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流派有哪些
流派是由具有某種共同藝術觀念、共同美學思想、共同審美趣味、共同創(chuàng)作傾向和共同藝術特色的藝術家形成或組成的具有一定社會影響的藝術團體或派別。因此,下面小編從攝影的角度給大家介紹一下攝影的流派,希望對你有幫助!
1.攝影的流派:繪畫主義攝影
繪畫主義攝影是流行于20世紀初攝影領域的一種藝術流派,它產生于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
該派攝影家在創(chuàng)作上追求繪畫的效果,或“詩情畫意”的境界。它大致經歷了這樣三個階段:仿畫階段;崇尚曲雅階段;畫意階段。
繪畫主義攝影家提出,“應該產生攝影的拉斐爾和攝影的提茨安。”
繪畫主義攝影經歷了較長的發(fā)展時期,第一個繪畫主義攝影菜是英國畫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長人像攝影,作品結構嚴謹,造型優(yōu)雅。1851年至 1853年,是繪畫主義攝影的成長時期。1869年,英國攝影家HP羅賓森(1830-1901)發(fā)表了攝影的畫意效果一書,他提出:“攝影家一定要有豐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藝術認識,方足以成為優(yōu)秀的攝影家。無疑的,攝影術的繼續(xù)改良和不斷發(fā)明啟示出更高的目標,因為攝影本身無論如何精巧完備,還只是一種帶引到更高的目標而已。”為該派奠定了理論基礎。
1857年,OG雷蘭德(1813-1875)創(chuàng)作了一幅由30余張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藝復興風格的作品:兩種生活方式,標志著繪畫主義攝影藝術上的成熟。
這一時期的作品,其題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規(guī)喻性。拍攝時,預告打好草圖,然后利用模特兒、道具,組織和安排場面,并通過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畫面的繪畫效果。
隨后,繪畫主義攝影的內容有所擴大,但風格仍崇尚古典主義,造型和構圖仍具學院派的法則,因而顯得含蓄、沉表、典雅。
當該流派發(fā)展到畫意階段時,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舊是它的特點。
由于繪畫主義攝影家強調藝術修養(yǎng):“如果想要使攝影在藝術上有地位,攝影家就必須首先培養(yǎng)起審美的能力和育實藝術的修養(yǎng)。”所以其歷史功績是把攝影從初期機械地摹寫對象引導到造型藝術的領域中去,促使了攝影藝術的發(fā)展。
由于繪畫主義的創(chuàng)作大都脫離現(xiàn)實生活,加上攝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們審美趣味的不斷發(fā)展,為“自然主義”所沖擊。盡管這樣,在今天的攝影藝術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這一流派的主要攝影家和作品有:普萊期(?-1896)的男爵之宴、魯賓遜漂流記、寶塔情景;羅賓林的當一天工作完了的時候、秋天、兩個小姑娘、彌留、拿著毒藥瓶的朱麗葉、黎明和落日;雷蘭德洗禮者圣約朝霞之首、伊菲吉尼亞、優(yōu)迪特與荷羅佛尼斯;金馬倫夫人(1815-1897)的湯姆士卡萊爾和尼達(1820-1910)的彌留之際的囂俄等等。
2.攝影的流派:印象派攝影
1899年,英國舉辦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的首次展覽。繪畫主義派攝影家羅賓森在其影響下,提出“軟調攝影比尖銳攝影更優(yōu)美”的審美標準,提倡“軟調”攝影。該流派是繪畫印象派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開始,他們運用軟焦點鏡頭進行拍攝,布紋紙洗印,追求一種模糊朦朧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隨著“溴化銀洗相法”和在顏料中混入重鉻酸膠洗相紙法的出現(xiàn),印象派作品從對鏡頭成象的控制發(fā)展到暗房加工。他們提出“要使作品看起來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認為“假如沒有繪畫,也就沒有真正的攝影。”
在這種理論指導下,印象派攝影家還用畫筆、鉛筆和橡皮在照片畫面上加工,特意改變其原有的明暗變化,追求“繪畫”的效果,如拉克羅亞在一九零零年創(chuàng)作的《掃公園的人》,就象是一幅畫在畫布上的炭筆畫。印象派攝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攝影藝術自身的特點,所以有人又把它稱之為“仿畫派”??梢哉f它是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個分支。
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調子沉郁,影紋粗糙,富有裝飾性,但缺乏空間感。其著名攝影家有杜馬希(?-1937)、普約(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爾柯夫(1848-1918)、埃夫爾特(1874-1948)、米尊內(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3攝影的流派:.寫實攝影
寫實攝影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攝影流派,延綿至今,仍是攝影藝術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
該流派的攝影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恪守攝影的紀實特性,在他們看來,攝影應該具有“與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實性,畫面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只有具有“數(shù)學般的準確性”,作品才能發(fā)揮他種藝術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說服力。A·斯蒂格利茨曾說:“只有探討忠實,才是我們的使命。”另一方面,他們又反對象鏡子那樣冷漠地、純客觀地反映對象,主張創(chuàng)作應該有所選擇,對所反映的事物應該有藝術家自己的審美判斷。著名寫實攝影大師劉易斯·海因就說過這樣的名言:“我要揭露那些應加糾正的東西;同時,要反映那些應予表揚的東西。”可見他們崇尚藝術應該“反映人生”的觀點。他們敢于正視現(xiàn)實,創(chuàng)作題材大都取于社會生活。藝術風格質樸無華,但具有強烈的見證性和提示力量。
最早的寫實攝影愛好當推英國攝影家菲利普·德拉莫特于1853年拍攝的那些火棉膠紀錄片。稍后,則是羅斯·芬頓的戰(zhàn)地攝影和六十年代末的威廉·杰克遜的黃石奇觀。1870年以后,寫實攝影漸趨成熟,開始把鏡頭轉向社會,轉向生活。如當時的攝影家巴納多博士就拍攝了流浪兒童的悲慘境遇,而震動了人們。
隨后,寫實攝影家人才輩出,作品都以其強烈的現(xiàn)實性和深刻性而著稱于攝影史。例如英國勃蘭德的《拾煤者》;美國R·卡帕的《通敵的法國女人被剃光頭游街》;法國韋絲的《女孩》等等,不勝枚舉。
4.攝影的流派:自然主義攝影
1899年,攝影家彼得·亨利·愛默生鑒于繪畫主義創(chuàng)作的弱點,發(fā)表了一篇題為《自然主義的攝影》的論文,抨擊繪畫主義攝影是支離破碎的攝影,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他認為,自然是藝術的開始和終結,只有最接近自然、酷似自然的藝術,才是最高的藝術。他說,沒有一種藝術比攝影更精確、細致、忠實地反映自然,“從感情上和心理上來說,攝影愛好的效果就在于感光材料所記錄下來的,沒有經過修飾的鏡頭景象。”該派另一位大師A·L·帕邱說得更明確:“美術應該交給美術家去做,就我們攝影來說,并沒有什么可借重美術的,應該從事獨立性的創(chuàng)作。”
由此可見,這種藝術主張,是對繪畫主義的反動,它促使人們把攝影從學院派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對充分發(fā)揮攝影自身特點有著促進作用。
這一流派的創(chuàng)作題材,大都是自然風光和社會生活。
由于自然主義攝影滿足于描寫現(xiàn)實的表面現(xiàn)實和細節(jié)的"絕對"真實,而忽視對現(xiàn)實本質的挖掘和對表面對象的提煉,一句話,不注意藝術創(chuàng)作的典型化和藝術形象的典型性,因而,它實質上是對現(xiàn)實主義的庸俗化。有時會導致對現(xiàn)實的歪曲。
這一派著名的攝影家有德威森(1856-1930)、威爾欽遜(1857-1921)、葛爾(?-1906)、搔耶(1856-?)、薩特克利夫(1859-1940)等。
5.攝影的流派:純粹派攝影
純粹派攝影是成熟于二十世紀初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其創(chuàng)導者為美國攝影家斯蒂格里茲(1864-1946)。他們主張攝影藝術應該發(fā)揮攝影自身的特質和性能,把它從繪畫的影響中解脫出來,用純凈的攝影技術去追求攝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清晰、豐富的影調層次、微妙的光影變化、純凈的黑白影調、細致的紋理表現(xiàn)、精確的形象刻畫。總之,該派攝影家刻意追求所謂的“攝影素質”:準確、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現(xiàn)被攝對象的光、色、線、形、紋、質諸方面,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藝術的媒介。
科班1913年送展的俯瞰紐約,就是純粹派中的佳作。攝影家從高處俯瞰紐約某個廣場,雖沒有任何加工、修飾,但新穎的構圖,獨特的造型,使人耳目一新,再如E斯坦誠的K桑德伯格,則是用多次曝光的手法,了獨幅作品空間、時間的限制,在一個畫面中細膩地刻畫了詩人情緒的轉換,影調的組合和構圖的變化,極有韻律感。
從某個角度說,純粹派的某些主張和創(chuàng)作是形式主義和自然主義的“混血兒”,后來則衍變成“新即物主義”。但該流派在一定程度上曾促進了人們對攝影特性和表現(xiàn)技巧的探索和研究。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是斯特蘭德(1890-?)和F64小組攝影組織中的攝影家,如亞當斯、坎寧安等。
純粹派后期的作品則向線條、圖案和歪曲形象的抽象方面發(fā)展,其有影響的攝影家是亞博、史丁納、史脫特文和伊凡思等。
6.攝影的流派:新即物主義攝影
新即物主義攝影又稱“支配攝影”、“新現(xiàn)實主義攝影”。為本世紀二十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藝術特點是在常見的事物中尋求“美”。用近攝、特寫等手法,把被攝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出來,突出地表現(xiàn)對象的某一細部,精確如實地刻畫它的表面結構,從而達到眩人耳目的視覺效果。它不考慮藝術的本質在于提示對象的本質,因而其美學思想是屬于自然主義范疇的。例如,攝影家帕邱在一九二三年拍攝的火車頭的回轉軸就是用近攝手法,表現(xiàn)了火車頭回轉軸運轉時的狀態(tài),由于畫面摒棄了其他細部因而給予觀眾的視覺印象是強烈的。
新即物主義的理論先驅是斯特蘭德,他對即物主義藝術特征作了如下規(guī)定:“新即物主義乃是攝影的本質,并且也是攝影的產物和界限。”他認為,攝影“對生命的表現(xiàn)極強,而且需要觀察正確事物的眼睛。為此,并非根據敷衍的過程和操作方法,而是必須運用純凈的攝影術才行。”新即物主義攝影的創(chuàng)作先驅則是阿杰和斯泰肯。而實際創(chuàng)始者為上面提到的帕邱。
新即物主義攝影家的功績是促使人們對攝影自身特性的研究和探索,把攝影從審美性的虛幻世界中拉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但是,由于過分強調了細部物質表面結構的描寫,為后來的抽象主義攝影提供了萌發(fā)的土壤。
一九二五年前后,由于出現(xiàn)了大口徑的小型照相機,新即物主義的表現(xiàn)領域有了新的發(fā)展,產生了不少人像作品及反映社會生活和自然風光的作品。
新即物主義的著名攝影家有桑德(1876-1964)、勒斯基(1871-1956)、黑葛(1893-1955)、希爾夏(1881-1948)休利曼·霍培(1878-?)、埃夫特(1874-1948)、威斯吞·亞當斯(?-1902)等。
7.攝影的流派:超現(xiàn)實主義攝影
超現(xiàn)實主義攝影為達達派沒落時期出現(xiàn)于攝影藝術領域中的一種流派,興起于上世紀三十年代。
這一流派有著較為嚴謹?shù)乃囆g綱領和藝術理論。他們認為,用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去表現(xiàn)現(xiàn)實世界是古典藝術家早已完成了的任務,而現(xiàn)代藝術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討過的那部分人類的“心靈世界”。因而,人類的下意識活動,偶然的靈感、心理變態(tài)和夢幻便成了超現(xiàn)實主義攝影藝術家們刻意表現(xiàn)的對象。
攝影中的超現(xiàn)實主義者也象達達派攝影家一樣,利用剪刀、漿糊、暗房技術作為自己主要的造型手段,創(chuàng)造一種現(xiàn)實和臆想、具體和抽象之間的超現(xiàn)實的“藝術境界”。所以其效果是奇特、荒誕而又神秘的。
該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英國攝影家絲頓和美國的布留奎爾(1880-1945)。真正完成者為英國舞臺攝影家馬可賓(1905-?),他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把"超現(xiàn)實"的虛和現(xiàn)實中的實揉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種既虛幻又實在的境界。例如,他在一九四六年創(chuàng)作的《馬可賓的自畫像》就是一幅很典型的超現(xiàn)實作品,它是運用四次曝光的手法拍攝出來的--一次正面,兩次側面和一次一只眼睛。
這一流派的著名攝影家有從事超現(xiàn)實主義集錦照片的畫家帕爾汗;變形人體攝影家布蘭特;肖像兼宣傳攝影家卡遜以及布魯門塔爾、洛林、哈爾斯曼、賴依、等。
8.攝影的流派:抽象攝影
抽象攝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一種攝影藝術流派。
該流派的攝影家否定造型藝術是以可審視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xiàn)藝術家審美感受的這一基本特性,宣稱要把攝影"從攝影里解放出來"。
初期,用無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攝體”的細部紋理和豐富影調,制作成僅表現(xiàn)其形狀的“光圖畫”。后來發(fā)展到或運用光線,或剪輯集錦,或中途曝光,或拍攝時震動照相機使被攝體形象在底片中的結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變畫面的表面結構,改變被攝物體的原有形態(tài)和空間結構,力圖使用所謂形式、影調(色彩)和素材的“絕對抽象的語言”,使被攝物體轉變成某種不能辨認為何物的線條、斑點和形狀的結合體。以表現(xiàn)該派藝術家奉為圭臬的所謂人類最真實、最有本質力量的潛意識世界。在作品中,被攝物體只不過是被藝術家借來隨心所欲地產生表現(xiàn)自身想象和個性“旋律”的音符。
抽象攝影的發(fā)軔者為泰爾博(1800-1877)。開始時,作品畫面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可辨認性。至一九一七年攝影家科班(1882-?)用木片和透明玻璃碎片拍攝的《波爾多畫報》就已完全不可辨認了。一九二二年,匈牙利抽象畫家莫荷利納基(1895-?)在曼瑞(1890-?)等人的基礎上加以發(fā)展,并從理論上予以確立。隨后,抽象畫家康丁斯基、克勒等引進了顯微攝影和X光攝影,從而大大擴大了抽象派攝影的表現(xiàn)范圍,豐富了攝影藝術的語言,建立了自己的藝術體系,并風行于歐美等國。
該流派的代表人物,除文中已提及的外,尚有史格特、芬寧格、安真蘭特、佛萊泰、溫隙斯特、格連巴晤、夏德和布留奎爾等。
9.攝影的流派:堪的派攝影
堪的派攝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興起的、反對繪畫主義攝影的一大攝影流派。
這一流派的攝影家主張尊重攝影自身特性,強調真實、自然,主張拍攝時不擺布、不干涉對象,提倡抓取自然狀態(tài)下被攝對象的瞬間情態(tài)。法國著名的“堪的”派攝影家亨利·卡笛爾·布列松說過:“對我來說,攝影就是在一瞬間里及時地把某一事件的意義和能夠確切地表達這一事件的精確的組織形式紀錄下來。”因而這一流派的藝術特色是客觀、真實、自然、親切、隨便、不事雕琢、形象生動而富有生活氣息。
“堪的”派中的攝影家,就其美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傾向而言,情況是比較復雜的,雖然他們都崇尚人性世態(tài)的表現(xiàn),且大部分都從事于新聞攝影工作,但有的為自然主義者,有的為寫實主義者。
催生該流派的作品是一八九三年攝影家阿爾弗雷德·斯蒂格利茨的《紐約第五街之冬》,而真正完成者則是德國的攝影家埃利克·沙樂門博士。他用小型相機在一次德法舉行的夜間會議結束時拍攝的《羅馬政治會議》,由于它的生動、真實、樸實、自然,而成為該流派名垂攝影史的經典作品。
在攝影美學上,他們認為“以攝影的基本特點為基礎的照片,是畫家或蝕刻家所無法模仿的,它具有它自己的不可分割的我,具有自己特殊的表現(xiàn)力,甚至是用其他媒介不可能表現(xiàn)出來的特性”。其次,對客觀事物的表現(xiàn),他們重視和強調獨創(chuàng)性,說:“(攝影家要用)自己的眼光來看世界,不要通過別人的眼光來看世界,而這正是區(qū)分照片是平庸還是高明,有價值還是沒有價值的標準。”
該派著名的攝影家有美國的托馬斯·道韋爾·麥阿沃依;英國的茜莉特·摩戴爾;法國的維克托·哈夫門;以及路易斯·達爾·沃爾夫、彼得·斯塔克彼爾·布魯維奇等等。
10.攝影的流派:“達達派”攝影
“達達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出現(xiàn)于歐洲的一種文藝思想。“達達”,原為法國兒童語言中“小馬”或“玩具馬”的不連貫語匯。因為達達主義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否定理性和傳統(tǒng)文化,宣稱藝術和美學無緣,主張“棄繪畫和所有審美要求”,崇尚虛無,使創(chuàng)作近乎戲謔,因而人們把該藝術流派稱之為“達達派”。
由于達達派攝影藝術作品不符合人們一般的審美趣味和審美要求,1924年以后就逐漸受到有較明確、完整的藝術豆腐和綱領的超現(xiàn)實主義藝術流派的沖擊。但其影響仍可在以后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派攝影藝術中窺見。
達達派的著名攝影家有菲利普哈爾斯曼、摩根、拉茨羅摩荷利納基和利斯特基等。
11.攝影的流派:主觀主義攝影
主觀主義攝影是一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形成的比抽象派攝影更為“抽象”的攝影藝術流派,所以又稱作“戰(zhàn)后派”。
它是存在主義哲學思潮在攝影藝術領域中的反映。其創(chuàng)始人是德國攝影家奧特·斯坦內特。他認為,“攝影是本來具有發(fā)揮自己能力的寬闊領域,也具有高度的主觀能動作用。但目前卻成了一種機械的寫實主義”。于是提出了“攝影藝術主觀化的藝術主張。極力主張攝影藝術的終極應該是提示攝影家自身的某些朦朧意念和表現(xiàn)不可言傳的內心狀態(tài)和下意識活動。”主觀攝影就是人格化、個性化的攝影。這便是該流派的藝術綱領。主觀攝影的藝術家們極度強調自己的創(chuàng)造個性,蔑視一切已有藝術法則和審美標準。該派理論家公開表示,“主觀攝影不僅僅是一種試驗性的圖像藝術,而是一種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創(chuàng)造性藝術。”“我們可以任意使用技術手段去創(chuàng)造照片。”
西方人體攝影的嬗變 世界藝術史上,在希臘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現(xiàn)過人體藝術的輝煌時期,其后誕生的攝影藝術,在經歷了初期令人震驚的再現(xiàn)客觀現(xiàn)實的藝術表現(xiàn)力后,富有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攝影家就開始向人體攝影領域的突進。1857年瑞典攝影家、后來留居英國的雷達蘭,拍攝了一幅在攝影史上奉為經典之作的《人生的兩條道路》,這幅情節(jié)豐富,場面浩繁的畫面,運用了大量的人體作品,主題是觀善懲惡,以白鬢長者為中心,兩邊兩組人物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念、生活理想和人生歷程。但是它也受到了少數(shù)人的攻擊,說它動用那么多裸女,姿態(tài)粗野淫糜,流于色情等等??梢?,古今中外,人體藝術無論它有多么積極的思想意義或高明的藝術處理,都會受到一些人的非難和攻擊,這恐怕已成為一種規(guī)律性反應了。
西方人體攝影的發(fā)展趨勢是非常明顯的。在發(fā)展常規(guī)的傳統(tǒng)的人體攝影的同時,也風行表達強烈的主觀感受、現(xiàn)代攝影語言、創(chuàng)造多種流派、風格的作品,以至出現(xiàn)了畸形、切割、重組、神秘、荒誕、丑陋的意境。如杰瑞·郁斯曼的象征意味的人體攝影、羅杰·麥丁的《隨意的人體》、托德·窩爾克的原始碩大造型的人體攝影、羅伯特·亨內斯欽及啟德蘇·俄克哈馬等的切割重組的人體攝影、李思麗·克羅娜斯的荒誕意味人體攝影及寧達、康偌道尼·米切爾等的有性感意味的人體攝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