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
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
大家平時愛看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嗎?下面就讓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吧,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經(jīng)典篇】
1.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3.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4.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5.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6.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
7.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徐錫麟《出塞》
8.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9.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0.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11.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12.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13. 夜戰(zhàn)桑乾北,秦兵半不歸。——許渾《塞下曲》
14.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15.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張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熱門篇】
1. 秦中花鳥已應(yīng)闌,塞外風(fēng)沙猶自寒。——王翰《涼州詞二首》
2.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杜甫《月夜憶舍弟》
3.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fēng)大散關(guān)。——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4.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少年行四首》
5.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fēng)云接地陰。——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6.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yuǎn)何須生入關(guān)。——李益《塞下曲》
7. 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李白《關(guān)山月》
8. 傳聞一戰(zhàn)百神愁,兩岸強(qiáng)兵過未休。——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9. 大漠風(fēng)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10. 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徐錫麟《出塞》
11.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李頎《古從軍行》
12. 落日胡塵未斷,西風(fēng)塞馬空肥。——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
13.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14. 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馬戴《出塞詞》
15. 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云。——王涯《塞下曲二首·其二》
關(guān)于邊塞的詩句古詩【精選篇】
1. 鐵衣霜露重,戰(zhàn)馬歲年深。——戎昱《塞下曲·其六》
2. 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李頎《古意》
3. 昨夜秋風(fēng)入漢關(guān),朔云邊月滿西山。——嚴(yán)武《軍城早秋》
4. 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5.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王維《使至塞上》
6.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李白《從軍行》
7.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8.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9. 軍中宜劍舞,塞上重笳音。——張說《幽州夜飲》
10. 燕歌未斷塞鴻飛,牧馬群嘶邊草綠。——李益《塞下曲·其一》
11. 沙場烽火連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祖詠《望薊門》
12.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陳羽《從軍行》
13. 野云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李頎《古從軍行》
14.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15. 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yīng)霜塞晚,橫槊看詩成。——周紫芝《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16.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向月明看。——李益《從軍北征》
17. 照野旌旗,朝天車馬,平沙萬里天低。——周密《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
18. 塞上秋風(fēng)鼓角,城頭落日旌旗。少年鞍馬適相宜。——元好問《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時作》
19.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劉過《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20.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周紫芝《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