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元寶的鑒別方法
銀元寶作假在民國初年就已出現(xiàn),主要手法是降低銀的成色和重量。當(dāng)然,目前這類偷工減料的銀元寶并不完全視作假貨,而僅僅被看作是一種降低了質(zhì)量的“贗品”。不過,現(xiàn)在銀元寶的造假就不同了,針對的主要是收藏者,可以說一些作假的方式已呈不擇手段狀態(tài)。下面由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你分享銀元寶的鑒別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銀元寶的鑒別技巧:
近年所發(fā)現(xiàn)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李代桃僵,用鉛錫等金屬冒充銀元寶。因鉛錫會在表面呈現(xiàn)青黑色,因此這類作假手法比較容易辨認。
第二種是外強中干。澆鑄假貨時,將銅塊凝固在銀錠內(nèi)部,外表鎏銀,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不過因比重不同,這類假銀錠的體積大而輕,掂重時的手感明顯不同,只要將同規(guī)格的銀錠掂重對比,即可使之原形畢露。
第三種是包藏禍心。即用灌鉛方法,在真的銀元寶底部挖個小洞,取出內(nèi)部銀子后灌入鉛,再焊封住洞口。鑒別方法: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fā)現(xiàn)底部焊封的洞口會留有封焊痕跡。
第四種是以新充舊。造假者用新白銀鑄成老的銀元寶,圖謀老貨的高價。鑒別方法:這種假的老銀錠,在包漿、蜂窩、鑄文款識等方面,都無法逼真展現(xiàn)當(dāng)時元寶的風(fēng)韻,只要略有收藏常識的人,即可辨別。
元寶,人們今天在古裝影視片中能經(jīng)常看到它。
銀錠,中國古代貨幣,即熔鑄成錠的白銀。始自漢代,其后各代皆有鑄造,但流通不廣。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國家法定銀錠貨幣。至清,始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重量不等,因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銀兩是法定通貨,不僅民間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納地丁捐稅也使用。由此形成銀兩制度。
近年來,銀元寶價格大幅攀升。2004年,一件元代揚州銀元寶在嘉德春拍中以22萬元成交,曾轟動了錢幣收藏界。隨著2007年這一銀元寶拍賣價攀上156.8萬元新高,銀元寶這種在幾百年前曾進出于豪門大戶、在富人之間易手的大額貨幣,吸引了更多投資人的目光,成為2008年錢幣高端收藏的新亮點。
皇帝私房錢
銀元寶是古代一種較大的銀錠。銀錠作為貨幣始于漢代以前,隋唐時稱之為“銀餅”、“銀笏”,宋金時期稱“銀錠”,元代稱為“元寶”。明清兩代,白銀作為主要貨幣流通,鑄錠盛行。目前存世的元寶級銀錠以明清時期的居多。
2007年11月,嘉德秋拍首次推出中國歷代金銀錠專場,拍品近500件,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元寶,是其中的壓軸拍品。拍賣會上,這件銀元寶受到買家的極力追捧,起拍價26萬元,經(jīng)過幾十輪激烈競投,最終以156.8萬元人民幣高價成交。
在文物、公安等部門的聯(lián)合工作下、在得到政府給予獎勵的承諾后,黑龍江省慶安縣新勝鄉(xiāng)新清村村民陸續(xù)上交搶到的“銀元寶”。
黑龍江省慶安縣新勝鄉(xiāng)新清村村民在挖地基時,意外挖出一箱“銀元寶''屬“光緒31年”(公歷1905年),屬于國家3級文物。
據(jù)專家介紹,明代“永樂六年銀作局”五十兩銀元寶為目前拍賣市場上僅見的帶有年號的明代銀作局銀元寶。銀作局是明代專為宮廷制造金銀器飾的作坊。目前已知存世的銀作局銀元寶僅有4件,其中兩件不帶年號。著名文學(xué)家郭沫若在其《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有一段引自《明季北略》的話:“舊有鎮(zhèn)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疑為十)兩,鐫有永樂字。”而這件永樂年官鑄銀元寶上鐫刻了38個字:“銀作局永樂陸年十一月內(nèi)銷鑄花銀五十兩重作頭顧阿福匠人仇士平陸字一千陸百七十號”,銘文詳細,字跡清晰。更難得的是,這件鑄造于1408年的銀錠,距今已整整600年,仍保存完好,銀光閃閃,彌足珍貴。嘉德郵品錢幣部專家分析,此件銀元寶具有非常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藝術(shù)價值,拍出這樣的高價也在情理之中。
一件明代“內(nèi)承運庫花銀”二十五兩銀元寶,在這次拍賣中也拍出了56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此件拍品為首次發(fā)現(xiàn)的內(nèi)承運庫銀元寶。資料記載,明代內(nèi)承運庫設(shè)立于明初洪武年間,剛開始時用以貯緞匹、金銀、珠寶、齒角、羽毛等,屬國庫,由戶部管理。正統(tǒng)元年,英宗允許將部分漕糧折為金銀,存入內(nèi)承運庫。從此,內(nèi)承運庫變成了皇帝的小金庫。有趣的是,過去皇帝的私房錢,如今變成了尋常百姓手中把玩之物,真讓人感嘆時代的變遷。這件“內(nèi)承運庫花銀”二十五兩銀元寶,是研究明代皇帝私庫的重要實物資料,有著很高的收藏和研究價值。
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金銀價格的暴漲,錢幣市場上銀元寶的拍賣價格也被迅速推高,銀元寶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和史料價值以及數(shù)量稀缺的特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猜你感興趣相關(guān)文章:
3.收藏品鑒定
5.鑒別銀元的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