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品德教育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要的東西,那么幼兒的品德教育有哪些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幼兒品德教育,供大家閱覽!
幼兒品德教育小知識
兒童德育之培養(yǎng)
兒童的接受提示性、報施性、積蓄性,都含有德性的成分。如遇兒童跌倒,父母快快稱贊:我的好孩子,跌倒總不哭。你看這回跌倒,亦能夠自己立起來。兒童受此正面之提示,稍有損傷亦往往不覺痛楚。如兒童見人之物欲要時,急提示曰:非我之物,要之失禮失義,有傷廉恥。兒知廉恥之可貴,即不能要。若與其他兒童相爭,則提示曰:我的孩子明禮義好讓人。兒曉禮讓尊重,隨之息爭矣。若兒童稍有孝悌禮讓之行,父母因事隨時稱贊,以言詞獎勵之,這樣漸漸的啟發(fā),兒童便有傾向道德的觀念。有時訓導以三綱大義、五常之德,示五倫為人道正軌,遵八德之行,教之仁慈愛物,養(yǎng)成道德之根本。如兒童嬉戲之性,多好殘殺生物、折損花木、填穴覆巢、傷胎破卵等,是為兒童悅意之快事,若不加以禁止,任兒施為,終必養(yǎng)成殘忍之惡習。幼小施之于物,長大即能施之于人。當其初犯,急警示曰:汝傷天地造物之仁,可速悔罪,并戒勿再犯。
兒童的報施心根于天性,父母常問兒童曰:你長大怎樣孝敬你祖父母呢?兒童聽了便神爽氣朗的誓必報答親恩,再示導慎終追遠祭祀祖先,繼志述事顯揚祖德,是為報本的孝義。或問誰與你有好處,都應感恩,將何以報德?
又常見兒童積集竹竿、木塊、紙盒、錢幣等物于床上,或箱內(nèi),充分的表現(xiàn)積蓄性,可因其性教以自立,兼能重視公私財產(chǎn),保護公物,養(yǎng)成公德美行,為建設事業(yè)之基礎,這便是兒童的德育。
兒童犯過之規(guī)戒
父母關于兒童的禮、智、德三育,既有以上的要點,遇兒童頑皮的,更得有適當?shù)奶幜P。如兒童擊毀器物,搔弄火爐,不得已而稍加體罰,使知警戒。切不可打腦部,致傷神經(jīng),終身痼疾。更當注意者,應禁止的事,不論何時均當禁止。又如兒童撒嬌哭鬧,呵斥既不聽從,體罰更惹煩惱,唯有禁食以作警戒;如系女孩,可于次晨把她現(xiàn)穿的衣裳,盡收起來,嚴加責罰,見她真正悔改再寬恕。但正當責罰時候,凡伯叔姑母等萬不可護庇,以免增長兒童的嬌慣性。
兒童稍長,舉止動作不規(guī)矩,又或咆哮躁急喧嘩爭論等,若不就初犯時嚴加懲戒,長大更恐難以管束。又或兒童習為浪費,任意自由出外交游,接近不良的兒童為朋友,當于初犯時加以嚴禁。但父母訓育的事,要在平素以身作則,縱或兒童犯過,不難悔改。若規(guī)戒兒童時,不可當著眾人面前呵斥與責罰,應知兒童羞惡之心可貴,是要保持他的廉恥。俗云“當面教子”的話,是經(jīng)權并用的,不是要你在眾人面前責斥,是要通過權變因時因事加以訓誨。規(guī)戒兒童的過犯,要在警惕他錯誤的時候,并提說他的好處,再指導他的將來,感化兒童自知前非,便發(fā)誠心悔罪,這是嚴慈兼施根本的規(guī)戒。
往往為父母的,不注重兒童羞惡之心,要有過犯,便當著眾人面前顯規(guī)法加以責斥,實在喪失兒童的廉恥;久之兒童便失去羞恥之心,作壞事也不知可恥,受打罵也不知可恥,這不知恥的兒童,雖有良師亦難教化。此失教之罪,不在兒童而在兒童之父母也。
入學時期的注意點
養(yǎng)不教是父母之過,兒童若是到了學齡,應速送入學校讀書,切不可溺愛誤了求學的光陰。當兒童上學的時期,父母應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在學校傾向師長的心重,可謂有命必從,對師長吩咐的注意和信仰,勝過父母的訓示,所以對于他們的應用應行應付的一切供給,為父母的要與預置的齊全周備,不要妨礙他們向?qū)W的興趣,務須隨時訓示要知愛物,經(jīng)心保管,知物力之維艱,來處不易,切勿浪費與棄失。關于兒童書包的檢點,每日應有一次視查,是否整齊清潔,書籍文具等物之增多與減少。如或見少必問此物去向:是給予他人?是棄失了?或換食物?或見多物,究問此物來源:是同學給的,是拾得的,或偷取的,因情形要嚴加規(guī)戒,更警惕之示以好惡,則兒童必知自禁。“一般家庭的父母,以為兒童入了學校,得受師長的教育,對于上學下學的事情,學生的成績優(yōu)劣等等,概不過問與查看。大凡兒童入學校后,所犯的毛病都在此一點。”回到家庭來,也要時時督促他們溫習功課,最好定出時間來,時間以外,可以任意他們?nèi)ビ螒蜻\動。還不準外出,如有同學的兒童來約會,必查問約會的情形,該兒童是否良善,當然的便許可,否則便嚴禁之。
兒童早晨起來的時候,要他學自治的能力,如洗面漱口整潔衣物,為母親的要加意照看和指導,久則自然。兒童的飲食要有節(jié)度,教他每食前要說感恩的話,食畢要說知足的話。每上學時衣裝要整齊清潔,體格現(xiàn)出健全的精神。教導行走的儀式,途中見人的禮貌,道路交通的規(guī)則,上學下學必向父母敬禮。為父母的無論若何的忙迫,也要應復幾句相當?shù)难栽~。兒童已粗知人情事物,父母要明示教他入學在家的應對進退之禮義。行禮要表示誠敬,說話要慷慨,言詞要和藹,教其處人處事要知合群、愛眾、尊長、敬老,或群居或共食當知重禮貌,必要謙恭敬讓。每開言,每就座,每起立,都要安祥大方的氣度,是皆為人立身之義理,教兒所應習者也。兒童每因反感師長過嚴的,有苦于功課而自棄的,或被不良兒童誘惑的,所以發(fā)現(xiàn)逃學的情形。這虛偽的兒童每日按時離家歸家,但是未能上學讀書,后被父母察覺三番五次的管束,亦未能改正的很多,究其原因是父母的失教。若父母善于教導,要用提示法,或警惕法,如孟母斷機教孟子,孟子自悔,由此發(fā)奮終成亞圣;王善人鳳老輟耕教國華,國華恐懼,繼續(xù)入學,現(xiàn)成大名。這是教子的明證。
有時考試他成績優(yōu)劣之后,再示知勤學用功的好處,啟發(fā)優(yōu)先之榮譽,落后之可恥,使知前途之遠大,后生之可畏,有無可限量的希望和幸福;若無堅誠之恒志,則不得達到圓滿的結(jié)果。父母關于兒童所注意的事項,對于舉止動作、言行、視聽、起居、勤勉,一切都應加以范圍,要有限制和相當?shù)囊?guī)律,則兒童自然入于正軌,向前邁進,學業(yè)不難成就,人格定然完美,而前途希望是無可限量的。望負斯任者,循循善教之可也。
附一:四愛淺說
博愛
博愛者統(tǒng)乎志界,乃廣益之愛也,即圣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之義,雖然也得由近及遠,不可背親向疏,必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之子吾知愛之;人之子,吾豈不愛與!民胞物與,一體同親,方為大同這現(xiàn)象。方今圣賢大開普渡之門,有教無類,一拜門墻,皆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曲予成全,托起下愚,同歸中道,導之以倫理,調(diào)和其性情,挽人世之頹風,補天地之正氣。此大圣人一片婆心,所謂博愛者也,吾儕宜效法之。
慈愛
慈愛者近乎意界,乃對于子女,道義之愛也。在兒童教育之期,即應培養(yǎng)其根本,化其性情,勿俾其有惡劣之沾染、乖張之特性。小兒如小樹般能栽培其根,灌溉以水,則枝葉自榮,而花果亦豐矣。培根者,即“君子上達”,乃奉祖先,孝雙親,作善功德也;溉以水者,即明師,施教育,俾其有正當學識知盡倫常也。所以父稱為慈者,因為能正小兒之性,教之以道也;母稱為悲者,因為能除小兒之苦,養(yǎng)之以法也。在八種福田之中能孝父為種慈田,能孝母為種悲田。所以人能配三才贊化育,悉慈愛之力,宜深思之。
疼愛
疼愛者竟落心界,乃乖情之愛也,即“小人下達”,不以父母為心,竟以兒女為事,不培其根,不作德也;不潤以水,不施教也。德不作則根基不牢,教不施則枝葉不茂。欲思子孫揚名顯親,光宗耀祖,不亦難乎!
慈愛者屬陽光,光照萬物,故有生發(fā)之象,主兒女發(fā)達;疼愛者屬陰火,火熾萬物,故有焦灼之狀,主兒女旺。往往見有父母疼愛子女不合中道,在幼稚髫齡,即豐其衣,美其食,嬌生慣養(yǎng),以縱其性,怕兒女受屈,不肯嚴加教育,以任頑皮,所謂“養(yǎng)不教父之過”也,此等子女,有三種壞處,若非夭殤,定然多病,即令長大,亦不成材。為人父母者,宜猛省之。幸勿疼愛可也。
溺愛
溺愛者墮落身界,乃縱欲之愛也。此等人,視他人子女如草芥,見自己子女如寶珠。溺愛之人,不但不孝雙親,并且不濟親友,一切方便不作,片善不修,除子女及產(chǎn)業(yè)外,毫無當其意者,因之對于子女溺愛不明,恰如陰水浸物,決無生旺之氣;尤慣小兒罵人打人,愛小竊物,任意損壞玩物,糟賤食品,無長無上禮節(jié)全失。俗語云:要星星不敢給月亮;頭頂著怕嚇著,口含著怕化了。在幼小之時,他父母即培之以陰,領之以悖理,及至長大,他再近墨者黑,交些壞友,惡習成性,倒行逆施,殃及四方,累及親友,不守國法,不近人情,使天地傷心,世人切齒;祖宗為之嘆息,后嗣遺有災殃!此皆糊涂父母,溺愛子女之害,宜儆戒之。
猜你喜歡:
4.幼兒品德教育故事
6.大班品德教育隨筆
7.兒童品德教育故事
8.幼兒品德教育論文
幼兒品德教育
上一篇:幼兒敏感期有哪些表現(xiàn)
下一篇:幼兒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