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書法作品
董其昌(1555—1636)是晚明著名的文人畫家、繪畫理論家和美術鑒賞家。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董其昌書法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董其昌書法作品欣賞:
董其昌書法作品1
董其昌書法作品2
董其昌書法作品3
董其昌書法作品4
董其昌書法作品5
董其昌繪畫成就:
董其昌強調以古人為師,但反對單純機械地模擬蹈襲。隨著閱歷的增加、思想的成熟,他在繼承前人技法時不倚傍他人廡下"作重臺",而是有選擇地取舍,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他認為如果離開了自己的創(chuàng)意,古人的精神也難以表達,故應以自己獨創(chuàng)的形式再現(xiàn)古人的"風神"。憑借自己對古人書畫技法得失的深刻體會,他攝取眾家之法,按己意運筆揮灑,融合變化,達到了自成家法的化境。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tǒng)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并在題識中加以標榜,雖然處處講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格,其畫法特點,在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yǎng),融會于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云流潤,柔中有骨力,轉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清雋雅逸,他在天啟二年六十七歲時臨摹北宋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采取青綠設色、水墨兼并淺絳的綜合繪畫技藝手法,充分表現(xiàn)出他的人物工筆精湛、山水風格獨特畫壇藝術自然傳承的巨匠魅力。他的畫風在當時聲望顯著,成為"華亭派"的首領。
董其昌特別講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畫兼擅潑墨、惜墨的手法,濃淡、干濕自然合拍,著墨不多,卻意境深邃,韻味無窮;無須炫異矜奇,而真氣橫溢,充塞紙間。董其昌的設色山水,或用楊升沒骨法,從彩筆代替墨筆,完成線條、輪廓、鉤、勒、皴、擦,盡態(tài)極妍,不為刻畫;或仿黃公望的淺絳法,參以趙大年、趙孟頫的青綠法,別樹一格,層次分明,淡雅清新,生機盎然。
董其昌作畫強調寫意,使綺麗多姿的山水顯得有些捉襟見肘的色彩。但是他兼長書法、詩文,每每繪完山水,題以詩文,行楷簇簇如行蠶,閃閃如迅霆飛電,全圖詩、書,畫相映成趣,和諧一致,更富有抒情意境。董氏的創(chuàng)作,因而成為文人畫追求意境的典范。
如《遙峰潑翠圖》,整個畫面不過是干遠景而已,筆墨也很簡單,但神韻、骨力俱足。畫面的前部作一隅坡腳,綴以數塊荒石。坡腳上有三株老樹,交錯而立。中間一株是夾葉樹,稍事勾勒,卻枝葉備見;旁邊兩株的樹葉,則充分發(fā)揮潑墨的作用,左以直抹示盤曲,右以橫點示傲岸,濃淡相間,一派生機。畫面上部以淡墨一抹而就,遠山橫貫,僅見輪廓隱人天際,山體卻茫茫然,仿佛煙嵐縈繞,雄渾無比。作者再用濃墨在一片淡遠的景色中,染出幾處高低錯落的樹葉,遠近有致,層次豐富,煙云流動,充塞渚岸。左側繪有小坡,坡上以橫墨抹出數株直樹。中間汪洋大水,不施筆墨,而萬頃湖面浩瀚無涯之氣勢躍然紙上。此圖長225厘米,寬75厘米,如此大幅立軸,只寥寥地布置些近樹遠山,就把握住整個畫面峰遙、水闊、樹翠的神情。這正是董其昌巧妙地運用"王洽潑墨,李成惜墨,兩家合之,乃成畫訣"的結果。全幅似疏似漏,但沒有照應不到的地方,用筆爽利遒勁,又含蓄靈秀,純以墨色氣勢的潤澤、醒目而動人遐思。如不是熟練地掌握"空處有畫"的本領,就不會有這樣高明的布局。有人認為這是董其昌從"寬能走馬、密不通風"的書體結構中觸悟而得,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整幅立軸不設色,但面貌清麗,有咫尺千里之勢,給人以遠深寧靜的感覺。
再如他暮年所作《關山雪霽圖》,山巒林壑,綿延無際。右方重巒疊嶂,氣勢沉雄。中間幽壑重重,峭壁矗立,村落、叢林、流泉、山徑,錯落有致,雜而不亂;大江曲折跌宕其間,雖有干巖萬壑,亦無窒礙不通的感覺。左方云煙彌漫,浸淫樹石,路遙山重,隱人微茫,深遠莫測,意味不盡。圖中以渴筆鉤勒峰巒山石,皴擦的運用極其準確、靈活,而線條流走輕快,疏密得宜。山岡陵石的凹凸明暗,則以橫點巨苔,配上淡墨直皴的層層渲染來加以完成,技巧純熟,無懈可擊。意境樸厚深邃,很有"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詩意。全圖用筆老辣生拙,骨力練達,墨氣鮮潤,絕去甜俗,以疏曠之筆,畫出凝寒淡遠的景致。卷尾數行行楷跋文,書體娟秀剛勁,更使此圖富有書卷氣,爽朗瀟灑,自具風格。正如中國當代書畫家南山樂山評論董其昌的藝術特點說:董香光(董其昌)滿腹經綸,故能筆清墨潤,山色如洗,寧靜深邃,絕無塵垢。
看過“董其昌書法作品”的人還看了:
1.董其昌毛筆書法
2.董其昌書法楷書
3.董其昌行書書法
5.大字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