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5篇
生活靠我們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等待時,日子從凝視的雙眼前流過,塑造的只是一個失去活力的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反思,如果大家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精選篇1)
本組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教學備課有以下幾點反思:
1.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開發(fā)歷史課程資源
在備課時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fā)利用教材、圖書館、互聯(lián)網等資源,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明白教科書僅僅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資源,歷史老師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教案同時也要備學案。為學生提供哪些課外閱讀?什么情況下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組織歷史專題講座、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片等。都要預先計劃好,做到有備無患。備課過程中要本著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擴大涉獵的知識面;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德育、審美教育。正確認識并處理好課內外教學的關系,努力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互相促進。
2.授課過程中應側重于以歸納歷史知識點,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與技巧。
《課程標準》把原有的學科體系濃縮為數十個專題。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務和教育功能與學生掌握基本歷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墩n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指出: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作為基于歷史知識信息傳遞的教學課堂,就必須要在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在這一方面上,忌諱只是勾劃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這恰恰是歷史教學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學中不摒棄讓學生完全地記誦知識點,不教給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絕不是新理念下新課程的歷史教學。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精選篇2)
國家教育部頒布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guī)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fā)展進程和規(guī)律,進一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由于我教高一年歷史,高一年雖然還是用舊教材,但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說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yè)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于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yǎng)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fā)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并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精選篇3)
無處不在的精品-在2班上辛亥革命一課,講到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我從課件里調出來袁世凱的人物像,學生發(fā)出了驚訝的聲音,不是一、二個人,幾乎是全體學生,我便問:難道這個袁世凱和你們想象中的袁世凱有很大的差距嗎?學生們點頭,并補充:真實的袁世凱怎么哪么矮小?。浚ㄗ?,我投影的袁世凱正和一群高大的手下站在一起)難道袁世凱一定要高大嗎?我心里也在問自己,學生們?yōu)槭裁词聲羞@樣的印象呢?接著,我又補充了袁世凱腳不靈便,生有子女三十幾個。學生們好像更好奇了,順水推舟,我引導:鄧老師講的內容都是圖書館里《袁世凱傳記》里讀過來的,你們與其下課打鬧,時間花在閑話,閑心,閑思方面,還不如多讀一些歷史傳記呢,可以增加人文素養(yǎng)。學生點頭稱是。
也是在這節(jié)課上,我介紹了年幼的小皇帝溥儀被袁世凱逼迫下臺,可憐兮兮地淡出政治中心。學生們大多也知道末代皇帝,但對于溥儀的.經歷并不清楚,我就說:學校圖書館空著呢,里面躺著溥儀的回憶錄《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讀了這兩本書,中國近代的政壇風云,名人軼事也可以窺見個大概了。
又說到黃花崗起義中的林覺民,在屏幕上打出了《與妻書》,我說這是感天動地的信呀,學生好奇,我便翻譯給他們:意映我妻,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與你永別了,你現在還是現世的一個人,而我已是地下的一個鬼了。個別學生有所觸動了,大部分還沒有多大感覺,可能與我設置方式有問,如果配上圖像和哀感的音樂,再讓感性化的學生朗讀,是不是更能打動人呢?思考中。另,我又介紹了《與妻書》的姊妹文:袁枚的《祭妹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諸葛亮的《出師表》。
擴大學生知識面,引導學生涉獵書籍,我覺得有必要。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精選篇4)
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是高一(18)(19)(20)(21)(22)五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因為學生還處在高一年級這一非常特殊的學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個重點中學,學校上上下下一切為理科的學習科目馬首是瞻,每周和音體美相同的課時,還恨不得再減去一節(jié)留給學生自習。于是這就將我們歷史原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學科推上了一個極為難堪和尷尬的境地。但是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原則,我還是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jié)課,盡量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多了解歷史的真實,讓可憐的國民再找回一絲歷史的責任感,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讓學生喜歡全國人民都不重視的歷史課。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聽課,也就自然避免了我們通常認為的歷史課就是自習課就是有老師的休息課的窘迫困境,學生愛學這一科,覺得這一科對自己有用,自然上課就不會說話,打瞌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方式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fā)。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但是就像有些領導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剛踏上講臺不久的年輕教師”要想泰人自若的駕馭課堂實現上述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諸多不可能之下,我盡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實現,所有首先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我覺得對所教教材還不熟,對于知識的把握有所欠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真?zhèn)湔n,敷衍了事。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精明的很,老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了,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廣博的知識素養(yǎng),不出一周,學生便會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應付和得過且過的行為和想法都是極其可怕的,它會斷送學生對你的信任,甚至徹底顛覆學生對為人師表的教師的高大形象。所以我絲毫不敢放松備課這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在講每一節(jié)新課前,我都會通過對新老教材的對比,查閱相關資料。在頭腦中多次設想,在這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我該如何解答才會給他們最滿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與現實聯(lián)系很密切的問題時,我都會通過網絡或向政治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請教等途徑,盡量挖掘出歷史與現實的某種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歷史并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興趣。而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素質較高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善于表現自己。我就利用了他們這個特點,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的歷史興趣,有所收效。這幾個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勁頭都很高,我就盡量使他們成為帶動全班學習歷史的動力。毫不吝嗇的表揚他們,其他同學受到了感染,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在課前先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第一組研究“衣”、第二組研究“食”、第三組研究“住”、第四組研究“習俗”,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上課時給每一組5分鐘的時間匯報本組的
研究成果,后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21班的學生,聲情并茂講的非常好。(我已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節(jié)課的成功之處)。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當我們回歸課堂的本真時,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我首先懷疑的是: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懂?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作為年輕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反思中,在這樣對課堂瑕疵的苦苦尋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我覺得,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游史海,創(chuàng)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切不能“抱著石頭跳舞”無趣且無效。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精選篇5)
就通史與專題的關系的理解:以往高中歷史章節(jié)體通史教材的特點是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內容多而淺,教師們對它已習慣和適應了。而今模塊單元體專題教材的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但新教材剛使用,教法也在探索中,老師們很不適應,再者學生初中的歷史知識幾乎空白,故而高中歷史教學壓力很大。
為此我以為應抓住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方能更好地適應新教材的要求:
一個理念:傳統(tǒng)與現代有機的結合,但在過度階段應立足于傳統(tǒng)。即重視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與訓練,在此前提下,以新教材做為素材,對重要的考點展開討論進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讓他們在過程中感悟人生。
操作程序:
A、課前預習演講(引導學生把握教材整體線索)
B、對重點段落設問(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以激發(fā)興趣)
C、通過史實回憶、史實梳理、分析得出理性的.結論(讓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D、作業(yè)或測試(筆試+口試+小論文)(反饋新課標掌握情況)
E、帶學生外出考察珠海歷史遺跡(課外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