并不放棄,在會場外擺起了地攤。在聞聽會場內正陷入價格拉鋸,他便張貼廣告,以低于場內20%的價格,銷售自己的高質量產品,很快廠家便涌出場外交易。萬向此役獲得了210萬元的定單,魯冠球成為最默默無聞的大贏家,打出了名氣。
看了關于努力和成功的事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