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家園育兒知識
中班家園育兒知識
孩子由于年齡的關系,有的時候會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經(jīng)常做一些惡作劇。以下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中班家園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中班家園育兒知識一
正確處理孩子的惡作劇行為
孩子由于年齡的關系,有的時候會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經(jīng)常做一些惡作劇。而這些惡作劇又會對父母,甚至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遇到孩子惡作劇的時候一定要正確的處理。
一般情況下,家長在遇到孩子惡作劇的時候都會有下面這幾種錯誤的做法:
1、惱怒訓斥
這種類型的家長往往不論場合,發(fā)現(xiàn)孩子惡作劇之后都會嚴厲的訓斥,甚至是拳腳相加,讓孩子飽受皮肉之苦。
2、袒護溺愛
有的家長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不對的,但卻認為孩子還小,大了自然就會好,以此作為理由對孩子的惡作劇不批評,一味地輕描淡寫。
3、不認真對待
有的孩子惡作劇的對象是其他人,這個時候家長就覺得是自己孩子“點子多”,甚至會夸耀孩子非常的“機智”。
顯然上述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那么正確的處理方法又是什么呢?
1、從品德培養(yǎng)的高度來認識孩子的惡作劇
惡作劇其實往往只是孩子無意間的靈機一動,并不是孩子品德的一個真實反映。但是如果不重視惡作劇,任其發(fā)展的話,是能夠養(yǎng)成孩子的不良行為的。
2、 積極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惡作劇
惡作劇是一種非理智的行為,它的后果往往是事與愿違的。家長這個時候就要跟孩子講明惡作劇的危險,而且這種危險不光是對孩子自身有威脅性,對他人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害,要教育孩子從小養(yǎng)成關心他人的良好品德。
3、認真分析惡作劇的動機
孩子惡作劇的動機也是不同的,有的是單純好奇,有的是對家長沒有滿足要求的報復。這些惡作劇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要區(qū)別對待。
對于孩子的惡作劇,家長既不能護短,也不能粗暴的處理。而是應該探尋孩子會惡作劇的根本原因,指出其做法的錯誤或者是不妥當?shù)牡胤健_@樣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認識,改正他們的錯誤。
中班家園育兒知識二
家庭消費時 要制定家規(guī)
孩子慢慢長大了,就開始要零花錢了,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制訂“家規(guī)”,要有一個好的規(guī)矩讓孩子形成有節(jié)制的消費意識和消費習慣,規(guī)矩要是已經(jīng)形成了,最好就不要再改變了。例如,一些爸爸媽媽在去商場之前,就要和孩子說好,只能買一樣玩具,要是孩子這也要、那也要,爸爸媽媽就要告訴他們,之前已經(jīng)約定好了,所以不能例外。這樣的規(guī)則雖然簡單,可是一定要的,它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到買東西時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有的。
推薦大家來嘗試一下“家庭會議”制度——除去購買周期很短的食物、日用品等每天都需要的東之外,家里想要買別的東西,每個家庭成員想買的物品(衣服、鞋帽、電子產(chǎn)品、文娛用具等),尤其是一些價格較貴的,要在“家庭會議”上列出清單,然后大家一起來討論是否要購買,同時挑選一個固定的時間(比如每月最后一個周末)大家可以一起去買。
“家庭會議”能夠讓孩子對花錢有一個比較理性和慎重的態(tài)度,要是爸爸媽媽之前沒有任何計劃,就帶著孩子去商場買一些價格比較高的商品,孩子會慢慢覺得花錢就是這樣隨意,隨隨便便就可以購買了。“家庭會議”還有一個優(yōu)點是,爸爸媽媽看到孩子要買的東西超過了預算或者覺得不應該買的話,就會有很多的時間去和孩子溝通,可以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延遲滿足或者勸說其放棄購買。
在家庭生活中,讓孩子知道省錢的方式是很多的。舉例來說,爸爸媽媽最好是向孩子公開家庭的財務狀況。要是家庭條件不是太理想,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能一直說家里有多困難,防止孩子產(chǎn)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公開家庭財務有幾個好處,一是孩子覺得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有了像大人一樣的責任感;二是孩子會開動腦筋,幫爸爸媽媽想一些方法,實現(xiàn)家庭理財優(yōu)化;三是要是孩子知道家庭的財務狀況,會明白爸爸媽媽有多辛苦了,會克制自己的一些物質(zhì)欲望。
讓孩子當幾天的“財務主管”,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進行角色對調(diào),讓孩子做家長,讓孩子來掌握經(jīng)濟大權,買米買面,買肉買菜,交水費、電費、燃氣費、電話費,最好都讓孩子來進行。如此一來,孩子就會逐漸知道家庭的花費都是在哪里。當家后的理財經(jīng)驗能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這樣孩子就不會太任性了。當他們產(chǎn)生一些消費需求時,自然能用客觀、審慎的態(tài)度分析對待。
中班家園育兒知識三
家長如何向孩子傳達生氣的原因?
在孩子的教育生活中,家長很難保證一點不會生氣,孩子的自控力不比大人,而且對很多事情的認知還不成熟,往往會和大人的標準發(fā)生沖突,導致很多時候孩子會在不經(jīng)意間犯了一些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的錯誤。
家長要怎樣表達自己,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呢?
家長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如果一味的大聲訓斥,會讓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萎靡不振,而家長在事后也會感到內(nèi)疚。
發(fā)火是家長最直接的情緒表達,會迅速的將憤怒等不良情緒施加于孩子身上,而盛怒之下,只會讓家長把真正想要表達的內(nèi)容忽略,讓孩子接受到錯誤的訊息。往往無法達到教育的初衷。
這里說一個成功家長的例子。小繪【化名】有一次回家晚了,因為玩的太開心,忘記和父母說一聲,讓父母找了很久?;丶业穆飞?,她一直很擔心父母會訓斥她,于是在家門口徘徊,不敢進去。正巧碰上找人無果歸來的母親,她母親先是很激動的檢查她是否受傷,之后只是嘆了口氣,問了一句:“怎么回來這么晚啊?媽媽擔心死了。”她和母親解釋了晚歸的原因,并且保證下回一定不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小繪的父母直接在家門口大聲吵罵孩子,情況又是怎么樣的?會不會讓小繪變得叛逆,從而出現(xiàn)更多次這樣的情況,甚至是離家出走呢?
事后,有人問小繪的母親,當時為何能夠不吵不罵?她說,我當時只是想讓她知道我有多擔心她,看到她猶豫不敢進家門,在檢查她沒有受傷后,我就努力克制自己,告訴自己不要發(fā)火,不要讓孩子更加不安。
其實,控制自己不發(fā)火,不難,只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在將憤怒的話說出口之前,找到自己真正想讓孩子了解的內(nèi)容,直接心平氣和的表達出來,效果會更加理想,就像小繪的母親一樣。
如果能控制住脾氣,在對孩子教育之后,不僅自己能輕松些,還能讓孩子更加理解自己。不妨學會轉(zhuǎn)移一下自己的怒火,比如,對著瓶子里的水大喊,然后把水倒掉,就像倒掉自己的憤怒一樣。
提醒一點,控制情緒,不代表孩子犯錯后不教育,不監(jiān)督他改正,不向孩子發(fā)火,不等于無條件溺愛,只有理性的和孩子分析討論,心平氣和的傳達你的內(nèi)心想法,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不讓孩子走上歪路。
看了“中班家園育兒知識”的人還看了:
4.大班家園育兒知識