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訓練的經典文章
古人云,話是攔路虎,說話是一種藝術。有些人能夠“口吐蓮花”,而有些人因口不擇言留后患,不知不覺中就把人得罪了,其實那是在剝奪了自己的生存空間。會說話才好辦事,語言是人際交往的關鍵要素。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口才訓練的經典文章,供大家參考。
口才訓練的經典文章
亞歷山大大帝投入全部精力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長征途時,他作了一個關于獎賞的決定。他將所有的財富和土地分給了部下。部下庇爾狄迦斯對此很擔心,便問亞歷山大大帝:“陛下帶什么起程呢?”亞歷山大回答說:“我只有一個法寶,那就是希望?!?/p>
希望使人胸襟開闊,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賞心樂事。心胸狹窄的人,往往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快樂的心境。懷抱希望的人,知道昨天已經一去不復返。木已成舟是無法恢復原狀的。明智的辦法是,妥善處理后面的事情,心平氣和地過好每一天。
希望使人身處順境而格外謹慎,它讓雙眼射出睿智的光芒。時刻懷抱希望的人,會及時回想曾經的貧困和無奈。清掃心靈的灰塵,不會讓愚昧蒙蔽雙眼,能理智地克制欲望,放手追求夢想。
希望使人身處逆境而格外忍耐,讓我們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本心。懷抱希望,知道人生的道路不是都撒滿鮮花:懷抱希望,知道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是上天對人的考驗。懷抱希望的人,就是在一劫事都不妙時仍能微笑的人。
希望使人客觀冷靜地評價自己,讓我們明白沒有一幅畫是不被別人評價的,沒有一個人是不被別人議論的。時刻懷抱希望的人,不為外界的誘惑而丟失自我,不為一時的挫折否定自己。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無論自己處于多么嚴酷的境遇之中,時刻懷抱希望的人,將擁有自我,又不囿于自我。
華盛頓說:“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睍r刻懷抱希望會激發(fā)出強大的生命力。很多時候,失敗并不是因為我們智力低下,而是我們悲觀失望,對未來喪失了信心。時刻懷抱希望,就會助我們蹬過人生的長河。
讀文章練口才的意義
1、口才是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面、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诓藕玫娜瞬粏螁问亲炱ぷ訁柡?,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
2、你沒事讀文章只能說是練口才的一部分,多讀能讓你口齒伶俐,能讓你記住一些華麗的詞句,但是不能提高你的靈活應變能力,你的幽默感,你的博學和見識。
3、因此,你想練好口才,除了多讀以外,還必須加強學習,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廣學博文才有見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同時,對數、理、化方面也要注意學習,可以提高你的邏輯思維能力。
4、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你看像楊瀾等名主持人那樣的人,也是加強學習,不斷充電的。但是,只要你有毅力、有恒心就一定能成功?!笆郎蠠o難事只怕有心人” 加油!
開口說話四要素
第一,說話的時機
古人講:“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說話也是如此,話不在多,時機一定要對。能在最適宜的時機,說出最適宜的話,這才是最會說話的人。否則,如果說話的時機把握得不好,相反,還會給你帶來反面的效果?!度龂萘x》中的“楊修之死”大概就是如此。楊修作為曹操身邊一個直接參與機密要務、總領營帳諸事的行軍主簿,在戰(zhàn)事失利的緊急情況下,口無遮掩,自作聰明地從“雞肋”口令中隨意妄猜,并在軍中肆無忌憚散布消極言論,最終落得個被曹操以“亂我軍心”罪處死。楊修空有真才實學,卻因為說話時機不對,而招來“殺身之禍”。擴展閱讀《說話做事的110條技巧!學會受益終身》
那么,什么時候是說話的最佳時機?比如,在討論會上,什么時候是最佳發(fā)言的機會?如果你第一個發(fā)言,雖然能夠給聽眾造成先入為主的印象,可是,一般情況是,因為時間尚早,氣氛難免顯得沉悶,聽眾尚未適應,不太好調動他們的情緒??墒侨绻搅撕筮呍僦v,好處是能夠吸收別人的成果,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顯得井井有條,或針對別人的漏洞,發(fā)表更為完善的意見,可是因為時間太晚,很多聽眾都會覺得疲倦,希望盡快結束發(fā)言而不愿再拖延時間,因此效果也不理想。根據這些情況,經過研究證明,最好的發(fā)言機會是在第二或第三個人發(fā)言之后及時切入話題,這樣的效果最好。在這個時候,說話的氣氛已經活躍起來,如果你不失時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常常最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
孔子曾在《論語?季氏》里說:“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边@句話有3層意思:一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叫做急躁; 二是應該說話的時候卻不說,叫做隱瞞;三是不看對方的臉色變化,貿然信口開河,叫做閉著眼睛瞎說。選擇時機,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xiàn),同時更是發(fā)揮說話效果的好方法。只有對方對你所談的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你的話才會產生應有的效果,達到預期的目的。事實證明,說服他人的最佳時機是對方心情比較平和的時候。由于勞累、不順心或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情上時,他們是沒有心情來聽你說話的。
第二,說話的場合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其丈夫阿爾伯特相親相愛,感情和諧。妻子是一國之君,整天忙于公務和應酬,而丈夫卻不太關心政治,對社交缺乏興趣。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經深夜了,她回到臥室,見房門緊閉,就敲起門來。
問:“誰?”
答:“我是女王?!遍T未開,再敲。
問:“誰?”
答:“維多利亞?!遍T未開,再敲。
問:“誰?”
答:“你的妻子?!遍T開了,維多利亞走了進去。
女王回到家里,場合改變了,她就不再是女王,而是一位妻子。在宮廷上對著王公貴族說話是一種情形,回家說話應該是另一種情形。不看場合,隨心所欲,信口開河,想到什么說什么,這是“不會說話”人的一種拙劣表現(xiàn)。著名作家李存葆說過:在戰(zhàn)斗最激烈的時候,宣傳鼓動不會是長篇大論,有時面對敵人痛罵一聲,回頭向戰(zhàn)友一招手,喊一聲:“有種的,跟我上!”這比宣傳鼓動更有效。這也告訴我們,說話只有根據場合,靈活運用語言,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場合不同,氛圍不同,人們的心情也不同,他們對一些問題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會不同。同樣一句話,在此場合被認為合理、有見解、在彼場合則可能引起人家的厭惡和反感。設想一下,我們跟一個六七十歲的貧苦老農交流時大談網絡、信息高速公路會是一個什么情形,我想這位好農一定不知道你所云的是什么,說不定還會認為你腦子有毛病。這就叫“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拿什么鑰匙開什么鎖?!?/p>
第三,說話的對像和身份
我們都知道有一條成語叫“對牛彈琴”,它諷刺的就是“說話不看對象”。琴彈得再好,對牛也沒有任何意義。說話也一樣,不看人說話也沒有任何作用,有時還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殺身之禍。要了解聽話者的身份、年齡、職業(yè)、愛好、文化修養(yǎng)等諸多方面的情況,只有這樣,我們所說的話才有意義,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據說古代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xiāng)。魏明帝覺察之后,便派人去抓他。他的妻子為了攬過局面,告訴許允:“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币驗樗钪盼逯鸬幕实鄞蚪坏溃y于求情,卻可以“理”相爭,依皇帝的身份地位是不可能隨便以情斷事的,皇帝以國為大,以公為重,只有以理斷事和以理說話,才能維護好國家利益和作為一國之主的身份。
所以,在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guī)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xiāng)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他們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愿受處罰?!蔽好鞯叟扇丝疾煸S允提拔的同鄉(xiāng),他們確實很稱職,于是不僅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一套新衣服。根據是封建王朝制定的個人薦舉的任官制度,許允提拔同鄉(xiāng)一事,不管妥不妥當,都合乎皇帝在其身份地位上所認可的“理”。這可以說是善于根據說話對象的身份地位來選擇說話方式的絕好例子了。
說話不考慮對象,就等于射擊不瞄準。而關于什么樣的對象,說什么話。可以參考鬼谷子《權篇》中說的:“與智者言,依于博;與博者言,依于辨;與辨者言,依于要;與貴者言,依于勢;與富者言,依于高;與貧者言,依于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于敢;與愚者言,依于銳?!?/p>
第四,說話的方式和分寸
所謂說話的方式和寸,就是同一件事,你會選擇說哪一段,站在哪個角度說,比如,你太太炒菜,四個菜中只有一個好吃,你吃飯的時候會說那三個不好吃,還是說那一個好吃呢?一定是說那一個好吃,因為你說那三個不好吃也沒有用,再說好不好吃她和你一樣清楚,為什么要說呢?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時當過放牛郎,交了一些窮朋友。稱帝后,有兩個從前的窮朋友來見他。因兩人的話說得不一樣,兩人的命運也各不一樣。第一個人被引進宮內,他一坐下便指手劃腳地說:“我主萬歲!皇上還記得嗎?從前你和我都替財主放牛。有一天我在蘆花蕩里,把偷來的青豆放在瓦罐里煮。沒等煮熟,大家都搶著吃。你把罐子都打爛了,撒了滿地的青豆,湯都潑在地上了。你只顧從地上抓豆吃,不小心把草葉送進嘴里,卡住了喉嚨。還是我的主意,叫你把青菜葉吞下,才把卡在喉頭的草葉咽進肚里去?!敝煸奥犃怂氖稣f,在百官面前哭笑不得,為了保住體面,他把臉一沉厲聲喝道:“哪來的瘋子,替我亂棍打出去!”
這個抱頭竄出的倒霉蛋,去給朱元璋的另一位舊友——昔日的同路放牛娃說了這件事。那個放牛娃泯嘴一笑,說:“你看我去,保得富貴?!庇谑撬髶u大擺走進宮來,一見朱元璋,納頭便拜,然后敘起舊來:“皇上還記得嗎?當年微臣隨著你大駕都騎著青牛去掃蕩蘆州府,打破了罐州城,湯元帥在逃,你卻捉住了豆將軍,紅孩兒擋在了咽喉之地,多虧菜將軍擊退了他。那次戰(zhàn)斗我們大獲全勝。”朱元璋對舊友吹噓的那場戰(zhàn)爭心知肚明,但他卻把丑事說得含蓄動聽,面上有光。又想起當年大家饑寒交迫有難同當時的情景,心情激動,立即封這位舊友為御林軍總管。
對于同一件事,一個人是直通通地說,結果被推出斬首;一個委婉曲折地說,結果做了大官。話說的方式不一樣,所取得的效果也會有天壤之別。墨子曾回答他的學生子禽說:話說多了有什么好處呢?比如池塘里的青蛙天天叫,弄得口干舌燥,卻從來沒有人注意它。但是雄雞,只在天亮時叫兩三聲,大家聽到雞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它。同樣,在生活中,精辟的見解往往受人歡迎,泛泛空談則容易招人生厭。實踐證明,正確把握好說話的分寸,能夠給自己增添魅力、贏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機會。
口才訓練的經典文章相關文章:
★ 經典口才訓練文章
★ 口才訓練文章
★ 練口才的經典文章
★ 口才訓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