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行書書法字帖_蘇軾行書書法作品欣賞
蘇軾書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顏真卿、楊凝式等人。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蘇軾行書書法字帖,希望你們喜歡。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欣賞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1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2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3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4
蘇軾行書書法字帖5
本朝善書第一者——蘇軾
蘇軾書法取法王羲之、李北海、顏真卿、楊凝式等人。黃庭堅《山谷題跋》:“東坡道人少日學(xué)《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酬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誠懸,中歲喜學(xué)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至于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蘇軾書善則善矣,然千年來學(xué)習(xí)蘇軾書法少有登堂入室者。正如清代書畫家錢泳所說:“余年過五十余,無有進境亦不能成家,擬以蘇書終其身孰知寫未三四年,毛疵百出旋復(fù)去之。乃知坡公之書未易學(xué)也。”因此,他甚至認為:“四家皆不可學(xué),學(xué)之輒有病。蘇黃米三家尤不可學(xué),學(xué)之不可醫(yī)也。”其觀點似有偏頗,但蘇軾書法確實難學(xué)。蘇軾天資聰穎,隨手寫去修短合度,他說:“我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他的書法“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得晉之韻、唐之法,并開創(chuàng)宋之意,其玄妙自不可言,故難以企及。學(xué)習(xí)蘇軾書法我認為有幾個門檻是很重要的。
一、蘇軾書法,信筆處最難感悟
眾所周知,書法和其他任何藝術(shù)一樣,都是有法度可循的??梢?ldquo;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但不可以沒有法度的信筆揮灑。而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論用筆》里說:“東坡書筆俱重落,米襄陽謂之畫字,此言有信筆處耳。”東坡的信筆處,是法度之外而又情理之中,是“我書意造”,是“無意于佳。”
書法,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書法尚意,蘇軾滋味猶濃。然韻可追,法可循,意不可學(xué)。“意”是書者當時的情思勃發(fā),是真性情躍然紙上。如果學(xué)習(xí)者除了追求形似神似外,還要把字里行間的“意”寫出來,那只有一個路徑:了解當時的寫作背景,身臨其境、心手兩忘,“無我”地去臨習(xí)。字里行間,見情見性,就算臨習(xí)到家了。例如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我們需要了解它是寫于宋元豐五年(1082年),當時蘇軾因 “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生活上的窮困潦倒和政治上的失意,讓他感到落寞無比,于是在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jié),寫下了這兩首五言詩: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也擬哭涂窮,死灰吹不起”。
書寫此卷的時間大約在翌年,或元豐七年離開黃州以后。其詩蒼勁沉郁,飽含著生活凄苦,心境悲涼的感傷,富有強烈的感染力。其書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故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穩(wěn)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蘇軾將詩句心境情感的變化,寓于點畫線條的變化中,或正鋒,或側(cè)鋒,轉(zhuǎn)換多變,順手斷聯(lián),渾然天成。其結(jié)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輕有重,有寬有窄,參差錯落,恣肆奇崛,變化萬千。筆酣墨飽,神充氣足,恣肆跌宕,飛揚飄灑,巧妙地將詩情、畫意、書境三者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蘇軾“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難怪黃庭堅嘆曰:“試使東坡復(fù)為之,未必及此。”
蘇軾“無意為書家”的書法作品,其信筆處往往是情在胸中,意在筆下,心手相暢的結(jié)果。其酣暢淋漓表現(xiàn)出來的“爛漫”,清代書法家包世臣認為“在東坡,病處亦覺其妍,但恐學(xué)者未得其妍,先受其病。”故其信筆處,乃難學(xué)處也。
二、蘇軾書法,超邁處最難企及
蘇軾書法里還裹挾了其雄文大筆的氣魄,故其書法肉豐而骨勁,寬博而秀偉。理學(xué)家朱熹說蘇軾“筆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臨帖,物色牝牡,不復(fù)可以形似較量,而其英風逸韻,高視古人。”
正如朱熹所說,東坡書法追慕成風,然其超邁處人們總是無法逾越。雄才偉略的康熙皇帝年輕時便仰慕蘇軾,酷愛蘇軾書法的以跌宕取勢,以雄秀取態(tài)??滴踉缒暧小队R蘇軾中呂滿庭芳》,但終歸不是書法家,沒有能臨出其恢弘的氣勢來。清代書法家吳德旋說自己“余年三十余始留意書學(xué),即好東坡、思白二家。而苦無入處。”他感到“東坡筆力雄放,逸氣橫霄,故肥而不俗。要知坡公文章氣節(jié),事事皆為第一流。余事作書,便有俯視一切之概,動于天然而不自知。”由此可見,蘇軾書法的超邁處,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呈現(xiàn)出“工夫深,雖枯亦潤,精神足,隨瘦亦肥”的境界。
我們不妨看看蘇軾書寫的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此碑宋刻在安徽全椒縣,四川眉山三蘇祠有當代的重刻本。1998年,我到三蘇祠考察,見到了眉山重新鐫刻的《醉翁亭記》,深深被其神采和氣勢所震撼,可謂刻工細膩,十分逼真地展現(xiàn)了蘇軾的書法特點。此碑書于歐陽修逝世后近二十年。其震撼靈魂之處在于:用筆厚重,結(jié)字縝密,筆畫的披拂之間既有遒勁,又顯灑脫。其超逸處在于巧寓對比,錯綜變化,顯示靈逸。此書法有貼近歐陽修《醉翁亭記》的瀟灑縱橫,也有蘇軾外柔內(nèi)剛,綿里裹鐵的氣脈,二者巧妙地融合為超邁大氣,堪稱“雙絕”的藝術(shù)精品。其成功在其筆下,更在其思想和境界的深處。
三、蘇軾書法,創(chuàng)新處最值得學(xué)習(xí)
藝術(shù)不是一灘死水,藝術(shù)的成功要“為有源頭活水來。”唐詩、宋詞、元曲,都是各自時代特點的藝術(shù)展現(xiàn),這也是藝術(shù)為時代接受的必然要求。蘇東坡的藝術(shù)價值取向與創(chuàng)作心態(tài)是和積學(xué)深至、不斷實踐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的。他說: “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體現(xiàn)出蘇軾強烈的變革求新思想。
蘇軾從傳統(tǒng)中廣泛吸收營養(yǎng),其書法中的許多特點都可以在前輩書家中找到根據(jù)。然而蘇東坡高人之處在于他能食古而化,知法而變,勇于和善于創(chuàng)新,終于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他學(xué)古人輕形求意,明確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極力稱揚尚意書風。宋代崇尚的是“亞圣”顏真卿的書法,蔡襄、歐陽修、司馬光等,都以顏真卿為宗,他們在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未能擺脫唐代書風。首開宋一代“尚意”書風的,就是蘇軾。
蘇軾元豐五年(1082年)與友人暢游赤壁,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前赤壁賦》。此賦用筆鋒正力勁,在寬厚豐腴的字形中,筆力凝聚收斂在筋骨中,此謂“純綿裹鐵”。這種力又往往從鋒芒、挑踢、轉(zhuǎn)折中閃爍出來,就像寬博的相貌中時有神采奕奕的目光流觀顧盼。特別耐人尋味的是,蘇軾選用行楷表現(xiàn)出一種靜穆而深遠的氣息。明董其昌贊揚此書墨法:“每波畫盡處每每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傳耳。”《前赤壁賦卷》表現(xiàn)出的特點是字形扁闊豐肥,左秀右枯,用墨必濃,成為蘇軾別于前期書法,也有別于前人書法的蘇體特點。
蘇軾在《柳氏二外甥求筆跡》里說:“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他告誡學(xué)書者,“作字法,識淺、見狹、學(xué)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字是要下工夫練的,但如果只知埋頭寫字而不知讀書,則只能成為書匠,而不能成為書法家。也就是說,書法的“門檻”絕不僅僅是書法本身。蘇軾的書法里,包含了蘇軾的諸多修養(yǎng),學(xué)好蘇軾書法,除了觀其詩書畫論,走入他絕妙天下的藝術(shù)世界外,還要體味他充滿樂觀精神的生活態(tài)度,充滿擔當?shù)娜松鷼馀桑錆M真知灼見的人生智慧。
看過“蘇軾行書書法字帖”的人還看了:
1.毛筆行書書法字帖
2.毛筆書法字帖行書
3.行書書法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