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
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
在初一我們學過的古詩中那四首比較重要呢?下面是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一)
步出夏門行·觀滄海兩漢: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賞析:
《觀滄?!肥墙杈笆闱椋蜒矍暗暮I暇吧妥约旱男坌膲阎竞芮擅畹厝诤显谝黄??!队^滄海》的高潮放在詩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fā)性,更能激發(fā)我們的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這也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這兩句話點明“觀滄海”的位置:詩人登上碣石山頂,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觀”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澹”寫的是動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的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輪廓。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澹”一句的進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二)
錢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賞析: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耳畔還回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贊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yōu)美詩歌來。
前人說“樂天之詩,情致曲盡,入人肝脾,隨物賦形,所在充滿”(王若虛《滹南詩話》),又說“樂天詩極深厚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fā)”(田雯《古歡堂集》)。這首詩語言平易淺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選擇的鏡頭寫入詩中,形象活現,即景寓情,從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體現出作者游湖時的喜悅心情,是當得起以上評語的。
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三)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賞析: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放舟于綠水之上,繼續(xù)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駛去。這時候,一群北歸的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故事,還是托雁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里人。這兩句緊承三聯(lián)而來,遙應首聯(lián),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詩人乘舟來到北固山下,展現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壯麗景色。殘夜將盡,旭日從水中孕育而出;時令雖在舊年,春意已經闖入江南。“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描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著時光的流逝,蘊含自然理趣。
該詩寫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時看到的兩岸春景。先寫青山重疊,小路蜿蜒,碧波蕩漾,小船輕疾。“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描摹長江下游潮漲江闊,波濤滾滾,詩人揚帆東下的壯觀,氣概豪邁。“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為歷來傳誦的名句,描繪了晝夜和冬春交替過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悅,由此而引動末句的鄉(xiāng)思,以歸雁傳書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春景和鄉(xiāng)思和諧交融。
總之,這首詩抒寫詩人泛舟東行,停船北固山下,見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而引發(fā)的懷鄉(xiāng)情思,熔寫景、抒情、說理于一爐。全詩和諧優(yōu)美,妙趣橫生。堪稱千古名篇。這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于唐人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唐人殷璠選入《河岳英靈集》時題為《江南意》,但有不少異文:“南國多新意,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數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本文系據長期傳誦的《次北固山下》。
有關初一的古代詩歌四首知識點(四)
天凈沙·秋思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欣賞:
他的布景:“又是黃昏,一天快要結束。夕陽斜掛在山頭欲落還留的樣子,依依不舍得完成了一天的使命。眼前的景色真是滿目凄涼,藤是枯萎的藤,已經沒有了生命。樹是千年老樹,颯颯的西風在吹著它走向風燭殘年。道是荒涼的古道,馬是體弱無力的瘦馬。飄零在天涯海角的人,面對如此蕭瑟的景色怎么能不斷腸呢。你看這小橋、流水、人家都是那么安詳,那么靜謚。又是那么溫馨。而我的家鄉(xiāng)、親人卻又離我那么遠。哦,他們還好嗎?天氣漸漸變冷,他們加了衣服嗎?買了被子嗎?這一切的一切是都么讓人牽掛。既然那么讓人牽腸掛肚,我為什么不早點回去呢?為了所謂的前程嗎?為了那所謂的功名嗎?那功名離我近嗎?遠嗎?京城的路還有多長呢?我又是那么的迷茫。在這樣的黃昏中,在這樣的古道上。又是這樣蕭瑟的季節(jié)。我是繼續(xù)去追求功名呢?還是會去服侍那年老的雙親呢?我自己也不能回答自己。只好滿懷愁緒徘徊在漫漫得古道上了……。”如此蕭瑟的景色讓人滿目凄涼,又加上安詳,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做反襯,使愁情更為深切,悲傷更為凄瀝。寫景之妙盡妙于此也!
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覺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經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讓人泣不成聲也。最絕處在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寫人之瘦而偏不寫人,由寫馬之瘦而襯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貧。路途跋涉之艱辛。求功名之困苦。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